APP下载

稻瘟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2009-03-29白来富陈家学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稻瘟病防治诊断

白来富 聂 影 陈家学

【摘要】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头号杀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近几年我市水稻主产区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且流行迅速,病情严重,大面积造成白穗和秕谷,减产幅度高达30-40%,严重的地块造成绝收。

【关键词】 稻瘟病 诊断 防治

1.发病症状

根据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较大。

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到抽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稻株分蘖期到拔节期盛发。叶瘟病斑分普通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类型,急性型病斑的出现往往是该病流行的预兆。

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或黑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稻穗抽出后便成白穗,发病晚的秕谷增多。

此外,叶舌、叶耳、叶枕也可发病,病斑初呈暗绿色,后变褐色至灰白色。叶枕发病可延及叶鞘,产生不规则大斑,有时叶片与叶鞘相邻处因组织被破坏而折断。这些部位发病后常可引起节瘟和穗颈瘟的发生,识别叶部各种病斑,对准确判断稻瘟病发展趋势和开展测报都很重要。

叶片出现病斑后3—8天和穗颈发病后10—20天是分生孢子形成的高峰期。

2.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梨孢。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病秕谷和种子上越冬,病原菌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当种植品种抗性较差,栽培管理不当,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稻株徒长,长期深灌或冷灌,在水稻分蘖期和抽穗期遇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易引起叶瘟和穗颈瘟的流行。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为24—28℃。并且有一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则稻瘟病就容易流行成灾。

3.防治技术

防治水稻稻瘟病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着重抓好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加强以肥水管理为主的丰产防治栽培措施,尽可能减少初浸染源,减少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病,要在发病初期及时辅助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对苗期稻瘟病防效较好。播种前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取出用薄膜盖闷种3小时;或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稻瘟净乳油用500—1000倍药液浸种48小时左右。

(2)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消灭越冬菌源,秧田期以前彻底处理完病稻草,更不能用陈稻草作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做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方施用,巧施追肥,看苗施肥,灌水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和后期浅水为原则,施用硅肥能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3)药剂防治 根据田间病情和天气情况来决定喷药时间和喷药次数。

2—3叶期发生苗瘟可用6%施稻灵防治1次;每667平方米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克加水60—80公斤,于病初期喷可防治叶瘟。重点应放在对产量影响特别大的穗颈瘟上,在水稻破口70%到抽穗5%时喷第一次药,齐穗期(抽穗80—90%)喷第二次药。常用的药剂有75%三环唑WP、750—2000g/公顷,40%稻瘟当EC1500—2000ml/公顷,40%富士1号EC1500—2000nl/公顷。每公顷兑水300—450kg喷雾。已发生穗颈瘟的建议用40%稻瘟灵EC和75%三环唑WP混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白来富(1963.4—) ,男,汉族,吉林德惠人,任职于德惠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科科长,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民科技培训

聂影(1964.4—),汉族,吉林德惠人,任职于德惠市布海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栽培。

猜你喜欢

稻瘟病防治诊断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