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侠情佛仙梦
2009-03-27丁盛
丁 盛
2008年岁末,“上昆”在三十周年团庆“收官”之际推出了“临川四梦”主题演出季。这是汤显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以毕生的才情写就的四个梦。明人王思任如此概括“临川四梦”的主旨:“《紫钗记》,侠也;《牡丹亭》,情也《南柯记》,佛也;《邯郸记》,仙也。”四百多年来,“临川四梦”在昆剧舞台上从未以全貌呈现,只传存有一些经典折子,此次齐集公演,实为盛事。
印象版《南柯记》:尝试跨界
作为演出季的揭幕戏,印象版《南柯记》以清唱剧样式出现,脱离了传统昆剧的演法,体现出一种探索的可能性。
《南柯记》改编者张福海提取出原著的精神内核——“一点情丝千场戏,人间蝼蚁几何殊,荣辱兴衰无非梦,何不超然看人生”,对原著做了重建性的尝试。导演俞鳗文则将改编本提炼为“问迷”、“释情”、“炼欲”、“悟梦”4个断章,以表达“戏”、“梦”相依,“戏”、“梦”对话的主题。每个断章由一些曲子和故事诗组成,曲子直接取自原著,故事诗用来交待剧情、串联曲子。主创者并未刻意强调原著的宗教意味,而是把“渐悟”的语汇传达到整个剧场,角色的悟、人生的悟,都不是非此即彼的断论,而是由此及彼的过程。正如俞鳗文说的:“过程,是这一场表演的意义。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非定论的表演形式,来传达对于昆剧及原著的感受和印象。”
在演出空间的安排上,主创人员设计了一个“工”字形舞台,那是一种类似服装秀的丁台,中、西乐队被安置于舞台两侧,从天顶垂下两条半透明的纱幕既当投影屏幕又当乐队的屏风,营造出多重舞台空间的效果。
这出清唱剧在音乐上做了一次跨界尝试,以中西乐队来撮合西洋音乐与昆曲音乐之间的对话,无论是序曲还是断章与断章、曲子与曲子之间,均可听到西洋音乐的身影,份量大体与昆曲音乐旗鼓相当。这种尝试试图使西洋音乐摆脱电影配乐般的身份定位,却并未起到演出的核心和灵魂作用,冗长的序曲之于整个演出,并不如昆曲音乐之于昆剧那样协调。
经典版《邯郸梦》:亦古亦新
《邯郸梦》是“临川四梦”中唯——出老生戏。当年昆剧“传”宇辈艺人常演的,只有《云阳法场》一折,郑传鉴,倪传钺都曾经演过,由于各方原因,他们没能演出全剧。
“传”字辈的愿望如今在“昆坛第一老生”计镇华身上实现了。他在剧中饰演卢生,表演横跨小生、老生行当,唱做并重,打破了以往昆剧“三小”为主的局面。计镇华看似随心所欲的表演,无不在人物、情境之中,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而梁谷音、方洋、刘异龙、张铭荣等虽然戏份不多,但个个功力老到,表演到位而“托戏”。
《邯郸梦》的缩编者王仁杰坚持“述而不作”原则,将原本30出戏提炼成9场戏,让卢生在梦中经历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和大富大贵,保留了该剧的精华部分。二度创作遵循“仿古不复古,创新不离谱”的思路,使其呈现出“既传统而又非传统”的风貌。导演张铭荣介绍说,谢平安导演的《邯郸梦》第一稿,为增强戏的可看性而融入了许多现代手法,虽然好看,却显得不够传统。因此,他在排第二稿时决定让其归位,即回归到传统的类似于折子戏的样式中去,拿掉了部分旁枝末节,使风格更传统,舞台效果也更为古朴大气。
精萃版《牡丹亭》:回归传统
不论是全本还是“俞言版”单本,《牡丹亭》总会受到大量观众的青睐。精萃版《牡丹亭》同样没有例外,2008年12月27、28日的天蟾逸夫舞台不仅座无虚席,还临时增添了不少加座。
精萃版《牡丹亭》分上、下本演出,计5小时,采用折子戏串演方式,从《训女》演到《婚走》共13出,包括了该剧绝大部分经典折子戏。这是一次回归传统的演出,没有繁复的布景灯光,舞台上除一个古戏台的背景外,只有一桌二椅。观众看的,都是演员的表演。
演出阵容可谓豪华,从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梁谷音等昆大班老艺术家到李沁、陶思妤等昆五班的在校学生,几代昆剧人同台上场。此外,“上昆”还特邀江苏省昆剧院石小梅、王维艰,苏州昆剧院王芳以及北方昆曲剧院魏春荣等名家参演。老艺术家的表演功底深厚,自不待言,而昆五班李沁的杜丽娘让人眼睛一亮。王芳的《寻梦》成为上本中的最大亮点,她的唱念做功赋予杜丽娘端庄大气的美感,令人称道。
下本中,胡维露的表演可圈可点。吴双在《花判》里如鱼得水,风趣幽默的“花间四友”一段戏让人会心一笑,那支很见功力的报花名的曲子[后庭花滚]让人惊叹。
蔡正仁与魏春荣的《幽会》、《婚走》,无疑是两天演出的大轴。蔡正仁的柳梦梅儒雅潇洒,魅力十足,魏春荣扮相妩媚艳丽、细腻娇柔,把当天的演出推向了高潮。
偶像版《紫钗记》:华丽唯美
“临川四梦”的第一梦《紫钗记》被安排在演出季的最后,作为压轴。该剧曾被不少剧种搬演,然而在昆剧舞台上,除《折柳》、《阳关》两出折子戏外,罕有完整演出。
改编者唐葆祥将53出的原著缩编为《观灯堕钗》、《折柳阳关》等9折戏,以李益、霍小玉的相识、相爱、别离、误会与重圆为主线,将卢太尉破坏恩爱夫妻的美满幸福与黄衫客行侠仗义合并为辅线,去除了庞杂的枝蔓,保持了情节的完整性。
在这出生旦戏并重的演出中,霍小玉的痴情和忠贞、李益的执著和犹豫都描写得比较充分。黎安与沈帙丽表现上佳,对手戏很是精彩,尤以《折柳阳关》为妙,充分发挥了昆曲生旦戏载歌载舞的特点,把李益、霍小玉灞水之滨的离愁别恨演绎得感人至深。
剧中对反面人物卢太尉着墨颇多。缪斌不负所望,演得颇为出彩,尤其在逼婚一场戏中,一场戏中,他把卢太尉的卑鄙奸诈演得跃然而出。另一关键人物黄衫客的戏并不多,但吴双的一副好嗓子和扎实的做功仍令人印象深刻。
《紫钗记》布景华丽,服装唯美,灯光繁复,呈现出光彩夺目的现代舞台视觉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整台戏在保持昆剧传统表演手段的同时,加入了现代导演艺术手法,为演出增色不少。如《怨撒金钱》一折中当霍小玉得知爱人变心后,痛心疾首地步步辗转,此时,造型光随人物内心的急遽变化从不同方向一束接一束地打在她的身上,最后当她唱到“俺把他乱洒东风一似榆荚钱”、纵身甩出水袖将百万钱撒向空中时,舞台上三束造型光和一束追光从不同方向同时在她身上形成定格,把“怨撒”的过程表现得扣人心弦、酣畅淋漓。
摄影祖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