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2009-03-27尚云霞张红梅

管理观察 2009年7期
关键词:外资企业对策研究校企合作

尚云霞 李 静 张红梅

摘要:校企合作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为其发展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分析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与本市外资企业校企合作进程遇到的问题,为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资企业 校企合作 对策研究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本着“以学生为根本,以发展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重点,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需要的、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个人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而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充分利用校企间的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学院与省内外几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2007年元月13日,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各教学系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学院招就处负责学生的就业,各部门加强与各企业的联系,使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得到锻炼,更加方便毕业生就业。校企双方精诚合作,相互沟通,共谋科学发展。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院,成绩的取得是喜人的。通过笔者近一年对晋城市的外商合资和独资企业的走访,及学院校企合作近几年来的情况,我们认为,校企合作在外资企业领域仍有一些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不够

发达国家历来注重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联邦政府除了颁布堪称西方国家最严密、最详细的《职业教育法》为其职业基本法,在此基础上还先后发布了《手工业法》,《企业基本法》,《职业教育促进法》,《少年劳动保护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考试条例》等,这些条例或实施办法对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以法律形式加以强化保证,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顺利运行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法国也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承担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企业必须为职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免费接纳职业教育的任务,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美国、英国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通过法律等手段来维护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他们也在职业教育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利用税收、行政等手段来保护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他们一贯采用的重要措施。而我国目前关于教育的宏观调控,着眼点往往放在普通高等教育,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非常不完善,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许多方面还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还处在一种自发和应付的状态,在相关法规执行监督方面整个还处在真空状态,相关法律执行审计没有真正展开。晋城市政府对晋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问题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外资企业对学院的了解几乎

是一片空白,也未在一些政府的重要指示中看到对此方面的关注。

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缺乏,利益驱动力度不大

首先,合作各方之间的推动力问题没有解决。在实施校企合作的三方学校、企业、政府中,只有学校一方因就业压力而有足够的动力,而其他两方,特别是企业,因处于就业的需求方,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动力。其次,整个校企合作的运行体系没有构建,要结合的各方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对校企合作体系运行的效果也没有建立适用的评价体系。从仅有的经验来看,在寻求校企合作各方的合作关系上,由于缺乏动力,缺乏政策支持,缺乏长久目标,使得校企合作的实际运行只是某一点和某一时段的成功,远没有良性循环。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与一些企业的合作中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在走访中,也有不少外资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似乎“无利可图”,利益驱动力度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在企业之间任意流动,这就使企业投资职业教育未必能使自己获益,很有可能是为别的企业培养了劳动力,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三、经费不足

校企合作与非校企合作相比较,需要较高的教育经费和教师力量等的投入。经费的不足造成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合作“止于计划”的状况。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开展遇到的问题还有场地不足、师资力量紧缺、实训教材短缺等现象。

四、企业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教育涉及的政府、学校、学生和企业四方中,调动企业积极性的难度列第一位。这也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数次的“碰软钉子”,学校己深深感受到校企合作教育的“一头热”,搞合作很辛苦,步履维艰。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的约束,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已降低为企业领导人的认识。对于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将成为是否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动因。晋城市中小型企业居多,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也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无力顾及合作教育,也没有足够的岗位安排合作教育的学生,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必然处于低潮状态。此外,学校的教育不注重企业的生产规律,致使企业有时很难安置。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加工制造业造成极大的冲击,这也导致高职生明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结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校企合作要开创新的局面,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1. 加强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政府应向社会宣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力弘扬和普及工业文化、劳动文化、创业文化,通过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增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值的使用、对待观念,进而在观念和制度上促使社会走向以“学力社会”取代“学历社会”。再者,政府可以通过抓典型、树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的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

职业教育的发展除了需要产业的发展驱动外,还必须由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即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来推动,只有使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类似的“硬通货”性质,职业教育才能从产业和劳动力市场两方面得到强大驱动。同时,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既可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可较有效地规范劳动力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从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校企合作自觉开展。

3.发挥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校企委有责任和义务充当高职院校的市场信息传播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大、最直接的收益方是合作企业、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也需要高职院校为他们提供真正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同时,行业协会的大部分成员来自于企业,它主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规划,对未来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和规格都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行业协会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学校,能极大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行业、企业也能更好地满足自身发展要求,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应组织力量,深人行业和企业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人才需求预测作充分的分析,与企业、行业共同寻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共同实施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工程。这一点上,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尚存在不足,我们在全市十几家外资企业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校企合作存在脱节。

4.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促进高职师资队伍向“双师型”转化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他既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从事课堂理论教学,又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方式。企业是高职师资个体和整体向“双师型”转化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如可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建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倾斜等。

5.改革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具体来说,即专业的理论课设置按照行业职业岗位需要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优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削枝留干,重在概念的引入、基本性质和背景应用的讲解而专业课则要因需设课、模块组合,对相关课程的内容按需取精,并按内在逻辑和界面组成少学时、多模块的课程体系,而不应信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传统分类法则。在优化的过程中,要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课程改革依据国家某一措施的实施、政策的变更、国际形势的变化及行业变动、要与职业有很好的整合度。

6.改革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多的是体现在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上。为此,学校可采取一系列的成绩评定办法,即平时成绩占+期中考试+技能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在评定中增加技能训练项目,并加大比例,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技能训练。改变传统的单一问卷考试方法,建立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考知识、考能力、考技能的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开卷考、闭卷考、开闭卷结合、口试演讲、实验、实习、技能考核、撰写调查报告、综合大作业加答辩制等考试方法。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这些考试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此外,还应重视职业资格考核。

总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具有双元性、多元性,是双向行为和多向行为。随着政府宣传舆论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共同意识日渐增强,职业技术院校应主动出击,主动与企业、行业乃至政府和校际间建立双边、多边关系,增强校企合作教育的网络信息功能。职业院校要善于寻找机遇,抓住机遇,用足政策,依法力争,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办出特色,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陈海燕.高职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职教通讯2007(03)

夏英. 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注:本文为省级课题《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沟通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ZJ-07018

课题主持人简介: 尚云霞,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1969年9月生, 山西省沁水县人。199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外语系,2003-2004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对策研究校企合作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外资企业在生产环节对环境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2001~2012年面板数据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