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江市2008年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

2009-03-27刘恒清赵明纯孙伟波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配套技术单产节水

刘恒清 赵明纯 孙伟波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国家东北粮食主要产区内,处于世界著名的东北三江平原上,水稻生产条件得天独厚,2008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30.81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6.3%,今年我市推广技术部门承担了省、市级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推广任务10万亩,实际完成12万亩。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市推广站2008年推广工作意见的指导,结合同江实际,认真抓好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落实和实施工作,在倒春寒严重的情况下,经全市广大科技人员共同努力,水稻获得了大丰收,创我市水稻生产历史最高产量。为今后水稻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将今年我市实施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水稻单产有了新突破,今年我市以十七大精神为工作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应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为重点,抓好推广项目落实,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水稻生产推广项目平均亩产达到了507.28公斤,总产达6087.36万公斤,比全市水稻生产平均亩产473.9公斤,增加了33.33公斤,总增产399.96万公斤,增产幅度达7%,创出了我市水稻生产以来单产的历史新高。

2、水稻品质得到了改善。今年我市水稻生产推广项目采取了统一品种的办法,一律选用耐冷、抗逆性强的优质品质空育131、龙粳14、搭配垦稻12、垦稻13,出米率比2007年平均增加了0.5个,水稻的产量、加工品质(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外观品质(高透明度、低垩白率的垩白度)及食味品质明显高于其它灌溉措施栽培,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根系活力,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

3、水稻标志性示范园区效果显著。我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按省农业技术推广站《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标志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佳木斯市2008年农业技术示范区建设方案》制定了《同江市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建设方案》其中水稻生产主体技术是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面积2万亩,平均单产达522.126公斤,比一般栽培方式高出48.176公斤,亩增收86.72元,带动全市水稻生产上标准上档次。

4、水稻生产管理方式得到更新,严格按照推广技术人员制定的方案组织实施,采取以节水、增温通气,壮根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配套大中棚旱育、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增产节水增效技术,栽培措施主要采用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在工程节水上,加强了农田地基本建设,修建高质量的水泥“U”型槽灌渠渠道,防止渗漏,减少灌水途中损失;在管理节水上做到了集中计划用水,减少水的浪费;在农艺节水上,根据水稻一生有两个抗旱最强期和两个水分敏感期的理论,推广了浅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并根据不同土壤,不同生育期,不同降雨季节和地下水位动态进行灵活调节。提高水稻种植标准化水平,全面带动我市水稻生产向高质量,高技术组装配套,高水平标准化方向种植发展,为今后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5、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效益明显提高,在倒春寒严重之年,我市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平均亩产比全市水稻平均亩产增加33.33公斤,总增产399.96万公斤,比前三年全市水稻生产单产417公斤,增加90.28公斤,新增总产1083.36公斤,增收1950万元;比2007年水稻单产440公斤,增加67.28公斤,增长15.29%,新增总产807.36万公斤,增收1453.25万元。

6、水稻生产中关键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

①促进水稻的生育和成熟,节水浅湿灌溉白天土温和水温升温快,温度高,有利于稻株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物质积累,对水稻生育和加速后期成熟起到重要作用。

②防止黑根和早衰,实行节水浅湿灌溉,起到有效地增强根系活力作用。水田在长期水层深的条件下,CO2浓度增加,有毒物质的产生和积累,阻碍根的生长,发生黑根,烂根、吸收机能受到损害、养分不足、稻株发育不良,不仅使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还导致生理病害的发生。

③促进生育转化,改善稻株的生长形态,节水浅湿灌溉在水稻前期促进根系发达、苗壮。中期控制无效分蘖、群体协调生长、节间短、杆粗壮,抗病抗伏。生育后期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的效果,活杆成熟。节水浅湿灌溉、促控结合,具有促使生育转化和提高结实率的效果。

④调节生理、生态需水,实现省水增产,节水浅湿灌溉可以减少田间水流失,本田灌溉过程50~60%以上时间无水层,减少了土壤渗漏和提高降雨的利用率,也使水稻耗水量减少。据调查三江口水稻示范核心区耗水量比2007年减少20%。

7、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空前高涨

由于今年市场价格的拉动,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市场销售广阔,同等面积比种植大豆纯收入增1.5倍,农民种稻尝到了甜头,获得较好效益。在今年秋做床的工作中已完成新增加可供lOCi亩的旱改水育秧床,为明年节水增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我市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得益于省、市农委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得益于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广大技术员、农民的辛勤劳动。在看到节水增效配套技术应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实践,还不完善,缺少定量分析,今后在实践中还要认真去调查,进行分析、总结。

猜你喜欢

配套技术单产节水
坚持节水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配套技术
节水公益广告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节水公益广告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