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大豆机械化土壤耕作方法的掌握
2009-03-27王岩
王 岩
大豆的整地方法,不外乎以耕翻土层为特征的“平翻法”和不翻转土层的“深松法”这两大类。从我省近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深松法”比“平翻法”优越,扩大了耕层,充分利用了自然水,使大豆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1、深松耕法的优越性以深松为主、间隔深松的耕法除了能加深耕层,打破犁底层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从耕层土壤“上肥下瘦”酌实际出发,只有采取不翻转上层韵耕作方法,才能挖掘土壤增产潜力。深松耕法则是典型伪不翻转上层又能深耕的方法。我省多年多点试验表明,采取不翻转上层的深松耕法,比采用翻转上层的平翻耕法,增产10%~20%。
第二,经济有效的耕作方法。采取不翻转上层的深松耕法,可减少耕作次数,降低油料消耗,提高耕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以间隔深松为特征的深松耕法,能创造一个“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这种耕层构造有它独特的优越性:其一,能协调耕层土壤中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做到养分的释放和保存兼顾,用地和养地结合;其二,既能以“虚”大量蓄水,又能以“实”保证及时供水。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其三,耕层土壤中大孔隙和小孔隙的比例适当:其四,由于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比较协调,有助于实现农田土壤的热量平衡。
2、深松耕法的整地方法玉米茬的整地方法:准备原垄卡种的玉米茬,要在玉米收获后,搞好田间清理;然后在结冻后、下雪前,用钢轨耢子耢垄除茬;春播前再耢一次,耢后随即播种。另外,对紧实的土壤,还可在玉米收获后结冻前,进行垄体深松,深松深度在15厘米上下,深松同时进行垄上除茬,然后垄体整形扶垄,搞好镇压,为卡种标准化打下基础。
小麦茬的整地方法:准备垄上播豆的麦茬,收麦时要低割,在搅前灭茬斜耙两遍,然后破茬搅垄。要根据土壤墒情确定深松方法,墒情好的地方,应采取垄底深松方法;墒情差的地方,应采取垄沟深松方法。垄底深松以15--20厘米为宜;垄沟深松以25~30厘米为好。等杂草出土后,要及时扶垄灭草,扶垄同时带木滚子压垄一次,封冻前再压一次。
3、耕作制度建立一个以机械化为手段的,以深松、合理轮作、轮耕、轮施肥为主要内容的,以正确处理用地和养地关系为核心的机械耕作制度。大豆的耕作方法,主要有原垄耢茬、垄上卡种、苗期垄沟深松;麦茬搅垄、垄底或垄沟深松;以及需要窄行密植的浅翻深松耕法。
在大豆前茬为玉米时,应采取原茬耢茬,机械双条卡种大豆,配合苗期垄沟深松的耕作方法。但对要求秸秆还田的地块,以及实行窄行密植时,则仍应采取浅翻深松耕法。
在大豆前茬为麦茬时,应采取麦茬搅垄,垄底或垄沟深松,垄上精量点播的耕作方法。
4、大豆的表土耕作大豆的表土耕作方式有如下几种:
耙地耙地的主要作用为粉碎大土块与平整地面。通过耙地可减少耕层内的水分蒸发。耙地可撞碎土块,减少耕层中的孔隙,使土表平整,有较细的土壤覆盖层,起到蓄水保墒、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一般耙地常用的工具有圆盘耙、旋转锄、丁齿耙等。
翻较黏重的地块,翻后耙地可使用缺口重耙进行,耙深为10~16厘米,熟地采用圆盘耙,耙深可达8--12厘米。出苗前后的松土除草使用旋转锄与丁齿耙,耙地深度为3~5厘米。
耢地主要作用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春旱地区,在耙地的基础上平整地面,耢碎土块,轻度镇压并形成薄层干土覆盖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整地质量。在盐碱地使用,也可防止返盐碱。播种镇压后采用木耪轻耪或柳条编制的耢子轻耪,可提高种子覆土质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板结、龟裂。
镇压主要在播种期间遇干旱的地区采用。主要功能是提墒,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镇压还可压碎大土块,或将其压人耕层中吸水,使土块松解。大豆种子播后镇压可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种子吸水发芽,是干旱土壤保证苗全、苗齐的关键措施。镇压工作要求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湿度大时镇压,会引起土壤板结,严重破坏土壤结构。
5、耕翻质量标准要求翻地标准和质量根据前茬、后作,土壤性状,灵活安排翻深,一般18~24厘米。平翻后田面平整,无漏耕、重耕,犁垡覆盖严密;耕幅一致;耕垫直,百米内直线度误差不超过15厘米;不立垡、不坐垡,对残株、杂草的覆盖率95%以上;全田翻深一致。
耙耢标准和质量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一般12--15厘米,耙深误差不超过1厘米。边耙边耪,耙耪后耕层内无大土块及空隙,每平方米耕层直径大于5厘米土块不超过5个,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米宽地面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不漏耙、不拖堆,相邻作业幅重耙不超15厘米。
起垄标准和质量垄向直,50米垄长直线度误差不超过5厘米,垄距误差不超过土2厘米;深度均匀,深度误差不超过±1厘米;垄台压实后;垄沟到垄台的高度不低于18厘米,垄高误差不超土2厘米,地头整齐度差异不超过30厘米。
镇压标准和质量压后地面平整,土壤紧实。10厘米土层内,土壤容重为0.9~1.1克/厘米3;不漏压,不拖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