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理念的阐释

2009-03-27孙国元李秀荣

关键词:基本理念课程标准

孙国元 李秀荣

关键词:数学教学活动;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5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六个基本理念之一。

要理解这一理念,需对现代的教学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学是以师生为主体对课程内容开发、生成、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个性化创造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多角度进行不同性质的交往、不同类型的互动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通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这就是现代的教学观。

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理念,一是阐明了教学活动建立的基础,即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其中也涵盖了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二是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的具体生动的现实情境;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三是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即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再也不能以绝对权威的身份去以教定学,而是在组织引导的同时,和学生一样做一个参与者、合作者。这就需要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做保障,让教服从于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即以学定教。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讲,传统教学认为二者是彼此分离的,而新课标理念却创造性地把二者整合成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和整体发展的有机整体。教师再也不是既定课程的执行者、传递者,而是把课程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去做课程的实践者、研究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这对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提出了要求。从教与学的关系上讲,传统教学是师讲生听、师写生抄,师问生答,是传与受的关系。教具有绝对权威,学必须服从于教。而新课标理念却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从结论与过程的角度看,新课程这一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教轻学的现象。提倡不仅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特别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明确地提出来。这是新课程教学观的一大特点,更是一大亮点。因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学不再只是注重教师如何把课讲得更精彩,把知识点讲得更透。而是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比如我们在教学统计的有关内容时,我们要选择来自儿童生活、儿童世界的素材,把统计设计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去感受统计的用途和必要性。这一部分教学的重点不是统计的知识点和技能,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经历收集、处理数据、信息的过程上,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上。

要正确把握这一理念,需进一步强调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教学活动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规律。

2.教学活动要尊重儿童文化,鼓励学生个性理解和个性化学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解放教师和学生,开放课堂、开放内容,鼓励创造性教学。

4.提倡两个创新,即“从教材到教案的创新”和“从教案到教材的创新。教案再也不能写成“台词”、“对话”,如师某:生某:要理解教学的生成性,并非完全预设。

5.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把教材当成教学资源,搞好课程开发。

【责任编辑 姜华】

猜你喜欢

基本理念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浅析《Go for it!》教材中体现的新课标(2011)基本理念
预设开放促成教学生成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改探析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