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2009-03-27周薇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笔者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怎样让学生由知之甚少过渡到对文言文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有序地组织教学。在这里笔者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略谈文言文的课堂教学。

(一)读

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解释道:“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读”不是放羊式的拱手相让。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读的方式很多,范读、领读、自读、齐读、个别读等。诵读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选择地灵活运用,做好组织者的工作。初学者,教师宜范读、领读,在听读中让学生掌握怎样句读。在接触适量文言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神韵。

像《醉翁亭记》这种意境优美、写景自然、语言洗炼的美文,笔者就精心组织学生诵读。课堂上,教师自我吟诵,学生揣摩仿读,节奏时而轻松明快,时而沉郁舒缓,抑扬顿挫中传递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特别是读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时,学生对这句话的语气语调有争议,有学生主张欢快地读,因为是写其醉态憨厚可笑;有学生主张抑郁一点,因为太守是借酒浇愁,内心有不得意处。两者比较读,各尽其妙,笔者微笑“颔首”。

读读、议议、再读读,读出了作者承载在文字里的思想。

(二)解

编入初中的文言文教材一般篇幅比较短小,疑难的字、词、句大多有注释。解读字、词、句,我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参看注释,查工具书,与同学讨论,能独立解决的,就不依赖别人。确实不能解决的,与同学合作解决,让学生感觉学文言文,“我能行”。

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或者学生普遍感到难懂的字词作些讲解,并引导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如“然”字,在初中文言教材中出现的比较多。当学到“然”字有别于上次所学的意思,笔者就有意识地设问:大家还记得上次所学“然”字例句吗?这个意思用在这里行不行,你认为这里解释为什么较好?现代汉语中学过的“然”字词语有这种理解吗?通过设问,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总结归类。学生解决了问题之后,有一种成就感,学习的劲头更不待言。

另外,还有必要再提一点,古人著文有“炼字不如练句,炼句不如炼意”之说。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饶有兴味地理解字、词外,其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刻的思想意义,有些是学生现有阅读水平所不能理解的。这就真的需要教师的“讲解”诱导了。

如《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师就可以凭自己的博学,“旁征博引”。范仲淹之前举屈原、杜甫、辛弃疾,之后到文天祥、林觉民、周恩来,这些可都是民族英烈。联系他们的事迹,让“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根植于学生心中。而与学生思想上密切相关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以我读“古仁人之心”为题,撰写成文。作文中反映出学生普遍有一种崇尚古仁人的心理,也真心地道出了自身存在的弱点。

听说读写之中,解读古人。学生“心动”,所谓“爱屋及乌”,感其事,爱其人,诵其文,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

(三)评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注意力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加之学习文言文,与古人对话想当不易,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教师鼓励、肯定。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需要满足情感,就会产生动力,否则就会抑制情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意志、信念受到扭曲和损伤。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很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予以鼓励。

一次,请一学生朗读一则《论语》,这位男生声音响亮、口齿清晰、一字一顿地读完,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这没有句读的朗读,笔者当时也忍不住要发笑,那位男生涨红了脸,看着笔者,那是求救的眼神。笔者便微笑着说:“你朗读的声音特别清晰,字音也读得准,只是朗读的停顿上需要下点功夫,希望你下次能读的更好。另外,老师认为你很勇敢,心胸也比较开阔,面对那么多同学的笑声,你能平静,不发火,难能可贵。”话语一落,笑声戛然而止,面对着张张涨红的脸,笔者又说:“我知道同学们的笑是没有恶意的,希望同学们课下也能笑声朗朗,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课堂上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让他们发现自己是能够做得更好的。对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存疑,大加赞赏。

课堂上教师或启发,或引导,或鼓励,或期待的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给学生以启迪、赏识和激励,并激励引发他们扬起自信,走向成功。因为,人是需要别人欣赏的,成长中的学生更需要有人赏识。

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让学生爱上文言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它需要每一个有志于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笔者相信,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不久的将来,也会演绎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周薇蓉,教师,现居浙江仙居。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笔者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