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人
2009-03-27李丹婕
李丹婕
马丁的真假与善恶
一个富裕的农民抛妻别子,舍下家业,一去多年,杳无音信。后来,他回家了——或者说,人们以为是他回家了——可是,三四年的美满婚姻生活后,妻子却说她被一个冒名顶替的骗子给蒙骗了,于是将他送上审判席。
对于时隔5个世纪的人们来说,发生在16世纪的马丁•盖尔的返乡,不过是冒名顶替的骗子最终被揭穿的一则故事。纳塔莉•戴维斯却在这个故事中发现了更丰富的层次。故事不再简单。故事的当事人面对马丁的真假,一如我们面对历史的真假一样:有人清楚真相,却故意以假代真;有人不明真相,所以难分真假;有人心存疑问,却无从证明;有人明白就里,却不愿戳穿……
在图卢兹高等法庭,法官科拉斯已经认定口齿伶俐的农民迪蒂尔就是马丁•盖尔,正要宣判的当口,瘸腿的马丁•盖尔出现了,于是,迪蒂尔被处以绞刑,案件尘埃落定。日后为人所传颂的,便是假马丁行骗、真马丁归来的故事。无数文学和电影作品不断地增添故事的传奇性,却把真实的历史背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我们无从知道,马丁为何离家出走,假马丁迪蒂尔为何能以假乱真,马丁的妻子为何几年之中都未有觉察最终又将其告上法庭,马丁的叔叔皮埃尔为何没有证据却一再宣称迪蒂尔是冒牌货,法官科拉斯在审判过程中及结束后有着怎样的内心挣扎……戴维斯教授的“马丁•盖尔”事件的版本,无意提出什么观点,而是满足于观察,并且从不同角度提供历史本身的横断面。
我们不免问,如果假马丁没有被告发,抑或瘸腿马丁终于没有归来,历史又将呈现什么模样?同现实利益和生活需要相比,人们或许并不那么关心真相。戴维斯试图从多种角度进行一段地方史的研究——地域空间、移民、贸易、财产权、天主教-新教关系、两性关系等等,其中贯穿了多条故事线索:马丁•盖尔的故事、他妻子的故事、冒名顶替者的故事、马丁一家的故事、法国乡村的故事、法官的故事。在不排除历史偶然性并详尽检索历史档案的前提下,戴维斯尽可能为事情的来龙去脉提供了解说。
《马丁•盖尔归来》没有定论,有的只是无处不在的混杂与不确定,真假虽易分,善恶却难辨,在好与坏之间,标准动摇不定甚至消失不见。“科拉斯在10岁出头时,行止已宛如一位博士,他在书上签的题铭是‘服从理性;但他承认,在45岁时,他的理性误导了他,要分辨实话和谎言,对法官来说谈何容易。”的确,真相大白并未带来皆大欢喜,甚至比真相未明时更具悲剧色彩,令人左右为难。人类理性作为一种工具是如何地不确定,蒙田曾说:“真相和假象是如此的相似……我们却只能用同一双眼睛来打量它们。”
[美]娜塔莉•戴维斯著北大出版社 09年1月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
王立群著广西师大社 08年11月
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异人的儿子?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赵姬是“至大期时生子政”,王立群对于“大期”的解释有二:一是10个月(满10月),二是12个月(满1年),因此赵姬不是不足月生子。“仅此一条,即可破赵政(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说,可以破千古之惑”。搞清秦始皇身世,非常重要:如果他是吕不韦的儿子“吕政”,那么秦灭六国之前,秦国自己已经灭亡;如果他是“赵政”,便是秦灭六国而非六国灭秦。由于赵姬始终缄默,这一千古之谜,至今不得破解。
《现代世界史》
[美]R.R.帕尔默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09年4月
作者R.R.帕尔默曾经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何兆武认为,名为世界史,但其内容以西方(西欧北美)为主,非洲、中东伊斯兰世界、印度、中国、东南亚以至拉丁美洲,基本上被排除在核心叙事框架之外,显示出西方中心主义仍是西方史学界挥之不去的一种偏见。“二战”后西方有关世界历史的著作,大多只写到“二战”,本书却以相当篇幅一直叙述到21世纪的开端,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知识界对于当今世界局势的看法,“欧洲、西方或欧洲国家的统治不复存在,他们学着跟别人商谈而不再是统治别人……社会公正与和平仍然是难以捉摸的目标。富国与穷国之间以及国内贫富之间的差距并不容易克服。……保护人权,结束或者预防战争,维持地球上几十亿人口,这都需要国际合作和国际干预”。
《打造美国》
[美]詹姆斯•西蒙著法律出版社 09年1月
本书副题是“杰斐逊总统与马歇尔法官的角逐”。杰斐逊是《独立宣言》作者,美国首任国务卿,第3任总统,马歇尔是美国第4任国务卿,第4任首席大法官。这两位开国功臣之间却是水火不容:杰斐逊张扬奢华,积极倡导州权,力主各州与联邦政府平起平坐;马歇尔低调朴素,推崇强大的联邦政府,坚信各州应依据宪法整合为一。他们为了各自的信念,展开了漫长的角逐,在这场对抗中,华盛顿、亚当斯、麦迪逊、汉密尔顿等开国元勋均卷入其中。最终,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独立的司法机构写就了美国基本的宪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