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尝到语文课的真味

2009-03-27齐向英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4期
关键词:书卷语文课试卷

齐向英

珍馐佳肴,色香味全。一堂好课,五味俱全,让人感觉酣畅淋漓。我觉得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

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三味是“书卷味”。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当然,这是我的一种个人偏好,或者说是我的一种风格追求。有的语文课,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整个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初听时可能不觉得怎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

在这里我暂且撇开容易出“味”的语文讲读课和自读课不论,选几个边缘课型加以探讨,如练习讲评课、试卷分析课和作文讲评课等。这些课与考试密切相关,似乎与我们所说的“味”无关;它通常是老师不愿意上,学生不愿意听;而又不得不上、不得不听的课。

在中学阶段,这些课占课堂的比例不在少数,尤其到了中考复习阶段,这些课基本上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很多时候,由于教师被其课型特征所限,上得枯燥乏味,变成消磨学生斗志甚至拖跨学生的耗战,其实约束我们的不是外在的枷锁,恰恰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不要拘泥于其工具性和技术性本身,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赋予其更多的人文内涵,是可以让这些课变得有味道。

在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语文的兴味,在于他们是否具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要具备这一点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就不要代劳;能让学生自己表述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就不要多费口舌;能让学生自己摸索的规律,教师就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如此等等,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那么语文课要想没有味道也难。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追求教学方式的生动,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赋予课堂更多的内涵,才是硬道理。

例如练习讲评课,以往的做法是老师照本宣科宣读答案,学生机械地对答案,这种一成不变的方式,是语文课的最大硬伤,它把学习变成机械劳动,把鲜活的思维,扼杀在僵化的训练中。如果换一种方式,把纯粹的对答案,变作探索答题规律;把对答案的崇拜,变作对答案的质疑,其课堂效果便会不可同日而语。考试强调结果的准确性,而学生探索问题却是绕开结果,体验过程,这看起来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其实恰是在寻找获得真理的钥匙。学生在探索、质疑的过程就是自我领悟的过程,由于这些所得是自己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他们变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继而焕发出内心的自信和喜悦,这比被动的接受效果好得多。

试卷分析课,有些语文老师不把它作为一种课型来上,其实这是一个不小的失误。考试分析对处于升学阶段的学生非常重要,而学生自己分析要比老师分析更加有效。我们有些老师喜欢代替学生分析,这样学生永远不会自己改正错误,高明的老师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改正错误。

试卷分析课不是检讨课,它是激励学生的课,对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会让学生内心产生极大的动力。比如每到作文部分讲评时,推荐几篇表现出色的学生作文,让学生宣读,然后由学生自己来评价,每当这个时候不但被评点的学生受到鼓舞,没有被表扬的学生也会被这种氛围感染,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欲望。

在这里,老师无须评论试卷的优劣,学生便会由衷激发起反省的力量,当他们面对试卷的分数时,他们从中感受到的已经超越了考试本身,分数已经是次要的了。

至于作文讲评课,同样也可以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高明的老师,要善于让学生把写作当作自己的事,把批改和讲评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批改和讲评过程中,掌握到写作的规律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最简单的圈出错别字、画出精彩的句子、修改病句到写出自己对这篇作文评价,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会修改和学会鉴赏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驾轻就熟,那么老师也就无须去讲太多的写作技巧了。

这样的课,最精彩的部分是在好文推荐上,以往是老师直接推荐,改由学生自己推荐,再让学生讲述推荐的理由后,这个时候,便成了课堂的兴奋点,当他们的作文得到大家的肯定时,对于写作、推荐和批改的同学都是一个无形的激励。而在作文讲评课里,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作文的技巧,还有做人的道理,比如批改别人作文时,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用委婉的语言向别人提出建议,如何从别人的人生体验中汲取有意义的东西等等。

升学考试是人生的一场搏弈,它未必都是灰色的,精彩的人生也可以在语文课堂里呈现,关键是语文老师如何赋予它超越单纯考试训练的意义。试想一下,当学生在质疑答案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怀疑;在分析试卷中学会了自省、学会了激励;在作文批改中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欣赏,这何尝不是人文的、诗意的,唯美的。

不是风花雪月、名山大川;唐诗宋韵、鸿篇巨典;才可激起课堂的韵味。灰色、机械、僵化、沉闷的应试,也可散发出理性、思辩、内省、激赏的兴味。而兴味来自教师对生活的态度,它营于教师之手,发之学生之心,变成语文课堂美丽的歌谣。

(河北省霸州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书卷语文课试卷
刘俊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窗外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