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冰
2009-03-26李秋晨
散文百家 2009年2期
李秋晨
小的时候,每逢农历大年三十的晚上,村中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要到村中井台旁的冰包上去“滚冰”。滚冰之说由来已久,是北大荒的一种传统“习俗”,说是滚走了一年的“晦气”,滚来了一年的好运气。
那时,一般的屯中都有一口或两口井,屯小的一口,在屯子中央;屯大的两口在屯子的东西头。老井一般都依傍在老榆树或老柳树下。一到冬天,镩冰人都在井沿旁修出放水筒的方框,冰冻满了,便创出来堆放在水井的一侧,一个冬天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冰包,像小山似的,这就为旧历年三十晚上的“滚冰”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盼着盼着,年三十晚就到了,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半大丫头都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每人都提着一盏纸糊的小灯笼,里面插上一支“磕头了”(一种很小的蜡烛)虽然不太亮,但是晃晃悠悠,或明或暗,也在屯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线。来到井沿旁的“冰山”上,没人指挥,也不用“喊号”,大家都众口一词地说起了“左三圈、右三圈,滚的百病不沾边;你一趟,我一趟,一直滚到大天亮;天亮了,出太阳,一年四季旺旺旺”的顺口溜,边喊边滚,弄得一身雪一身冰,没有人掉队,没有人落后,你来我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一派祥和。那种年月虽物质馈乏但精神还蛮快乐的。
滚冰,一直滚到“伐纸”的时候(即半夜十二点钟,传统的说法是开始接神了,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大家虽意犹未尽,但肚子也都“咕咕”地叫了,也都疲倦了,乏了,一个个便提着快燃尽了的“磕头了”的小灯笼,踏着皑皑的白雪,冲着老榆(柳)树下的老井,磕过三个响头,唱着“冰上滚,冰上爬,嘴里含块冰疙瘩,咔巴咔巴嚼碎啦,咽到肚里都化啦”的歌谣,蹦蹦跳跳地跑回家去。
这时候,春节的钟声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