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地摊:收获省油灯系列
2009-03-26陈孔坛
陈孔坛
今天天气好,出门直奔老郑古玩店。老郑拿出一只灯具来递给我,说;“这是宋代的省油灯,是本地闽清窑出的老货,200元让给你。”老板见我余兴未了,又拿出了两只体积更大的省油灯说:“这是一对清末民初的省油灯,可是油灯收藏系列的东西,两只就150元让给你。”最后我只花了50元钱又买了一盏宋代影青瓷油灯,前后仅花400元有了一项油灯系列收藏!
回家后,欣赏买来的省油灯,查阅有关资料得知,“省油灯”始于唐代,一直延续烧至宋代。笔者这次收藏的这款青釉省油灯为上下两盏相连而成,上盏连下盏成钵状,下盏两边上方各留一个小洞供注水之用,双盏边粘连而成,下盏盛水以降上盏之灯温。
把小陶灯翻过来看,知道和农村装水的大缸是同一类,是上釉的陶器。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先民们发明了陶器。这之后,又经过了漫长的7000多年,才开始出现在陶胎上上釉的技术。由泥和火的交融产生的陶器,给人以自然、纯真、质朴的感觉。
买这个陶灯时,看到外侧有一个小孔,但没有引起注意。回家翻翻书,才知道,这个小孔的学问可大了。这个小陶灯是空心的,往小孔里可以倒进不少水。倒进水有什么用?最后终于弄明白了,这就是一款陶制的省油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撰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的省油灯——就是我买到的这种可往夹层中注水的油灯。李约瑟对省油灯的评价是:“省油灯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冷却、水套预处理蒸馏法,它包含了蒸汽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部现代技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油灯点得时间长了,灯盏会变热,使盏内灯油的挥发加快。通过小孔向灯的夹层注水后,会降低灯盏内油的温度,减少灯油的挥发,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
为此翻阅了2005年7月《收藏》杂志刊登的一篇关于省油灯的文章。文章讲的是,对一盏宋代蜀中的省油灯(样子和我上一次淘到的宋代省油灯差不多),做的一次省油效果试验。文章的作者用菜籽油作灯油,用灯芯草作灯芯。在灯油重量相同、灯芯草直径一样的前提下,灯盏内壳注水时,油灯燃尽灯油的时间,大约是不注水时的1.5倍。从而验证了,陆放翁对省油灯所做的“技术鉴定”是真实的。
在今天,没有使用价值,仅有观赏价值的东西,被称之为艺术品。在古代,特别是在远古时期,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纯艺术品不多。先民们在艺术上的许多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发挥在日常生活用器物的制作上。因此,中国古代的许多优秀的日用器物便成了今天人们称道的艺术品。上述笔者收藏的五代、宋代、清末民初的省油灯,正是古代先民们创作的艺术品,看着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正是它们吸引着我继续向着省油灯收藏系列不断地研究探索。■
编辑:陈畅鸣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