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创心灵的“电击疗法”
2009-03-26赵楠
赵 楠
魂已飞魄已散
“一名16岁的中学生,父母为了根治他的网瘾,把他送到了戒除网瘾拯救训练营,十几个小时之后,当父母再次看到他们的儿子的时候,儿子已经带着满身的伤痕停止了呼吸……”
一篇报道,令我心寒,虽然还不十分寒冷,但此时我的心却仿佛掉进了寒冬腊月的冰窖,似凝固了一般,冻成一个冰疙瘩,心里非常难受。
不再有呼吸,不再有血液的流动,不再有声音,不再有微笑,一个年轻的生命轻轻地随着空气散开了,空中只留下父母两双僵住的手。生命如此短暂,仿佛刚出生来到人间,却又阴阳两世间。
感叹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感叹法律在一些人意识中的淡漠,感叹心理学到了中国,一有了中国特色就不时会变变味道,本该带给大家阳光的心理学,此时带给孩子是灭顶的灾难,惨烈又怎能用语言所描述。
仅仅报道发出不到两天时间,此报道已经跟帖4000多人,大家对这件事是非常关注的,但仅仅发泄个人的情绪,不如社会关注其根源,避免更多无辜的孩子死于非命,使更多的孩子能够幸福,健康,平安地成长。
遭遇重创的心灵
几年前就曾看到报道,我国纷纷设立了网瘾戒除中心,我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起初非常高兴。尤其是看到电视台的专题报道,看到辅导教师亲切的笑容,看到孩子们快乐地围成圈,看到孩子和家长相拥而泣,看到心理学能够造福孩子,改善亲子关系,我觉得十分欣慰,也为心理学在我国顺利发展深感振奋。
但随着训练营的不断增加,报道的不断增多,我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据报道,戒除网瘾中心开始对未成年的孩子们采用电击疗法,十几天,一个月,甚至更长,实行封闭军事化管理。
在网络贴吧,孩子们诉说自己如何被父母骗去,在那里如何被迫接受生不如死的电击,如何挨辅导员的打,如何被老生揪到厕所群殴。如何逃一次被抓回来打一次,如何再逃,再被抓回来打。很多孩子回到家后,和父母如同陌路人,自己从此辍学,从此再也不信任任何人。
虚名的知情权
在被送到戒除网瘾训练营的孩子,绝大部分是被父母骗来的,在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中对人权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又有多少父母把孩子的人权和知情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呢。
戒除网瘾训练营中的经营者、辅导教师又有多少人把《宪法》当作国家的根本大法,明白任何人都不可以凌驾于《宪法》之上呢!孩子拥有生命权,他们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16岁花季少年离我们远去,在他的坟前,是否父母可以对他说:儿子,请你原谅我们大人,我们是因为爱你啊!听起来是不是太残酷了。
那些心灵受重创的孩子的父母们,是否可以很坦然地对孩子说,孩子,我们大人是为了你们一辈子的幸福,请你们原谅!
披上“心理学的外衣”
没有心理学背景的可以招兵买马,以每人几千元的学费进行心理训练营、拯救训练营训练。辅导教师可完全没有心理学背景,甚至出现了戒除网瘾训练营辅导员为退伍的军人!以惩罚为主还是以鼓励为主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呢?
网瘾戒除中心(训练营)采用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击疗法是否科学呢?违背本人意愿是否符合伦理呢?电击疗法是否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呢?
电刺激法是生理心理学中用电流刺激被试神经系统特定部位以观察其行为反应的方法,刺激周围神经系统时又称电击法。
电痉挛疗法亦称电休克治疗,是精神病障碍的治疗方法。该技术是对头部颞区双侧用弱电流(20~30毫安)刺激,直至产生痉挛反应……
厌恶治疗属心理学行为治疗的一种技术。厌恶治疗是一种通过轻微的惩罚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当某种适应不良行为即将出现或正在出现时,当即给予一定的痛苦刺激,如轻微的电击,针刺或呕吐剂,使其产生厌恶的主观体验。
厌恶疗法主要适用于露阴癖、恋物癖、对酒依赖及强迫症等,并有一定效果。厌恶疗法应该在专业人员严格控制之下使用,进行电休克治疗前,要详尽做好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脑电图等,排除脑部疾患,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
在营地电击疗法会给未成年人带来怎样的身心后果,不得而知,这一行为违背了本人的意愿,向伦理提出了挑战!与医学宗旨相违背!
电击疗法是惩罚性治疗,在惩戒网瘾中心,谁违反了营规谁就会被罚电击,怎么可能对孩子进行事先全面体检再进行科学电击疗法呢?在惩戒网瘾营地殴打竟也披上了科学心理学的外衣。
孩子们的心理一旦伤了,绝不是小事,有时甚至是无可挽回一辈子的大事。
电击疗法,生不如死的感受是不是真的能使孩子们心灵健康了!当惩罚成为唯一的手段的时候,是不是能使孩子们心里充满了阳光?
戒除网瘾训练营辅导员如果以泯灭人性为手段,孩子的心灵也就枯竭了。
任重而道远
法律,心理的发展在我国任重而道远!法律的执行机关及执行人,社会心理培训机构的资质:家长的法律意识与心理素养;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专业知识的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真实水平,训练营心理辅导员的资质……
希望人人都能依法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知情权!
希望不要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孩子被披着心理学外衣的伪心理学扼杀!
希望我们的孩子拥有丰富多彩的童年少年时代,幸福得像花一样!
(责任编辑邓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