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亦可食的山莴苣
2009-03-26刘华杰
刘华杰
几只鸥鸟在秋日的密云水库南岸悠闲地低空飞翔,另有数百只或白或灰的涉禽在平静的湖滨沙滩晒着太阳,可惜我叫不出名字。湖边的作物已经悄悄地变换着颜色。苞米秆长出了沉甸甸的棒子,粟杆长出了粗棕绳般的谷穗,这些果实一律谦虚地垂着脑袋。绿豆和向日葵还呈绿色,一矮一高围着玉米田。耕地边上与绿豆高度相仿、褐中透绿的豆茶决明,披着残存的几片绿色羽状叶,最抓眼球的是农田外面野地里一片片与蓝天相映的白色狗哇花。
在近距离拍摄狗哇花时,我看到了零星几朵淡黄色的小花架在接近枯萎的花枝上。年初冬日的一个下午,我和同事吴国盛在这附近溜达时见过这种菊科植物,高达1米半的枯茎上分枝很多,挂着上百个瘦果几乎散尽的头状花序。这次我到中航大学讲课,提前1个小时到达,独自一人来到湖边,有机会再次与它相遇。这种植物就是菊科的山莴苣(Lactuca indica)。
山莴苣非常普通,极为常见,根本无需到密云水库就能看到。北大、清华、师大校园里,圆明园里,永丰高科技园区里,北京各区县,以至除了西北以外全国各地,都能见到这种植物!
春天它披着浓密裂叶的茁壮嫩苗,与周围草本植物区别很大。它粗而直的茎杆上叶片非常多,靠近尖端的嫩茎折断后,立即会冒出白色发黏的液体,在空气中氧化后迅速变黄变黑。滴到手上、衣物上,单纯是它自己还没关系,倘若再弄上一点泥土,就有点麻烦了,想洗掉是比较困难的。这种白浆有一点苦味,正是这样一种淡淡的苦味,使它们吃起来别有风味。
事实上,山莴苣是一种非常好的野菜,而且吃这种野菜基本上不会破坏生态,因为它分布十分广泛,种子多,植株生长能力、繁殖力很强。在写过小根蒜这种野菜后,不断有人问我在北京还有哪些野菜。由朱元璋第五子朱棣撰写的《救荒本草》收载植物400多种,并“绘图疏之”。北京地区可食的野菜少说也有200种。但是,“保健养生”与“救荒活命”不能相提并论,加上如今生态保护的限制,在此我不宜轻易推荐,但山莴苣没问题。作为一种可口的野菜,山莴苣最简单的做法是:取鲜嫩的茎尖,包括叶,用开水焯3分钟,用清水冲洗,再浸泡5小时,去掉一些苦味,然后可凉拌、做汤或炒食。
春天的时候,在野外你可以挖几株山莴苣回来,或养在花盆里或栽在户外。刚长出来时,你会发现它有一个锥形的肉质根,这表明它是很容易成活的。如果不想严重影响它生长的话,可以像吃生菜一样,每次只取下茎下部的叶片来食用,一边长一边吃。到后来,你还能欣赏到它开出的美丽小花。
(责任编辑刘俊)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