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009-03-25杨丽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11期
关键词:鼓琴子期钟子期

杨丽波

教材简介:

《伯牙绝弦》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专题是“艺术的魅力”,各篇课文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通过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的千古佳话,表达了朋友之间知己相惜的思想境界。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载体。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已有所接触,本设计立足于指导学生借助注解,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在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交流对“难得一知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感。

3.学习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感受祖国语文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凭借注释和资料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吕氏春秋》里叙述了一个故事,仅有5句话,77个字。文章虽短,却意蕴丰富,我非常喜欢,现在就背给大家听。

2.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3.学生谈体会。

二、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朋友情义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中“绝”字的右上角有个①,我们可以在课文后面的注释①中找到这个字在课题中的意思。课文中还有一些字词的右上角也标有②③……我们可以按序号找到相应的解释,根据这些解释反复阅读句子,不仅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有助于读懂全文的意思。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昨天你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交流。

3.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试着说说课文的大概意思。

4.检查交流。

①指名读课文,着重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②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握,书声琅琅,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再听我读一遍,感受一下有什么特点。(提示学生注意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③文言文读起来有些拗口,需要多读几遍才能读顺。根据指导,同桌互读互听,友善地提出建议。

④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表义与白话文有差异,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这些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是读通课文,进而读出抑扬顿挫的基础。避免生硬规定学生哪里要停顿,哪里要重读或轻读。〕

5.“绝弦”是什么意思?俞伯牙为何要绝弦?这个问题你思考过吗?轻声读课文,在关键语句下面画一画。

6.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朋友情义

1.“伯牙为什么绝弦”这个问题在课文中有答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指名答。)

2.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读着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学生思索,提问。)

4.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弹琴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哪句话你读懂了,就在旁边的空白处做批注;哪些地方没读懂,标注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的过程。教学中,让他们直接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通过朗读去感受和体验。〕

5.学生自主研读课文,并在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

6.谁来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在上面三个句子中,“善”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课件出示: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句子(1)中的两个“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他能听出伯牙琴声的意蕴。

句子(2)(3)中“善哉”表示赞叹的语气,相当于白话文中的“多么好啊!”表达了钟子期对伯牙弹琴技艺以及琴声中丰富意蕴的赞美。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①引导学生理解:“伯牙所念”中的“念”表示某种念头或想法,即伯牙弹琴所要表达的某种想法或意境。“钟子期必得之”中的“得”是领会的意思,即伯牙弹琴的意念,钟子期都能领会。伯牙和钟子期心灵相通,因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就说:“多么好啊!巍峨犹如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就说:“多么好啊!广大犹如江河。”

伯牙把感情融入乐曲之中,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意念,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多么善弹的伯牙,谁能读出这样的伯牙?

如果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怎样赞叹?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谁来读一读?

②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一定不仅仅用音乐表现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哪些美好的景物、动人的场景?

课件出示练习,完成后进行角色扮演。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钟子期曰:“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钟子期曰:“_____!”

这正是(引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就能领会并赞叹,这样的朋友就叫——知音。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清风,志在明月,志在竹影,志在花香,不管伯牙如何弹奏,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一)知音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会缺少赞美吗?可他为什么只把钟子期看作自己的知音呢?

2.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渴望什么?

3.终于有一次,在八月十五那天,伯牙乘船来到汉阳江口遇到了钟子期。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伯牙心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知我者,子期也!知音相知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让我们通过读书再一次感受知音相遇相知的那份感受。(再读第1~4句。)

(二)知音之死

1.于是,他们相约明年中秋再在汉阳江口相见。可是,到了两人相约之时,子期却以一丘荒冢践约。知音去世,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句?课件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子期死了,可以想象善鼓琴的伯牙虽志在高山,却没有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引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虽志在流水,却没有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引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来到子期的墓前摔琴祭奠,叹道:“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由终兮不复弹,三尽瑶琴为君死!”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

〔设计意图:结课时安排小练笔,意在加深学生对朋友情义的感悟,提高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总结提升,整体把握朋友情义

传说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源于伯牙鼓琴,原为一曲,在流传的过程中独立成篇为《高山》、《流水》。美国“航行者二号”宇宙飞船中有一张120分钟的唱片,里面选有世界经典乐曲,其中唯一的亚洲乐曲便是《流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乐曲。)

伴着这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能背诵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此曲在课堂回响,既是为了主题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为了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把美的种子植根于心灵。〕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中华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猜你喜欢

鼓琴子期钟子期
重逢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谓“知音”
转身①
香樟(诗歌)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