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扩内需市场成转型发展关键
2009-03-25颜菊阳
颜菊阳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纺织工业是我国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尘埃落定,让处于寒意阵阵中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再次成为焦点。包括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在内的业内专业组织对此多持肯定态度,认为这一“促进剂”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行业内企业的压力。
作为海外依存度高达30%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中国纺织产品此前量价齐跌,10年来首度出现全行业负增长。
显然,创新与转型已成为整个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谋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振兴规划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顺应和带动整个产业进行变革的切入点和出发地。
政策支持提振行业信心
支柱产业、纺织强国、强劲增速,这一系列词汇都是目前用来形容纺织服装产业的“信心标符”。而就在2月4日之前,限制性产业、夕阳产业、出口剧减、订单萎缩、亏损难关还是频频描述这个产业现状的常见字眼。
还不仅如此。在2009年经济放缓的预期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日前乐观地给出行业的三大目标,“未来三年中国纺织业将力图出口保持8%的年均增速,纺织工业生产保持一成三的年均增速,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保持二成的年均增长”。而按杜钰洲的估计,在2020年中国能实现纺织强国的基本目标。
给纺企信心的是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振兴规划”中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要优化区域布局等几大要求。其中,最让纺织服装企业关注的则是规划中提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虽然并未能按照全行业预期的那样,不过在企业实行25%所得税情况下,因出口退税调整将让纺织业全行业增加约57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
同时,振兴规划还明确提出将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资金,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等几项具体措施。
扩内需市场成转型发展关键
当然,无论企业还是行业协会,都能明白的一点是,并非有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就可从此“高枕无忧”,纺织服装产业长期走出困境、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的调整和提升,尤其在于内需市场能否提振市场。
虽然这次规划中的第一条就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但真要实现这一想法并不容易。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纺织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增幅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7779亿元,增长4.7%,回落9.5个百分点。
浙江汇隆纺织品公司谢威对出口困难深有感触。他说,由于外需下降和订单转移,今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的体会是:单子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短,价格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
实际上,金融危机对一些经营不善、管理不严、产品低劣的企业来说确是一个“难关”,但对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动实行产业转型的企业来说则是难得的机遇。波司登男装就属于危机意识的“先知先觉”者。
业内人士指出,开拓市场已经成为纺织行业必须要过的第一关。在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也重点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
事实上,目前我国纺织品国内消费占77%,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不到60%,人均纤维消费量在2000年仅7.5千克,而在2007年就已经达到了14.6千克。国内市场仍然是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13亿人口都得穿衣服,这是纺织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内市场潜力仍然很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说。
协会、政府出手帮扶的“强心剂”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行业前景如何、是否将走入低谷,是被猜测最多、也是议论最多的话题。在此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各自出手相助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低迷的纺织服装行业注入了“强心剂”。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消息,今年春天将举办“三展一周”来开拓国内外市场,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头响炮”。从3月25日开始,将举行以第17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 2009)为中心,涵盖纺织服装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国际纺织面料展以及辅料展、缝制设备展、论坛、表演秀等“三展一周”的一系列活动。这是在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出台以来,纺织服装业进行的首次市场大行动。
同样,由商务部支持,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主办的国内针棉织品行业权威性的内贸展会——第91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第21届中国丝绸交易会则为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承担起服务责任,努力打造一个扩大内需的重要平台。
与往年不同的是,上述这些展会不仅仅要发挥贸易平台的作用,还更加注重国内外市场的连接和产业上下游的连接,突出以创造力开拓市场。面对行业面临的困境,即将举办的第91届“中针会”把扩大内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办方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深入纺织品行业外贸出口企业集群地,邀请过去只做出口贸易的生产企业参加展会,主动询问参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买家和经销商,并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去邀请全国市场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并组织洽谈,帮助他们开拓国内市场。
企业信心的另一针“强心剂”则是由地方政府在积极注入。为了推动纺织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包括福建石狮,浙江杭州、宁波,江苏南通、北京等在内的地方政府纷纷出资扶持和出台措施帮助服装企业组团参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针会等纺织服装行业风向标的展览会。
从中国服装协会处了解到,正是有了诸多地方政府的大力帮持,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整体规模并未减小,很多企业也并未缩减参展预算,反而更加重视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品牌形象,“逆市而上”预订了比往届面积更大的展位,用“大手笔”来凸显企业实力,彰显企业信心。
宁波太平鸟集团预订了总面积近900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展位,欲全力推出6个系列品牌,包括旗下4个女装系列品牌和2个男装品牌,目的是展示企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策略,最大限度挖掘潜在客户。
根据规划建议,国家要拨出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每年为此设立一笔专项资金。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有必要尽快出台规划实施细则以及建立一整套评价审核机制,使这部分资金真正做到促进纺织企业成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