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苹果思绪
2009-03-25陈文福
陈文福
摘要:在设计界,设计与工具哪个更重要也一直倍受争论,笔者认为,应该在设计和工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
关键词:设计苹果计算机传统平面设计电脑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44-01
一、传统平面设计与电脑平面设计在表现手段与效果上的不同
回顾以前,传统平面设计制作过程中,一件印刷成品问世前大约需经过十几个甚至更多专职人员之手,其中包括设计,照相植字,排版,分色制版,拼版,印刷等等,若是在印刷之前发现问题,整个流程就得重来一遍,其间的辗转奔波恐怕只有亲身经历之人才能领会。由于不同行业与不同层次的多人参与,经常出现作品创意的丢失与再现的偏差现象,往往使合作的各方互不满意。而作为设计师来讲,恐多有借腹生子的无奈之感。电脑改变了这一切,如今的设计师已无需依赖众多的技术支持部门,可以独自一人在电脑平台上自由地处理设计作品,更能通过屏幕或打印稿预知最后的效果。可以说,电脑解放了设计师。电脑可利用图像合成效果,在形象素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多种形体的组合和嫁接,完成借喻、象征、对比等创作手法,使作者的创意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平面设计作品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传统平面设计呈现成品的媒体少而且单调,如人工的绘制作品、剪贴等,更正或再版都不容易,限制了平面设计的应用范围。而且,我们在传统意义上对于平面设计的理解是指采用印刷等大量复制的手段进行的一种二维表现形式,如报纸、杂志、海报、宣传单等;在有了电影和电视以后,人们拥有了更具震撼力的视听媒介手段;在今天,随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到来,单一媒体的现象被打破了,媒体分门别类的界限被瓦解了,像互联网那样基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脱颖而出的多种媒体综合的语言成为了主流。
由于电脑美术设计在制作过程中具有图文调整灵活、误差概率较低的特点,无需设计者凭经验揣测标色,并随时能预视制作效果,即完成稿能做到“所见即所得”。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设计、制作以及客户均可直接参加进来,沟通变得直接而简单,作品的品质得到保证,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三、设计观念与组织形式的不同
传统平面设计受市场不发达和设计制作手段、工具单调等因素的制约,形成了以“小群体、多环节、大协作”的生产方式进行创意设计制作的过程。
电脑平面设计制作过程由于其特点是创意、设计、制作三合一,所以它将对设计观念与组织形式产生巨大影响,它使艺术表现空间更为广阔,手段更为丰富。
我国传统的设计教育主要以技法训练为中心。学生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技法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可非议的,因为那时的设计表现只能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90年代,原先用画笔描绘或用喷笔等其它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图,现在只需用一台硬件配置很好的电脑和Coredmw、Freehand、photoshop、3D Studio Max等优秀制图软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图所花费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并且图样美观准确。电脑使往常占用教学4/5课时的技法训练锐减至少于1/10,让学生有更充裕时间来提高专业水平和提升文化美学修养,这对设计及其教育体系是革命性的冲击。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的新趋势和新动向。
四、思绪
设计既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依靠一定的手段和技术,借助现代生产条件,将设计人员的内在观念变为外在形象或产品。所以说,设计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给予形式。电脑解决的仅是形式问题、视觉表达的问题,并不能告诉你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靠的是缜密的分析和创造性的思维。电脑不是一切,它无法代替我们的大脑,无法代替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该在设计和技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
目前在国内设计界,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把电脑辅助设计在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片面的夸大了,一个毫无基础可言的人经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就可以“独当一面”了。电脑就是一台强力模仿器,坐在电脑面前的人就像一台低级抄袭机,平庸甚至低劣的设计就此源源不断了。看看市面上泛滥成灾的滤镜特技效果,就已可知现在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已降到何种程度。没有电脑障碍是对平面设计师的第一个要求,这一定算是基本功。尤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脑既是媒体,又是工具。但我们又要求设计师们不依赖电脑,这并不自相矛盾。不依赖绝不是说可以不懂,毕竟在我们工作中,从设计到印刷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电脑的帮助。今天看这一问题就象画家不会用笔的道理是一样的。
计算机不是人脑,但是来自人脑,应该认识到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展。今天,我们不仅需要艺术设计者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各类图形软件的使用及其后期加工技术,而且也需要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注重美学修养,提升专业境界和文化品位,使中国的设计尽快赶上并且超越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