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9-03-25彭乐群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表象独立思考思维能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型的人才,语文教学要发展,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那么应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应着重四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在教学时,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处于同一平等地位,教师的语言应与情景相吻合,应抑扬顿挫,有启发性,有亲近感,循循善诱,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思维空间和选择空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在教学时,最能在“借题发挥”“见仁见智”的地方做足文章,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激发灵感,才能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才能言为心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敢于说真话,从而求得最佳创新状态。

二是重视整体感受,转换师生角色,培养自主精神。

当前的语文教学,大部分都忽视了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了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的价值,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技术化操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应把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化到对语文的整体感受上来,学生可以通过熟读以至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使优美的语言和文章本身的逻辑思维规律“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的自主精神;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自主不等于自由,学生的自主应有选择性,转换师生角色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新精神的重要突破口,当前的语文课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我们应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三是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说:“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富有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的反映一般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的独立意识,敢于反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他们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此时,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教师不能横加指责或随意否定,应顺势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学贵有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使学生敏捷地、灵活地、创造性的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是展开想象,学会鉴别,在想象和鉴别中求得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人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再制作出与表象有异的全新形象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练习写作中在表象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发学生进行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识记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会学生学会比较鉴别,善于从矛盾中发现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比较鉴别,使学生从不同的几个方面领略到同一题材的不同风格,既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又开拓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在语文课上,教师还应感性一点,不能躲在课堂后面,更不能躲在课文下面。

综上所述,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是创新的关键,也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

彭乐群,教师,现居江西湖口。

猜你喜欢

表象独立思考思维能力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表与里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表与里
谈独立思考
透过表象看公式
表象与真相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