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语文教学指弊

2009-03-25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课型形式教学内容

谢 琼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为低下的课堂效率所困扰。为改变阅读课少、慢、差、费的现状,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加大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力度,引入了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新课型。这些新课型如一股和煦的春风,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否定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将新课改课型视为教学的唯一形式,我们又走进了新的认识误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对教改工作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调研和评估,在肯定新一轮教改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把“对话”变成“问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我们遗憾地看到很多教师把“多重对话”变成了简单的“一问一答”。鲜见生生之间的碰撞争辩,师生之间的切磋交流,生本之间的融合共鸣,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教师按照设计好的问题思路引学生入圈,满足于答案的传授,而不是对文本多元解读的争鸣,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契合,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对话”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没能真正领会新课改精神。

2、把“自主”变成“自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但是,不少教师在贯彻新课改理念时矫枉过正,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课堂上学生看似都在动,但只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讨论而讨论,教师没有对课堂进行总体调控和引导,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热闹,结果课堂上吵吵闹闹,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该讨论的未讨论透彻,学生能力没有显著提高,相反基础还没有课改前学得扎实。

3、合作有形式但无实质。现实教学中,有的课堂无效提问、讨论过多,教师有时为了展示课堂上的热闹气氛,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重复化。表面上看学生们都在合作、讨论、交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学生思维的广度不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不够,对文本挖掘的深度不够,教师也不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问题深入引导,导致学生浮在文本表面泛泛而谈,合作有形式但无实质,学习能力难有较大提高。

由此,再重新审视传统阅读教学“以讲为主”的教学形式,一味否定“满堂灌”、“一言堂”,不是科学、民主的做法。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只要能使教学内容正确、完整、高效地为学生所接受,这种形式就是适宜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1、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发挥教师主体传授作用。中学生受其人生阅历短浅、基础知识薄弱和文化底蕴不丰厚的局限,解读文本要么肤浅,要么片面,理解不深不透,如何产生共鸣?朱志勇博士在西藏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时就提到老师在上《背影》时学生一脸淡然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发挥教师主体传授作用,当讲则讲,把自己对文本个性化解读、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对世事复杂的感悟融入课文的分析中,相信学生更能体会到文本中蕴含的深情。

2、让阅读产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教学中学生因其思想意识、生活体验、情感强度不同,对文本存在不同的理解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不能将其多元化解读扼杀在“定论”和“标答”中。同时,教师还要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去感染学生,使其心灵受到触动、感动甚至震动。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地交流、碰撞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进而提升自我。

3、关注整体,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教师应关注整体,结合多种教学形式,带动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当“讲”时则以激情洋溢的讲解、高容量的知识传授、快节奏的信息传递,讲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讲出文本的深厚内涵;当“讨论”时就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尤其关注平时较为胆小的学生,充分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教学内容是鲜活的,学生也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阅读个体,我们的教学形式就不应该单一化、模式化。在倡导新课改的课型同时,不可一味否定“以讲为主”的教学形式,而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谢琼,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猜你喜欢

课型形式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小议过去进行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