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2009-03-25陈其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体验性教学内容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体验,而这一体验性教学策略在现实的教学中的确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学生对作品中形象、感情等有更深层次的把握,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认识教师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并改正,将有助于从根源上提高语文体验性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主要呈现在引导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重作品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但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需要有足够的条件,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能够进行引导,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不引导,教师引导不足,教师过度引导,这些都成为问题。

教师不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这在课堂教学上可表现为教师还是以“一言堂”为主,但这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一般教师都会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于是教师不引导学生体验文本在课堂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名义之下在让学生体验文本时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不作为,一般就是让学生谈论个人体验的时候不加辨别地赞同学生的个人体验,无论学生的个人体验是多么的浅层次,还是这体验是多么的缺乏独特性,致使许多学生学了课文之后搞不清在诸多的说法中究竟何为对何为错,似乎所有的文本都可以和《红楼梦》一样让“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这种教师在引导上的不作为又如何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体验文本。

教师在体验性教学中的引导不足主要是在引导学生体验时所呈现出来的方式方法上的不足。如现在很多教师用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文本,尤其是在教学《雷雨》具有很强戏剧效果的课文时;同时也热衷于用断案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文本,尤其在教学《祝福》等有主人公死亡情节的课文时;而大多时候在一般的课文教学中则表现为提出很多缺乏有效性的问题,读《鸿门宴》就要大家讨论刘邦与项羽的性格问题,读《林黛玉进贾府》就要从这么一章节中看出王熙凤的性格,读《劝学》谈蛇、鳝、蟹的洞穴问题。诸如这些表演式、断案式、提出缺乏有效性问题等,除了形式的丰富多变和问题的空泛玄虚外,对文本中文字语言的体验,内容思想的体验,写作手法的体验,则无从谈起。

教师在体验性教学中的过度引导则是另一种情况,教师一般在整个教学进程中设置一个系统的问题,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自己预设的答案中,最后师生全体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样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学生体验的单一性。

二、教师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的引导问题与教师自身对文本的体验不足有关

在这一层面上讲,有效的对策是教师加强对文本的体验,并将自己的体验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传达给学生,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例如《劝学》,教师不能只是翻译一下课文,让学生解答课后问题,因为学生在这篇文言文中除了学习文言字词之外,也不仅仅是中心论点、分论点和比喻句的问题,而且课后的问题(所劝的是什么样的“学”?作者为什么会提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与“积善成德”?)其实也很难让学生明白这课文究竟在说些什么,至于为什么会这么说就更加让人不明白了。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验,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但不等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无所作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引导的过程,而这首先需要教师对文本有个人化的深刻体验。现以文章开头第一、二段为例来说一下教师必须具有的对内容的体验和理解。读《劝学》,从题目就可以看到这是一篇有关“勉励学习”的文章,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勉励的呢?“学不可以已”,“已”即“停止”,意思是说学习要长期的坚持下去,这与现在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有相通之处。为什么学习不可以停止呢?从第二段的几句话来看,青取于蓝,冰寒于水,木成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都是在讲某一事物依靠其外部条件改变提升了事物原来的性状,青有蓝,冰有水,轮有輮,木直有绳,金利有砺,除了外部条件之外,还有其自身的持续的努力,“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从这句就可以想到木接受輮的整个过程的长期性。最后从物到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也很明显,前半句照应“学不可以已”,博学参省即是讲“学”,“日参省乎己”的“日”就是“每天”,讲的就是“不可以已”,后半句讲的是学习不停止所具有的意义就是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从这来看,课后问题的设计是相当不合理的。第二段很明显,讲的是学习不停止的意义,而不是学习的意义。教师只有对文本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在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而不致于引导学生误入歧途。

三、教师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的引导问题从根源上讲与教师对课文教学内容的模糊有关

从这一层面上讲,有效的对策是首先确定选择好一定的教学内容,然后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从教师自身体验不足这个角度来考察很正确,教师自身的素质对教学的确产生很大的作用,但当现在面临一个信息多样的社会,多种的资源可以为教师所用时,这应该不会成为一个致命的问题。教师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的引导问题究竟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什么还会出现如在《劝学》中谈论蛇、鳝、蟹的洞穴问题这些低级的笑话呢?深入思考,不难发现,其实这问题就出在教师面对一篇课文,面对多种多样的参考资料,可以觉得这也不错,那也行,而独独缺失了自己的判断,这堂课这篇文章我究竟该让学生体验到的是哪一方面的东西,该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为基本的教学内容的判断。所以当我们看到教师自身体验不足的时候还只是看到一个问题的局部,就算每位教师都有对文本的独到的体验,也不足以解决体验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对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视而不见,而当学生对此有所体验的时候,教师也无察觉,而是转向自己既定的路线,这种情况也通常出现。因为教学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对于阅读教学中的引导首先是教师引导什么的问题,教师要解决体验性阅读教学中引导问题,从根本上讲是要解决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问题,消除对教学内容的模糊。王荣生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有其“开放性”,语文教学有其“模糊性”,“‘开放性,是就语文课程内容来讲的,俗称‘弹性,意思是说,在‘教什么上,语文教材要给教师留有‘开发的空间。” “与语文教材‘开放性相关的,是语文教学的‘模糊性。‘模糊性,是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效果来讲的,典型的说法,是‘学生上两个月语文课,几乎没什么长进;缺两个月语文课,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语文教学的‘模糊性,实质是‘可以随便教什么。”所以这就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就算每一位教师对课文都有深入的个人化的体验而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也不足以来引导学生使学生们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因此对于教师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的引导问题,我们要明确的是,第一,在创造性阅读原则的指引下鼓励、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第二,面对语文教材的开放性和教学的模糊性,教师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的引导应该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上。

教师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的自身体验,这与教师的文学素养有关,这也与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的获得以至文学素养的提高有关;教师在体验性阅读教学中的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选择,这与教师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有关,这也与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的获得以至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有关。对体验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问题的分析及其对策总结,很明显地可以看到,其实在教学中某个教师所存在的问题除了是他的个人的问题外,有时更是教师一个群体性的问题,因而加强语文课程内容的建设刻不容缓。

陈其君,教师,现居浙江上虞。

猜你喜欢

体验性教学内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