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阅读教学中的失衡现象

2009-03-25马建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军需槐树槐花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诸多方面,如教学思想的创造性,教学方法的创造性,教学结论的创造性等等。我们追求创造,但我们必须使创造遵循语文的本质特征,不能顾此失彼,使创造出现失衡现象。

一、价值取向失衡

尊重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独特体验,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独特体验必须以尊重学科的基本事实为基础,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只是为了鼓励学生而一味地迁就他们作脱离事实的假设与判断。

[课例1]《丰碑》教学片段:

师: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我认为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军需处长,因为他也是这个部队中的一员,解决了别人的棉装,却没有解决自己的棉装。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请坐。

生2:我也觉得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军需处长,因为最重要的是生命,他连自己的生命都保护不好,怎么保护别人呢?

师:这是你的体验,有点道理。同学们对军需处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家谈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案例中,两个学生的陈述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这种“道理”背后的实质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游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此时教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任其渐行渐远,而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上来,联系上下文进行整体感悟,从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军需处长灵魂的伟大。

二、教学资源开发失度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理念,使教师享有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自主权,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文本进行拓宽。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文章叫《珍珠鸟》,文章主要通过珍珠鸟与作者的友好相处揭示出“信任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同时,文章还暗含着生态和谐的深厚意蕴。有位教师在上该课时,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给学生讲了一则狼救人的故事,并最后得出结论:动物也会恪守生存的法则,只要人信任狼,狼就会帮助人,使人们脱离险境。故事讲得很精彩、很动人,可经不起推敲的是——故事与文本有多大关系呢?显而易见,这位教师在挖掘课外课程资源和选择背景材料时,缺乏课程目标意识、资源意识和生本意识。

三、情感体验失真

体验是学生学习方式更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可是,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将体验扩大化的现象,为了体验而体验,致使体验失真。

[课例2]《槐乡五月》教学片段:

师:“熏醉”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1:被熏得像喝醉酒一样。

师:对!

生2:槐花香把小朋友熏得就好像醉倒一样。

师:说得非常好!让我们表演一下被槐花香熏醉的场面,好不好?

生:好!

师(拿来槐树模型):同学们,这是槐乡的一棵槐树,谁来站在它底下被熏醉一下?

(生3站在“槐树”旁,望着“槐花”,闭上眼睛。)

师:同学们,他有点醉了,但还醉得不够,谁再来。

(生4来到槐树底下,使劲嗅了嗅,然后摇晃着倒在了地上)。

师:这才是真正的醉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被熏醉吧!

(生齐站起,不约而同地嗅了嗅鼻子,然后趴在桌子上,或仰卧在后面的课桌上。)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对“醉”字的理解有误。这里的“醉”并非醉酒之醉,因而也更无失去知觉般醉倒在地之理。学生“醉”的情感表现,是在教师指挥下的装模作样,绝非真心流淌、真情流露。教师非但没有进行正面引导,反而还大肆表扬,可以说教师本人对文本也没有真正理解。

马建江,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猜你喜欢

军需槐树槐花
我心中的英雄
赶路的槐花
槐树的秘密
美味的槐花饼
军需社会化保障战时策略研究
槐花落
櫆香飘飘
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