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
2009-03-25董玉珍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兴奋点,若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畅然步入状态,则是一门成功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如何运用合理的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率是语文教师长年思索的问题。我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进行过一些思考和尝试,现将部分导入法总结如下:
一、情景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
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二、故事导入
即用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关相似的故事、趣事导入,这种导入法,意在以趣味性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故事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起来,激起学生跃跃欲试探索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文章体现的是动物为了生存舍身互救的主题,可以以一个类似的故事导入:非洲沙漠中一队野生骆驼很久没有水喝,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它们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处水源,可水面在低于地面的地底深处,骆驼队焦躁不安起来,这时走出几只老骆驼,它们围着水源走了几圈,其中一只老骆驼跳了下去,另外几只也毅然跳了下去,水面升高了,年幼的和年轻的骆驼喝到了得以延续生命的水,它们得救了,可这群骆驼围着水源久久不愿离去。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三、以旧引新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又如《春》一课的导语:同学们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会了你们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同学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出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去领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的春天吧!这个导语的设计,通过复习旧知识,拓宽旧知识,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在具体导入时教师要善于联系和利用旧知识,把新旧知识加以比较,找出异
同,以此作为导入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引出新知。
四、图示描述法导入
采取直观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如讲授《三峡》可事先准备好几幅“三峡”的景物挂图,新课导入时将挂图一一挂出,并辅以介绍,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被图片中优美的景物所吸引,对三峡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了。
在这样的导入环节设计中,是直观演示引燃了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的火花,以至于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摄取知识营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运用多种直观手段,既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了条件,又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董玉珍,教师,现居山东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