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与戏剧多元化

2009-03-24

艺术百家 2009年1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保护

董 伟

按语:全球化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时代的方方面面,戏剧亦未能例外。2008年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和东南大学联合承办的第31届世界戏剧节高层论坛——2008“全球化格局中的戏剧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剧协首次在中国举办的第31届世界戏剧节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集中讨论的是全球化格局对戏剧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当前我们应采取的对策问题,是针对全球戏剧发展的一次战略性峰会。会议共邀请国内外30余位知名专家围绕戏剧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为期10天的9场研讨。自2008年第六期起,本刊始择会议要文陆续发表,以飨读者,此为第二组,欢迎大家继续参与讨论。

(注:作者简介:董伟(1957- ),男,汉,山东人,研究员,先后任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第六届亚洲艺术节执委会艺术总监,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剧协执行委员会常委,国际剧协中国中心主席,第31届世界戏剧节组织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文化管理,艺术评论。)

(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 100700)

摘 要: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树立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观,努力维护各国戏剧的文化传统,促进世界戏剧的多元化发展。要维护戏剧的多元化,首先要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弘扬各民族优秀戏剧传统。要改善戏剧生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那样改善戏剧的“生态环境”、保护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这需要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戏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保护、传承方面,日、韩等国的作法可资借鉴。我们要勇于创新。当代民族戏剧艺术的发展,既不能割断传统,也不能固守传统;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闭关自守”。要顺应时代潮流,面向世界,发展自己;要体现时代精神、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让民族戏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21世纪的中国戏剧,必将为世界戏剧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戏剧艺术;多元化;当代中国;保护;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J80-02文献标识码:A

第31届世界戏剧节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全球化格局中的戏剧发展”,在当前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们来探讨这一话题很有意义。因为目前正处于一个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而且对文化和戏剧的发展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经济全球化并不等同于文化同质化,在国家和民族没有消亡之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将会长期存在。

文化如此,作为文化范畴内的戏剧艺术亦然。具有悠久历史的戏剧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而不断发展。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相对隔绝,历史与文化的交合作用将世界戏剧定型为东西两大基本范畴,二者具有不同的传统渊源和艺术发展轨迹,因而亦形成了不同的形式规则与美学风范。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主义和文化输出,东西方戏剧壁垒分明的情况被打破,西学东渐,促进了东方传统戏剧的变革。中国、日本、印度等有着古老戏剧传统的国家在保留民族传统戏剧的同时,都逐步在自己的舞台上引进西方戏剧样式,其中最主要的,是东方各国普遍模仿西方戏剧形式但用各种民族语言演出的新剧。中国后来定名为话剧,至今已走过了曲折而辉煌的百年历程。

进入20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东西方戏剧交流进一步深入,变得越来越向彼此靠拢。东方戏剧自不待言,继续受到西方戏剧观念的冲击和影响;而西方戏剧在写实主义戏剧走到尽头之后,在逐渐审视自身的同时也开始汲取东方戏剧的某些特征,使得戏剧面貌更接近东方戏剧的神韵。20世纪西方现代派与后现代戏剧实验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西方戏剧舞台上出现的各种表现手段,诸如开放性结构、当众添置与撤换布景、象征性的简单道具、自由的时空调度、象征或写意性的风格化表演、大量使用面具和夸张艳丽的服装化妆等等,都可以使我们明显感受到东方戏剧美学观念的影响。但即使如此,世界戏剧仍然会多元发展。因为经济全球化虽然可以造成某种整体共通的艺术观念和欣赏习惯,也可以使得某些民族风俗、传统等发生改变甚至消失,但不可能取消所有的民族性与地方差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树立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观,努力维护各国戏剧的文化传统,促进世界戏剧的多元化发展。

一、要维护戏剧多元化,就要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弘扬各民族优秀戏剧传统

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无疑是维护戏剧多元化的前提。文化自信的丧失,将使各民族传统戏剧失去生存的根基,对各民族传统戏剧的保护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重塑民族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源,也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生存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正是这种不同的文化特色,构成了人类文化丰富多彩的图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质产品追求统一化、标准化,而精神产品则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文化交流的全球化,使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能够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为全人类所共享;而参与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则决定了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主张各民族戏剧的多元共存、平等交往,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各国应当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弘扬各民族戏剧的优秀传统,在保持各民族戏剧特色的同时,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以绚烂丰富的中国元素、恢弘壮阔的中国气派震撼了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正日益彰显出无穷的魅力,这将极大地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大了对民族艺术的扶持和青年一代的培养,组织开展了“校园戏剧节”、“高雅艺术进校园”、“京剧进课堂”等活动,这不仅使广大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树立了信心,而且会促进民族戏剧的繁荣和发展。

二、要维护戏剧多元化,就要改善戏剧生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那样保护戏剧艺术的多样性。

中国有句俗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任何一种动、植物,都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才能长期生存。如果生态环境恶化,将造成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改善生态环境。要维护戏剧的多元化,同样需要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戏剧工作者的努力,改善戏剧的“生态环境”。

2006年,中国公布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戏剧占到92项。这些入选名录的地方剧种,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一方面,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戏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因此,深入思考地方戏在当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状况,是我们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

为保护好文化遗产,特别是保护好文化遗产传承人,日本、韩国等国的作法可资借鉴:

(一)政府每年都会从国库中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以补贴杰出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日本和韩国都制定有对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补贴政策。目前,在中国某些地区,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著名民间艺人实行生活补贴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民间艺人研习、传承传统技艺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通过国家命名的方式吸引传承人。在日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常被授予“人间国宝”的称号;在韩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则被授予“重要文化财保有者”的称号。实际上,与政府津贴相比,人们更看重“人间国宝”或“重要文化财保有者”这样一些荣誉称号,这是因为他们的才艺一旦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承认,他们的戏剧作品便会价值陡增,他们也会从这种良性循环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并实现自我价值。政府也会通过这种改“输血”为“造血”的表彰方式,减轻财政方面的负担。

(三)以带徒授业的方式留住传承人。为限制这些艺人“流失”,政府要求这些民间文化传承人在领取政府补贴、享受“人间国宝”或“重要文化财保有者”称号的同时,必须将他们的技艺或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这也是他们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格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我国在非物质遗产保护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地方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可吸取日本、韩国的经验,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改善戏剧生态环境,将艺人保护与剧种的保护结合起来,实现“活态保护”,从而使戏剧这种特殊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发展下去。

三、要维护戏剧多元化,就要勇于创新,让民族戏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戏剧的多元化除了要继承本国优秀的戏剧传统,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还要结合新时代的要求,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同时,要具有世界眼光,积极吸收借鉴他国的戏剧营养,来推动民族戏剧的多元化发展。

20世纪,中国戏剧发生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型。在这一艰难曲折、充满复杂变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戏剧文化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迎接了西方戏剧文化的挑战,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从而打破了自身固有的封闭性与保守性,面貌一新地汇入了20世纪世界戏剧文化的新潮流。这不仅为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历史的新阶段,也为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正是在中西戏剧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之中,产生了中国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崭新的艺术品种;同时,古老的中国戏曲,也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探索自己适应现代社会文化追求的途径。中国戏剧文化千年一贯的“戏曲”一元结构被“话剧—戏曲”二元结构所取代,这是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并促成戏剧现代化转型的合理结构。这一百年来的戏剧发展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

首先,当代民族戏剧艺术的发展,既不能割断传统,也不能固守传统。完全割断传统,当代戏剧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民族艺术。而一味固守传统,当代戏剧就不可避免地会脱离时代,成为历史博物馆中的艺术展品,而不可能赋予当代精神,融入当代生活。

其次,当代民族戏剧艺术的发展,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闭关自守”。提倡“全盘西化”,不仅仅是不切实际的空谈,而且具有鄙夷中国民族艺术的不良导向,必将导致当代戏剧丧失民族艺术精神。而主张“闭关自守”,也不仅仅是夜郎自大的陶醉,而且不利于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阻碍了中国戏剧艺术走向世界的前进步伐。

顺应时代潮流,面向世界,发展自己,是我们明智而正确的抉择;体现时代精神、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是我们清醒而坚定的行动。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21世纪的中国戏剧,必将为世界戏剧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责任编辑:楚小庆)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Dramatic Multiplicity

DONG Wei

(Chinese Dramatists Association, Beijing 100700)

Abstract: In the contemporar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cultural multiplicity, i.e. susta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drama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accelerate the multiple development of world drama. In order to sustain the dramatic multiplicity, we should, first of all, have self-confidence in national culture and develop the dramatic tradition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We should improve the dramatic ecology, which means we should improve the "ecologic environment" as we protect the species multiplicity and protect the multiplicity of artistic forms. This needs the government attention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cooperative efforts of dramatic stuff. In the aspect of protection, the Japanese and Korean experience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We must be brave to innovate. To develop contemporary national dramatic art, we should neither cut off the tradition, nor stick to the tradition; neither "total westernization" nor "total isolation". We should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 face the world and develop ourselves. We should represent the spirit of the time, develop the tradition and innovate boldly so as to glorify national theatre in the new era. Chinese drama in the 21st century will definitely make new contribution to the prosperity of world drama.

Key Words:Economic globalization; dramatic art; multiplicity; contemporary China; protection; development;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保护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