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视角的词典学本质研究

2009-03-24张相明

辞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词典双语交际

张相明 彭 敬

摘要《交际词典学》系统阐述了交际词典学的产生背景、理论来源、体系架构和实践应用,体现出词典学研究创新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本文从内容简介、研究特色和学术影响等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

关键词交际词典学词典学评介

引言

日益丰富的词典编纂实践推动着并获益于词典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词典学研究的进程正是词典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理论基础不断夯实、学科定位不断明晰的过程。《交际词典学》(以下简称《交际》)构建的词典交际理论模式,是词典学研究创新性、整体性、实践性有机统一的成功尝试。

词典学研究总是被纳入某种理论模式。自词典问世以来,词典一直被当作语词信息检索工具。这种传统的词典观属于“词典工具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1inguis—tics)和语篇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的影响,词典的语篇特征不断凸现。1989年,威廉·弗劳利(william Frawley)在《国际词典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声hy)发表《词典语篇论》(the Dictionary as Text)一文,阐述词典语篇论观点。《交际》则以交际学研究中的“过程派”为基本框架,首次系统地提出“词典交际论”,将词典看作编纂者与使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交流和传输系统,把词典编纂看作通过编用互动关系最终导致一系列词典选择实现的动态交际过程,从而为词典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一个完整的、连贯的、符合词典本质属性的、反映词典交际运作流程的理论架构。

词典交际论是以交际学原理为视角审视词典学理论建设和词典编纂实践的词典研究理论模式,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词典学界的关注,成为借助其他学科成果阐释词典学问题的成功尝试。《交际》系统阐述了交际词典学的产生背景、理论来源、体系架构和实践应用,是词典交际论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内容简介、研究特色和学术影响等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探析品评。

一、内容简介

《交际》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语言学丛书”(黄国文、秦秀白主编)之一。该书系雍和明教授著,亚洲辞书学会首任会长、我国著名词典学家黄建华教授和澳大利亚辞书学会副会长、著名词典学家戴维·布莱尔(David Blair)教授分别为之作序。全书共八章,从理论架构到类型阐释,从学理分析到实践指导,从一般原则到具体编纂细则,从一般性词典到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第一章“词典交际论”探讨词典的本质属性和词典交际理论产生的背景问题。在评介词典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词典工具论”和“词典语篇论”的基础上,提出“词典交际论”的创新性观点,强调词典交际的社会文化性和跨学科性,勾勒词典交际的理论模式。

第二章“词典交际的选择”探讨词典交际模式的选择问题。从编者视角(包括词典设计、词典性质、词典功能)、词典情景(包括语场因素、语式因素、语旨因素)、用户视角(包括语言需求、检索技巧)等人手,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究实现词典交际所必须作出的选择,并通过这些选择反映词典的功能和属性。

第三章“词典交际的类型”探讨词典交际模式内的词典分类问题。对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词典分类模式进行述评,并以此为出发点,在词典交际理论模式中提出词典交际类型,从编者视角、词典情景、用户视角等三方面对词典进行分类。

第四章“词典交际的结构组织”探讨词典交际模式内的结构层次问题。从词典的外部信息结构(包括正文前信息结构、正文后信息结构)、宏观结构(即词目结构、纵聚合结构)、微观结构(即词条结构、横组合结构)、信息结构的方向性和可逆性等方面讨论词典的内部组织体系。

第五章“词典交际的基本原则”探讨制约词典交际选择的基本原则问题。包括适用于文化内和文化间词典交际的五条普遍原则,即描写原则、语言学原则、结构原则、关联原则和美学原则,以及仅适用于文化间词典交际的两条双语原则,即对等原则和比较原则。

第六章“文化内词典交际——单语词典”探讨词典交际模式内单语词典的编纂问题。从用户需求和检索技巧、语料选择和词条筛选、释义方法和原则、语言用法标注、配例、图解、百科信息、词源等角度探究文化内词典交际的过程。

第七章“文化问词典交际——双语词典”探讨词典交际模式内双语词典的编纂问题。首先区分了积极型和消极型双语词典、不对等关系和对等关系等概念的含义,接着从义项分辨、语法、搭配、成语、文体和语域、例证、标注、词源等方面探究文化问词典交际的过程。

第八章“词典交际——信息修正与补充”探讨词典交际模式内词典的修订问题;主要讨论词典修订过程涉及的四个方面:矫正、更新、修饰、补遗等。

除正文外,书末还设置了根据词典交际理论、模式和原则设计编纂的“示范性词条”附录,以实例表明作者对处理双语词典中的实词与虚词词条、语义对等关系呈现、语法信息、搭配、成语、例证、语体、词源等各方面问题的独到见解。

二、研究特色

我国的词典学系统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词典学通论性著作有《词典学导论》(胡明扬等,1982)、《词典论》(黄建华,1987,2001)等。这些词典学理论著作一般从词典本体和编者视角出发,借助语言学研究成果,探讨词典编纂实践和理论源流,在用户视角方面往往着墨不多。而《交际》基于交际学理论研究成果,从编者、词典和用户三重视角,研究涉及词典编纂的各个环节,实践指导性强,具有创新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1创新性——理论视角新颖

建立一套具有逻辑性和解释力的理论研究模式一直是词典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交际》客观分析了“词典工具论”和“词典语篇论”,并基于交际学中的“过程派”理论,结合词典用户认知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编者、词典和用户的三角交际模式,指出词典编纂是社会文化行为,词典使用是社会心理行为;并进而指出,只有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将词典学研究立于跨学科基础之上,从编者和用户的双重视角综合考察,才能揭示词典的本质,为词典学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理论创新是本书的一大特色。黄建华指出:“这是一本从崭新的视角审视词典学问题的新书……本书将交际学的理论系统地应用到词典学的研究中去,从而构建起一个反映词典本质属性、揭示词典交际运作过程的框架。这是一种创新,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戴维·布莱尔亦认为,与以前的词典工具论相比,词典交际论“采用了强调编者、语篇和读者三者之间关系的词典学模式来考察词典。它将词典看作是交际系统,将词典编纂看作是动态交际过程,为编者和读者提供了新颖的见解”。

2整体性——理论体系完整

以往的词典学理论往往囿于本体性研究,侧重词典内部结构和编纂环节,忽视理论体系构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尤其忽视用户

认知因素。《交际》提出的词典交际模式包括编者、词典和用户等三个参与方,涵盖词典理论、编纂和使用的各个方面,层次清晰,关系分明,体现出研究体系的整体性。

用户视角是《交际》研究体系整体性的重要体现。用户是影响词典编纂和使用的关键因素。但是,用户研究直至20世纪末才受到国内外词典学界的关注。哈特曼等认为“用户研究仍是词典学中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将促进词典编纂和用户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通论性词典学著作对用户研究着墨不多,但《交际》视用户为词典交际的参与方之一,多层面地探讨词典使用和用户认知问题,颇多新见。

词典分类问题研究是《交际》整体性的另一重要体现。本书专辟一章阐述词典分类问题,提出词典交际分类模式,从编者视角、词典情景、用户视角等三个视角对词典进行分类,层次清晰,互不重叠,基本涵盖所有词典类别。该模式不仅覆盖面广,还把所有词典类别置于同一体系进行考察,具有开放性和可预测性,是目前词典分类研究中为数不多的、具有较强理论完整性和实践可行性的成功模式之一。

《交际》整体性还体现于其谋篇布局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词典结构方面,《交际》分析正文外信息结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在研究对象上,《交际》涉及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末章还专门探讨词典修订问题,提供词典样条。值得一提的是,正文外信息结构、词典修订问题、词典样条在大多数词典学通论性研究中尚付阙如。

3实践性——理论观点平实

词典编纂指导是词典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与理论原则的平实可行是《交际》的显著特点。《交际》运用词典交际理论模式,分析了词典编纂中的一系列实践问题,如词典系统结构、编纂原则和编纂技巧等。读者领会本书的词典编纂原则和技巧后,便能按图索骥,释解词典编纂中的不少困惑。

《交际》的实践指导性主要体现在对词典结构组织、编纂原则和编纂技巧的阐述上。在结构组织方面,本书专章阐释了词典交际的结构组织,论述了词典的各个组成要素,概括性强,且不乏新意,给词典编纂者诸多启发。在编纂原则方面,《交际》提出词典交际的七个基本原则,为词典编纂提供可资遵循的指导。在编纂技巧方面,《交际》分析了词典编纂各个主要环节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式。这些分析自成系统,对词典编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黄建华指出,《交际》“是一本能具体指导实践的书……本书并不限于作纯概念的推演,以搭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为满足。而是面向实践,以众多的中外辞书成品为参照进行理论的阐述……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好书”。

三、学术影响

《交际》提出的词典交际论把交际学思想融入到词典学研究中,系统地探讨了长期以来词典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引起词典学界的关注和重视,逐渐成为词典学界接受的词典研究新视角和新模式。魏向清比较分析了词典工具论、词典语篇论和词典交际论,认为词典交际论更适应不断发展的语言观和词典观,“雍和明教授的交际词典论则弥补了词典语篇论的形式结构以外的涉及词典交际功能挖掘方面的不足。词典的交际论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现代词典的语言文化信息交际功能的认识。……因此,词典的交际论应该是超越传统的狭隘的检索工具论和局限的形式语篇论的现代词典功能的崭新描述,是一个更新的层次。”曹杰旺等总结词典研究流派时认为:“按照各自的研究视角、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理论词典学大致可分为四大流派:词典本体论、词典功能论、词典交际论和词典认知论。”陈伟也指出,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词典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相呼应,逐渐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词典理论研究即从语言本体研究的模式中逃脱而出,扬弃传统的词典工具论,先后经历了词典语篇观、词典交际观,最终构架起认知词典学的理论范式”。《交际》阐释的词典交际论观点已逐渐获得词典学界的广泛认同。

交际词典学思想为词典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视角,梳理并释解了许多词典理论疑问和实践困惑,为越来越多的词典学研究者所运用和借鉴。自面世以来,《交际》所阐述的观点不断被学术界所引用。仅在2005年《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章宜华、盛培林,2005)47篇论文中,直接引用《交际》观点的论文便有6篇,占总篇数的13%,这些文章的研究范围涉及语言学理论与词典研究、翻译与双语词典研究、计算词典学研究、词典用户视角研究等。

结语

综观全书,《交际》以严实新颖的视角、严密系统的论述和严谨通畅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交际词典学的理论模式、体系架构、结构组织、类型划分、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词典学研究,把词典学研究置于相对科学、连贯、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而且从实践上指导词典研究、编纂和使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借鉴意义。作为词典学研究创新性成果,《交际》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缺乏横向比较、对词典用户认知因素探究不深、对词典交际思想在双语词典以外的其他类型词典中的应用几乎没有涉及、对词典交际障碍问题未加阐述等。这些方面将拓展交际词典学研究的视野。

最近雍和明教授的又一部力作Bilingual Lexicographyfrom a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已由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这部英文著作对词典交际论在双语词典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它的出版表明词典交际论已经得到国际词典学界的认同,将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词典双语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米沃什词典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