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多元才能更美丽
2009-03-24许姣
许 姣
在新课改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育的评价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和焦点所在。目前,教育评价已成为制约新课改全面推进的瓶颈。当然,教育评价的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多个部门,也涉及到考试改革、评价机制、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但广大教师始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力争在教育评价的改革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然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教育评价现状,却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案例一:
一位英语教师执教《圣诞节》一课时,先播放了一些歌曲。“Jingle Bells”、“Silent Night”、“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片段,使同学们如痴如醉,教师进而呈现Christmas tree、gift,Santa Claus。Christmas Eve和make a wish等单词和词组。学生在欣赏音乐片段的时候,不知不觉掌握了新词汇。接着,教师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为此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音乐作品能感染人?教师还进行了提示:“例如,你们可以从能陶冶我们的性情、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迪等方面来举例说明”。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回答,不论他们说得对与错,讲得好与差,教师都未给予评价。直到“终于”有一位学生讲出了教师想要的答案——“能挖掘美好情感”时,教师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予以肯定和表扬。
案例二:
一位老师带学生到河边春游,将学生分成4组,比赛“竹篮打水”。要求每组同学采取接力的方法,用竹篮从河里打水到岸上10米外的桶里。许多学生习惯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阐释,认定了此举的徒劳,不知老师用意何在。但哨声响起时,大家还是忙碌起来。10分钟后,比赛结束,老师作出了结论:
第一组的同学舀水很用力,所以篮子洗得格外干净——获净化奖。
第二组的同学跑得特别快,并且每次都很细心地把篮子上滴落下的水尽量地抖入桶中,水竟然积了3厘米高——获勤奋奖。
第三组的同学用竹篮打水时捞上了一个饮料瓶和一些漂浮的垃圾——获环保奖。
第四组的同学居然捞到了小鱼小虾——获意外奖。
思考一:观念转变天地宽
案例一中的教师如此漠视学生的发言、忽视学生的感受,表面看在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其根源在于其陈旧的教育理念。传统教育评价普遍存在着评价主体孤立、方法和手段单一的缺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导致学生学习的功利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也许有人认为“标准答案”是单一或是惟一的,我们评价学生的答案只能以“标准答案”为依据,要知道,这是与新课改的理念格格不入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是的,我们应当看到,学生是个性鲜明的,学生的想法是丰富多样的,他们的答案也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怎么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呢?那样,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其实,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只有一个,评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标准。多年前“雪融化后是什么?”的讨论,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评价观。
思考二:多元评价更美丽
案例二中的故事,也许只是个智慧故事,然而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赏识的眼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单一,只有多彩。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多维度的标准,就如同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使我们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和评价学生。在多元的评价标准下,学生可能是发言的好手,也可能是思维的里手、探究的强手、实践的能手,而不仅仅只是学习的尖子、成绩的佼佼者。
就让我们抛开呆板和单一吧!多几个评价的标准,多几把评价的尺子,定会评价出更大的信心、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