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
2009-03-23张振清
张振清
多元智能的实质是:每一个人至少具备8种以上智能,这几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智能结构,使得每个人不同程度地有一种或几种智能超过他人。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均不相同,因此无法比较他们的智能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聪明绝顶的。如果要对人的智能做评价的话,只能说他的优势智能是什么,弱势智能是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而不能用“他很聪明”或“他很笨”之类的评价。同时,多元智能还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和智能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智能相辅相成,通过后天的学习是可以改变的。只要适当挖掘某部分智能,同时也会促进其它智能的发展,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能充分调动人的智能,人人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
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为教师开启了新的思维空间,更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策略。由此来挖掘学生的数学能力潜能,更能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当前教学课程改革背景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基本理念,对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实施个体化、人性化的教学
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与掌握有很大的差距。这势必对数学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不面向全体学生,不顾学生个性差异,非常不利学生潜能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单个个体有很高的某种智能,不一定有同样的其他的智能。只有当学生的个体差异被考虑到时,教学才能有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尽量满足多样化的智能需要。如对“数学智能”差的学生,教师要设法找到他们的“智能优势”并大力开发他们的长处,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情感智能,带动“数学智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给予关照与帮助,多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着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逐步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并及时肯定他们点滴进步,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而对那些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感兴趣学生,教师在为他准备资料的同时,多给他提一些思考性的、开放性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利用网络自主查阅资源,或几个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争论、归纳,促使其数学逻辑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思想,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来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因此,教师不能只盯在逻辑这一单一的数学智能上,只有挖掘学生多种智能,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展现多方面的智能领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与多元智能组合,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圆”这一章节学完后,正好学校附近的山村,要在山坡上建一个水塔,为了卫生和安全,要在水塔顶部造一盖子。水塔直径10米,盖子用横12根,纵6根的钢筋编制网络。钢筋每根10米,村民要笔者为他们设计一个方案,力争买的钢筋根数最少,又能附合要求。笔者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学生自发结合成4组,实地考察、测量、计算,然后预测、论证,结果使村民很满意。村民的满意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学生不仅从中巩固了书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展了多元智能。
实施研究性学习,促进多元智能合作发展
教学改革要求促进学科内部各内容、各章节之间联系,要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打破“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在重视课本内容的同时,要联系现实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必须实行开放性教学,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题目,留给学生研究时间,使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与不足,营造适合自己学习方式。此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多项智能,而所有的智能都能够应用于创造发明。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去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学习中发挥作用,应根据不同的智能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多种适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这也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从而使他们的弱势智能领域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为数学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促使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当前的数学教育,对教学观和评价观的改进提供新观点、新思路,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发展多元智能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自信,开发潜能。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浆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