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学生兴趣激发
2009-03-23李剑敏
李剑敏
一个学生的优差,不全在于智力,更在于是否有学习兴趣。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
每接一届新生,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认真分析,对症下药,分类培养。
正确对待课堂提问,切忌责罚、挖苦、嘲弄,避免使学生紧张、害怕、反感等情绪。对其正确部分要充分肯定,不妥或错误之处则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引导,帮助或引导他们自行更正。对待学生的提问和见解,教师要耐心听取,面带笑容地加以解答,使课堂教学变为师生心理交往过程,提高课堂效果。
课下加强心理沟通,增进师生感情,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生活上困难,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去掉思想包袱等。对智商好、兴趣差的学生,教师要发现优点及时表扬,请他们担任语文小组长,责任心驱使他们非学好语文不可,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只要是自己做的,即使完成别人的一半,也比抄袭好。在作业批改中,增加面批面改次数,当面订正错误的地方,使学生初步产生成功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取得成功的渴望和更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效果。
巧妙地导入新课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前奏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为重要。教师精湛巧妙的引题艺术,可起到投石激波的作用,使学生激发兴趣,再引入新课。在讲授新课时,边讲授知识,边进行一些趣味性语文活动,把知识渗透在活动中,并且合理地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相联系,联成故事给学生讲解。学生不仅能集中精神学习,而且能很快地掌握知识。因此,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和故事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师生合作,从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尽情发挥,展示才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学得知识。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针对文中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学生间、师生间展开激烈地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不求人人会学,但求个个成才的目的。
开展好课外语文活动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但拓展了学生知识的视野,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抓紧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一系列的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评书、征文比赛、影评、诗文吟诵、演讲、诗配画、猜谜等,会很受学生欢迎。语文课外活动,形式不拘,重在开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作文在多次征文比赛中获奖,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总之,只要教师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心,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之中,不断改进教法,培养、激发、发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一定会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海县新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