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插上科学的翅膀

2009-03-23邢晓云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乐趣指导

邢晓云

【摘要】本文就如何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浅谈了笔者的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指导;科学教育活动;乐趣

Put on the wing of science for the kid

Xin Xiao-yun

【Abstract】This text how instruction kid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y was shallow to talk some experience of writer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Instruction;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y;Fun

“科学的方法与知识的积累,具有相当的甚至更大的意义。”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这样讲过。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幼儿科学教育以丰富幼儿科学知识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威出发点,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健康、自主学习行为的和谐发展。新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应以幼儿的自主观察、操作、探索为基本方法,教师为幼儿探索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为孩子们插上科学的翅膀,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1. 具有科学价值的选题 确定一个科学教育活动的课题,不在于它的内容新与不新,而在于有没有科学价值,孩子是否感兴趣。从孩子的自身入手,从孩子日常生活入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孩子密切相关的问题,自主发现的问题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并急于知道答案的。如:“老师,开水好烫,把我的舌头都烫疼了。”“那怎样才能让水变的不烫呢?”生活中的小事引发了孩子们的问题,研究的愿望激起了他们的主动探索的热情。

2. 提供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 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服务,与探索内容密切相关。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才能把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与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经验搭起一座桥梁,使幼儿能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经验。操作材料的准备有以下三个重要方面。

2.1 为一定的科学活动目标服务。许多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的时候,往往只注意材料是否丰富多样,而忽略了其目的性。幼儿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的时候,可能就把他们当成了一般玩具玩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幼儿实际情况,扣紧科学活动目标,为幼儿准备能激发他们操作欲望,通过操作能获得一定科学知识的活动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所发现、有所启迪。如:在《一切都在变》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糖和水、冰块、碘酒等操作材料。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惊喜的向老师报告自己的新发现“冰块不见了”、“盐放进水里慢慢不见了”……这是因为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能让幼儿具体形象的理解“事物在变化”这一简单又深奥的科学现象。此外还尽可能根据同一科学活动目标,准备形式不同的材料。如:在《神奇的磁铁》活动中,准备了“碰碰车”、“送小动物回家”、“钓鱼”等一系列材料。虽然这些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也不一致,但是他们可以从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不断积累有关磁铁的多种经验。

2.2 操作材料要便于幼儿自主操作。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因此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要便于幼儿操作,而不能是一个摆设品。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便于他们操作的材料,才能使他们能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还应提供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的材料。如:在《沉浮》的活动中提供了木块、纽扣、海绵、瓶子等物品让幼儿操作,有的幼儿开始认为海绵和瓶子会浮在水面上,教师又让幼儿尝试浸了水的海绵和装了水的瓶子进行操作分析,重新理解有的物体的沉浮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固定的。此外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更能激起幼儿的尝试欲望。如:提供厚纸片、火柴棒让幼儿制作彩色陀螺,或提供纸张让幼儿制作风车。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旋转时候颜色的变化,使幼儿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提供便与操作的材料即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操作,又可以让幼儿自己反思活动失败的原因,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2.3 操作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层次性。在幼儿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的能力较弱的幼儿面对困难就不知所措,而放弃活动。而能力强的幼儿在进行了一些操作活动之后就觉得没有挑战性,而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相适宜的操作材料。提供较简单的材料给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不会轻易放弃活动。而对能力强的幼儿则提高操作要求、增加操作的内容等。这样既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又能使幼儿都能有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一些科学知识幼儿一下很难理解,那在操作材料投放的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幼儿探索的过程,逐渐丰富操作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操作难度,这样可以继续保持幼儿的探索科学的兴趣,逐步达到教育目的。

3. 教师科学的指导促进幼儿对科学的主动探索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而是草草结束。那说明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并不一定使他们的探索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怎样才能使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呢?

3.1 不过多干预,给幼儿充分自由探索的空间。给予幼儿充分自由探索的空间,教师不能示范或用语言来统一操作的标准,要放开手。在让幼儿明确操作的目的和材料使用的方法之后,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充分操作,反复感知。如在“磁铁”的活动中,准备了各种木块、金属纽扣、易拉罐、纸张、铅笔等不同材料物品,在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安全的事项后,就只提出“看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的要求,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操作。在面对幼儿操作中的失败,不要马上纠正。而是要相信他们有能力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在反复试验中得到更多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一次“小船”的实验中,一个孩子把自己做好的小船放入水中,可是小船不会象其他孩子的那样会自己走,于是他又把船尾的皮筋又转了几下,结果小船翻了。于是他就去看别人的小船,并与自己的进行对比,终于他把皮筋上面的铁片移到中间又转了几下,再把小船放入水中,小船开动了,他成功了!因为他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船尾皮筋上面的铁片要移到中间,才会使船向前开。成功的喜悦将激发幼儿更为强烈的探索精神,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3.2 善于提问,鼓励幼儿多角度发现。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能否充分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索欲望,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是否善于提问,由浅入深的激发幼儿操作、探索的兴趣。教师的提问是贯穿于幼儿每次活动前、活动过程中、及操作探索之后的。如在“吹泡泡”的活动中抓住时机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吹出泡泡?吹出来的泡泡为什么有大有小?怎样才能吹出更大更多的泡泡呢?一步一步的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有时在提出问题时,幼儿们就会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不需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发现,每一种材料都尝试一下,在充分感知操作经验之后,让幼儿共同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3.3 引导幼儿记录探索活动,积累探索经验。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一般都是零散、粗浅、模糊的。这是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因此,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如用图画、数字等进行简单的记录,有利于他们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归纳经验。使幼儿的思路得到开拓,使每一次的探索都会比上一次有所深入,呈阶梯式递进,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也能从幼儿总结经验的过程和发展水平来思考下一次的活动计划和提供什么新的操作材料,给幼儿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话题。

在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不仅帮助幼儿感受探索的乐趣,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也开启了幼儿通往科学的大门,为他们插上了科学的翅膀,使他们对科学探索充满热情和信心。

收稿日期:2008-11-05

猜你喜欢

乐趣指导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亲历探究过程 体验化学乐趣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