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2009-03-20王萍
王 萍
摘要: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大学生党建工作要积极应对,发现、分析现存的不和谐现象及其本质,从工作思路、教育内容、管理体制、工作载体四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为和谐校园建设建功立业。
关键词: 和谐校园 大学生党建 创新
党的十七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和谐校园建设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依靠力量,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大学生党建工作要积极应对,敏锐洞察和谐校园建设的不和谐现象、分析找准影响校园和谐的不利因素,与时俱进、大胆进行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建功立业。
1.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四种不和谐现象
1.1腐朽思想的侵蚀与社会主义信仰之间的不和谐。
马克思主义认为,信仰问题不是单纯的精神问题,而是现实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趁机渗透,西方敌对势力也一直伺机,妄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严重腐蚀了青年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导致有些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高校社会主义信仰出现不和谐。
1.2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之间的不和谐。
经过高考进入大学的青年大学生,虽然在中学阶段接受了一些能力教育,但不容否认,我国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仍未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这势必会反映在青年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方面上。现实状况是,他们多注重书本知识而淡化实践运用,多重视课堂学习而忽视个人创新。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多以“输入型”学习为主,在“输出”应用方面明显不足,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不和谐。
1.3集体主义和利己主义之间的不和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搞活使得社会出现了贫富差距,“大锅饭”的集体利益不复存在,经济活动中的“重利润、轻奉献”等现象已从社会蔓延至校园,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西方思想中强调个人奋斗,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也极大地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青年学生彼此的竞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要求变得越发激烈。部分学生“只扫门前雪”,一味关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集体、对他人、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关注,集体主义观念丧失,价值取向不和谐。
1.4不断发展的个性需求和有限的校园文化活动之间的不和谐。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青年学生了解和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渠道日渐丰富,因而产生了形式各样的多种个性需求。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也不再局限在以往的教室和寝室,在校园的公共广场、健身房、外语角等多处都可看见他们的身影。广大青年涌现出的不断发展的个性需求已不满足目前现有的有限的校园文化活动,他们迫切需求更新场所、更新形式、更新内容的新型校园文化活动。
2.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勇于创新
2.1创新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党校阵地,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党校是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也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校中之校,党校具有师资雄厚、学员众多、课程内容涵盖广等特点和优点。这些优点赋予了党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大好契机。在党校的具体运作管理上,可以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党校负责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培训,学院分党校负责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并认真做好教学、考核工作。每次党校培训都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学员登记表、有考核方式,考核不合格不发结业证。通过党校的教育培养,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信仰的追求,使其坚决抵制不良腐朽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2创新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在坚持正确指导思想和保证活动正确方向的基础上,高校党建工作者要积极探索,不可只搞“空洞说教、死气沉沉、不见效果”的形式化教育活动。要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可通过辩论赛、社区实践、创意设计征集、大学生科研立项等多项活动积极促进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对全体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成长为专业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并重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3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多项组织制度,树立集体主义意识。
2.3.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进公寓机制。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在公寓区建立学生党支部,以党建带动公寓管理,能促进寝室内和谐奋进的良好风气形成,培养大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互帮互助、注重集体利益,帮助其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在另一方面,这种机制也能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起监督和约束作用,促进了公寓区的管理工作和和谐校园建设。
2.3.2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组织生活机制。不可否则,当前存在学生党员“入党前一个样、入党后又是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机制,使其始终处在组织的教育引导之中,始终处在集体的熏陶和感染之中,始终处在周围同志的榜样示范教育之中。通过组织生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永不懈怠、行动上永不落后,永远坚持大局观念和集体主义意识。
2.4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个性需求。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瞬间万变的今天,开展网上党建工作,占领网络阵地,掌握教育的主动权,这是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具备的工作意识。紧紧抓住网络这个全新载体,并全面开发各类网络资源和形式,利用博客、论坛、群空间等形式,采用高效、便捷、直观、生动的网络信息手段,必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们的个性需求,更好地发挥发挥党建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将大学生党建工作做到实处,做出实效。
参考文献:
[1]闵维方.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7).
[2]夏宝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
[3]王德友,黄永瑚.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4]臧小林.高校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9).
[5]许益锋.关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7,(06).
[6]层朝霞,杨实俊.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构建校园信仰和谐[J].中国电力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