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把哲理解读得变了味

2009-03-20宋新春韩定一

党政干部学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建功立业眼光曹雪芹

宋新春 韩定一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就开宗明义奉献给了世人一首“好了歌”,似醍醐灌顶,如拨云见日,促人猛醒。他用极简明的语言把人生所极力追求的“位子”、“银子”、“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等东西看到了极致,给出了一个最明确的答案——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人生。时至今日,有人主张应把这一哲理解读得比曹雪芹更深一层,他们的观点如下:

父母亲情。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把父母、子女的亲情唱得催人泪下。要说,这是人世间最珍贵、最高尚的亲情了。但是,有些人却认为,“生儿育女是父母寻欢作乐的结果,他们欢乐了一阵子,就得为子女受累一辈子”。还有人说:“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是动物的本能,鸟兽还会爱自己的幼仔,何况是人?”他们用一种“看透”的眼光来解读父母,气得慈祥的老人们也不得不放出一些狠话:“若这样解读父母,养子女还真不如养条狗好”。

婚姻恋爱。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婚姻恋爱应当是人生最圣洁、最幸福的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用“看透”的眼光,斜视和解读这种圣洁。例如,有人说,男女两个人能走到一起是各有所图:你图人家的年轻漂亮,人家图你的有职有权;你图人家的温柔可人,人家图你的老实肯干;你图人家的富有品位,人家图你的家财万贯……这种情恋的内在因素,因实用而实在,而不是因爱恋而深沉。他们认为,纯而又纯的婚姻恋爱是根本不存在的,只不过是谁也不说透而已。

建功立业。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应该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人民谋取幸福。这样,你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才是有意义的。但那些自以为自己对建功立业看得透彻的人却这样去解读建功立业:你用了全副的身心、全部的努力去工作,去奉献,即使受到了褒奖,光荣也是暂时的,荣誉也是过去的。待到“暮听金鸡惊报晓”时,才真正体会到了“算来万事一场空”,这个中滋味太枯燥、太无趣、太没劲、太乏味了,所以,只有“对酒当歌”,管它“人生几何”?他们把人生的奋斗解读到虚无悲观的境界里去了。

亲朋好友。良善的亲朋好友是一个人生活的支持、生命的支持和事业的支持。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成就了事业。但如今却有一些人对亲朋好友作出了这样的解读:交朋友各有目的,或为志同,或为道合;或为感恩,或为友谊;或为利益,或为利用;或为拉帮,或为结派;或为吃喝,或为穿戴;或为营私,或为舞弊。总之,朋友都是狐朋狗友,都是狂徒一般。关系好时,亲密如兄弟,翻了脸时,厮杀如仇敌。但你千万不可看透了每个人的交友动机,看透了,你就没有朋友了,就成了孤家寡人了。这样的解读,不是让你怀疑一切吗?

哲人曾言,“真理若向前再跨一小步,就会成为谬误”。当今一些人对曹雪芹“好了歌”的变味解读,严重违背了哲理的原意,已经蜕变成了恶俗的歪理邪说,此种解读应当止步。要真正地理解“好了歌”,还须回到《红楼梦》中那位跛足道人所说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上来,若不然就由“解读”变成“亵渎”了。

(作者单位:防空兵指挥学院)

猜你喜欢

建功立业眼光曹雪芹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以生产经营任务为中心引导女工发挥“半边天”作用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心态决定眼光
大名县政协开展“我为大名超常发展建功立业”活动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洛神赋》企慕主旨探微
想着孩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