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述在清代《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009-03-20魏玉龙

文学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诗经学者学术

清王朝建立以后,为巩固其封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开科取士,举博学鸿儒,开《明史》馆,用以笼络天下士子。同时又大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威慑在文化上对清廷稍有不满之人,开四库馆,征收天下之书,以清廷利益为标准,对其进行大规模删汰。这一系列政策,迫使学者潜心于故纸堆中,切实地做了唐宋元明诸儒所不曾想的学术基础工作,使文化学术达到了鼎盛。整个清代二百六十余年间,各个学派的各种学术思潮登上论坛,《诗经》研究,名家辈出,著述如林。崔述是乾、嘉时期著名的辨伪学家,他一生勤于著作,在清代古史辨伪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他生活的时代,并没有受到时人的重视。后人对崔述的系统研究始于近代日本著名学者那珂通世,后引起了我国著名学者梁启超、胡适、顾颉刚等人的关注,之后,陆续又有不少中外学者对崔述及其著述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崔述在史学研究上的真知酌见给予了高度评价,崔述治《诗》的主要著作是《读风偶识》,在清代《诗经》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研究《诗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清代《诗经》研究概述

清代《诗经》研究发展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前期,相当于顺、康时期,《诗》学呈现出汉、宋兼采的局面,论者在著作中引据前人的说解,往往汉学、宋学兼而及之,多数稍偏于汉。整个学术状况是部分人完全固守朱《传》,部分人则完全遵循《毛传》等古训。完全固守朱《传》者,都是一些只为举业而修习的士子或俗儒,他们人数最多也最普通,但没有多少著述留存下来;完全遵守古义的在这一时期廖廖无几。杂采汉宋的著作则多不胜举。其中钱澄之、贺贻孙、阎若璩、严虞惊、姜炳璋、顾镇、朱鹤龄、陈启源诸家的《诗》学著作,很有代表性。

中期,相当于乾嘉时期,此时宋学式微,学者讲求实证,为汉学大兴时期,这一时期治学方法缜密、科学,文字训诂精到,《诗经》汉学系统大显于天下。当时派系林立,最主要的有吴派、皖派、杨州派、常州派等。

吴派的学风有两个特点:一是好博而尊闻。二是不议理。代表作品有惠栋《毛诗古义》;洪亮吉《毛诗天文考》、徐鼎《毛诗名物图说》等,他们在当时深受皇帝的大力支持。

皖派注重对经典的文字音韵和训诂进行考证,来证疏经传,阐述经义。代表作品有戴震的《毛郑诗考记》、段玉裁的《毛诗故训传》和王念孙的《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等。

常州派创始人是庄存与,著有《毛诗说》,专守《序》、《传》。

扬州派利用金石资料以扩大考订的深度与广度,使治学方法更加全面科学,在目的上则以为训诂是为阐述义理服务的。其主要人物是焦循、阮元。

清代后期,相当于道光以后至清朝灭亡。这一时期今文学兴盛,占《诗经》学的主流。比较有影响的有龚自珍、魏源、王先谦等人。

纵观整个清代《诗》学研究,又基本上可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两大派系。古文学派代表作有陈启源的《毛诗稽古录》、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等;今文学派有陈乔纵父子的《三家诗遗说考》、王先谦的《三家义集疏》。

第二、崔述所属的独立思考派在清代《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

生在不同时期的姚际恒、崔述和方玉润能摒弃门户之见,独立思考而治《诗》,洪湛侯把他们归为“思辨学派”,张启诚先生把他们归为“反对复古的独立派”;夏传才先生把他们归为“超出各派之争的‘独立思考派”。可见尽管他们治《诗》的侧重点不同,但在学术思想上和治《诗》方法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姚际恒,字立方,号首源,安徽休宁人,长期寓居浙江仁和,博览群书,潜心百家,年五十始作《九经通论》,历十四载至康熙四十四年成书,《诗经通论》为其中的一种。《诗经通论》十八卷,《小雅》四卷,《大雅》三卷,《周颂》二卷,《鲁颂》、《商颂》一卷。又卷前有《诗经论旨》、《诗韵谱》两篇。《诗经论旨》阐发赋、比、兴之说,论列自汉至明诸《诗》,论述《诗》韵等,为姚氏治《诗》的大纲。《诗韵谱》是根据平水韵韵部,将《诗经》的押韵情况分为本韵、通韵、叶韵三种类型。《诗经通论》正文的内容,除《诗经》经文外,包括注韵类,标赋、比、兴,加评语,文字训诂,以及诗旨分析。前三种都是夹注,后二种置于诗后,《毛诗序》废弃不用。姚际恒以“涵咏篇章,寻绎文义,辨别前说,以从其是而黜其非”的原则解《诗》,在《诗》学领域吹进了一阵清新的风。其实他的治《诗》原则同朱熹的治《诗》原则,在方法论上是没有多大差异的,所以他们都能对前人的成说提出质疑,都能建立自己的新说。

姚际恒《诗经通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摆脱汉、宋门户之见,就诗论诗的独立精神。在以复兴汉学为特点的整个清代《诗》学中,具有这种精神的只不过姚际恒、方玉润、崔述等少数几个学者,而姚氏为其首。他抨击《诗集传》虽不无偏激之处,但在清初学术界,却起到了一种启蒙破惑的作用。

方玉润,字黝石,号鸿涝,云南宝宁人,能文,亦精书法,曾为曾国藩幕僚,后任陇州通判。撰有《鸿涝室丛书》行世,其中以《诗经原始》最为知名。

《诗经原始》十八卷,正文由六部分组成。一、方氏于每一篇诗前自拟一诗序,而废《毛诗序》不录。有不明诗意者,则云“未详”。二、经文联属成篇,以求首尾相贯。三、诗旨论辨类似现代之“题解”。四、附录,征引前人对诗旨或各章义旨的分析。五。集释、系征引前人对诗句的名物训诂,间或阐述己见。六、标韵。标明诗句押韵字及其韵脚。

《诗经原始》可供后人吸收借鉴的精彩之处有两点。

其一“是分析诗的主题立论平允。时有新见,妙语解颐,……他能超脱于门户之外,……持比较容观的眼光……能不囿于旧说,就诗论诗,是识见才人处……他提出诗不必篇篇有为而作的命题,无疑是对传统‘美刺说的重大挑战”,其二是“以文学的眼光来分析《诗经》,对其艺术特点有精辟的见解……将诗旨分析与文学分析合为一体的自姚际恒《诗经通论》始,而方玉润踵其后。方氏书后出,所以较姚氏在文学分析方面更全面,更深入,也更精当。”

崔述,字武承,号东壁,清直隶大名府魏县人氏(今河北省大名县西南),生于乾隆五年,自幼聪明好学,家教甚严,乾隆二十七年中举人,先后任罗源县和上杭县知县,治理颇有方略,为人正直,为民众所称颂。后辞官治学,著述有三十多种,卒于嘉庆二十年,享年七十七岁。

平生著述有《考古提要》二卷,《上古考信录》二卷;正录有《唐虞考信录》四卷,《夏考信录》二卷,《商考信录》二卷,《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四卷;后录《丰镐考信别录》三卷,《洙泗考信余录》三卷,《孟子事实录》二卷,《考古续说》二卷,《附录》二卷。又有《王政三大典考》三卷,《读风偶识》四卷,《尚书辨伪》二卷,《论语余说》一卷,《诗经余论》二卷,名《考信异录》。此外,他也有著有《易卦图说》等书二十四卷。

两千年来,《诗经》研究中派别之间的笔墨之争从未停息,文人学子都竭力维护门户传统,派系之间彼此攻讦,而崔述等人不囿于任何一个门派,择善而从,超然独立,更能在学术研究史中大胆质疑,大胆创新,善于选择新视角,敢于尝试新方法。可见他在清代《诗》学研究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崔述治《诗》对后世的影响

崔述是清代出色的辨伪学家,他以锐利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逻辑严密的考辨,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古史体系,为探索可信的科学古史体系开辟了道路。但他生不逢时,他的学术不合时宜。他的怀疑和征实精神没有受到认可,他的名著《考信录》在当时读之者,他的名字也长期鲜为人知。因“崔述不溺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地理金石、天算乐历和校勘辑佚等”,就同当时其他学人拉开了距离。他的非汉非宋非今非古,兼采众家,不专一家,导致四面碰壁,无所依靠。

崔述的学术虽然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在晚清时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术得到了继承,为后来的发扬光大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史料。

其一,有部分人继承了崔述的学术。例如陈履和、黄文冶,边印金等人。其二,有部分人从崔述的学术中得到启示,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如云南学者王崧,就曾直言不讳地称,“《上古》、《唐虞》诸录,予集《说纬》一书,于古义不能通者,往往籍以开悟。”

其三,他的学识得到了部分人的承认和推崇。汪廷珍的评价前文已有引述。晚清学术史上的重要学人陈澧说:“澧谓崔氏读经而有心于治法,非复迂儒之业,良足尚也”。

崔述的学术思想到二十世纪初得到了公正的评价,他敢于打破汉学、宋学、今文、古文之樊篱,独创新的思维。对后来的《诗经》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认识到崔述的辨伪方法确有其独到之处,并且在系统化、理论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与他同时代的学者。

崔述的学术首先是在日本获得地位的,日本学术界巨子那珂通世将崔述的学术带到了日本,三宅米吉博士将崔述与其国内著名学者木居宣长相提并论。日本学者推崇崔述主要是他的勇气和他对中国古典及古史的贡献。

十九世纪末,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学术界有影响的人物开始研究崔述,对崔述的疑古和征实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此后的闻一多、郑振铎等学者都借鉴了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崔述的《读风偶识》一书,在考辨诗旨、诗义上独树一帜,在清代《诗经》研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读风偶识》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

魏玉龙,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诗经学者学术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巧用《诗经》解难题
程门立雪
大学者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