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语文活动课纪实

2009-03-20王晓宁

文学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足音韵味雨声

一、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活动准备

1.时间安排:本次活动若想开展得深入、成功,须做较长时间的准备。比如录制雨声,要在各个季节、各个地方去“采风”,这不是几天可以完成的;搜集关于雨的知识和文学作品,也难以在短期内做得系统、丰富。因此,教师最好在学期一开始就把这项活动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搜集。

2.内容安排:课前,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以自愿分组为原则)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

3、其他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器材,应尽可能地准备和使用。

三、活动指导

(一)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带着录音机,观察雨幕,倾听雨韵,感受雨情。

要求做好记录,比如,听雨地点、季节、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以及自己观雨时的心情,等等。以小组为单位,把大家听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经过编辑整理,制作课件或者串联起来;课堂展示活动时,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听雨所得,略加描绘,并展示听雨成果。让学生在不同时空谛听雨的声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各个角落去采集雨声,用录音机录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用摄像机),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述给全班同学,说说我听到的雨声——讲述听雨感受。

(二)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也可以有所扩展,如不同地区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雨的各种奇特现象及成因等。

(三)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让学生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进行专题性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

四、课堂展示:

(一)导入:水是生命之源,而陆地上的水,大部分要靠天上的降水(雨、雪)补给,因而从天而降的雨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族作为以农业立国的古老国度,更是时刻离不开雨水的滋养哺育,因而雨水常常被中华民族视为甘霖、膏雨、活命水。由于水特别是雨水带给人类的祸福远远超过其它一切自然物,因而雨水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自然崇拜物之一。与此同时,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功用以及丰富多彩的形态声貌,在华夏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逐渐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雨文化现象。

(二)交流展示:(三个小组依次进行活动展示)。

1、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

(1)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听众说一说雨声唤起了怎样的心绪和感受。

(2)展示大家编辑整理的听雨成果制作。

2、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

(1)展示同学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的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福音或灾难的资料图片,由一名同学扮演讲解员给同学讲述。

(2)用知识竞赛的形式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的形成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3、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

(1)展示学生编辑的雨的诗集,并作简评。

(2)将同学搜集诗或美文进行配乐朗诵,请听众在听完后谈谈感受,朗诵结束后,再对作品进行比较、品评、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3)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绘雨的方法的基础上,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五、活动评价

(1)要评价学生课堂活动时的口语表达能力;简单地说,最起码要让听众听清楚、听明白所讲的内容,要注意音量、语速、表达的清晰和生动。

(2)因为参与的主体是学生,要注意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可以让小组给每一个成员写段评语;自己也写一写个人评语。

(3)应帮助学生树立起“过程重于结果”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所有学生参与和表现的热情。

(4)老师在评价时,不仅关注最后的能力水平和表现,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及小组合作学习时,合作精神的体现程度。

王晓宁,教师,现居山东海阳。

猜你喜欢

足音韵味雨声
雨声说些什么
听雨声
雷雨
《雷雨》中的“雨声”
走遍万水千山
雨声
雨声说些什么
韵味
一束火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