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的生成与教师的应对
2009-03-20董强
董 强
问题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进行发展性教学的方法。学生的问题从哪里来?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问题呢?
一、学生问题的生成途径
1、在阅读文本中生成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独立“阅读”是“教学”的前提,即要进行“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阅读文本,同时让学生独立地充分地阅读文本。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境中“独立”阅读,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会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生成”问题,以求在课堂的“多维”对话中得到解决。
2、在多维对话中生成问题
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各自阅读文本之后的“有深度”的“多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课堂的多维对话中,常常会在老师与同学的问题驱动下产生新问题,这就是课堂生成。这种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其本质是一种探究。
二、教师的应对策略
1、充分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基于语文问题的“教学”,要求教师有目的地选择问题,有系统地排列问题顺序,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活动;所谓“引导”,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预设“教学”问题。
教学预设(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是教学中的确定因素,充分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一般说来,预设得越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就越深刻。要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预设教学。也就是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体会他们认知的局限性。预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预设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2、发挥教学机智
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情况时,教师要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课堂上,学生问题的生成,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
(1)筛选核心问题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阅读兴趣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提出的问题存在难易不等、层次高低的差别。教师应先将问题汇总,从中筛选出最适合探究的问题。
上一堂课,既要尽可能地拓宽其艺术空间,又要选择一个“语文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作为一堂课教学的“点”。语文课的核心“点”是解决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问题。“点”选择好了,接下来就要将“点”演绎成线、面与体,使之成为一个丰富而具体的点。一堂课会面临许多问题,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然后用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学生最需要的问题跟进,这样便于教学评价与检测,使语文课获得清楚的“层次感”。比如,语言的习得与运用这一核心问题必须由字、词、句、篇的“小”问题跟进,这样,语文学习才显示出其科学性。从思维上说,课堂教学的线索应该是一个“问题链”,丝丝入扣,环环相连。因此我们要果断地抓住富有思维价值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关键处浓墨重彩地组织教学。
(2)把握文本价值
“生命观”观照下的教学内在本质是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过程,要将弹性灵活的成份、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中。对待课堂的即时生成,教师决不能仅仅限于尊重,要把握其价值取向,对其进行或删除、或补偿、或扩大、或缩小……教师要重视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生成知识;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有位教师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怎样的皇帝?”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快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一个爱穿新衣的皇帝,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一个愚蠢的皇帝,一个可笑的皇帝……学生之所以有许多见解,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广阔的空间。
董强,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