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09-03-20

文学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老师

葛 娟

所谓主体性,就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学性、探索性。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代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题。学习语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提高了。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要求和兴趣,他是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那么,应该怎样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呢,下面是我个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主动的前提:激发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老师不先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这样,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给大脑带来极大的疲倦。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老师“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兴奋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在课堂或课外,力求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亲自去实践,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这可是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源泉。在语文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我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中来:

1、问题——让学生提出

现今课堂上有些教师往往重视让学生回答问题,而忽视让学生提出问题,不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说明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比如《胡同文化》这一课,学生在阅读之后就会提出下列问题:胡同是什么,胡同怎么会有文化包括在内呢,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胡同文化呢,胡同文化说明了什么?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就比较感兴趣了。

2、疑难——让学生突破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认识模糊时,老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认真剖析,能去伪存真,把握重点,及时攻克难关。比如在学习苏轼的《江城子》中有这样一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大都理解为词人因为爱妻亡故,且坟墓在千里之外,所以不能向她倾诉。于是我向提示学生,我们能不能从生者和死者两个方面来理解呢,学生在相互交流之后就得出,也可以指是亡妻独眠地底,孤独凄清,无法向丈夫诉说,和前面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是相互对应的。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忽单写一人,忽单写二人。

二、主动的条件:营造民主的氛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1、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由。

教学中,教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硬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使学生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凭借已学的知识自学课文,并借助文中的图画和联系上下文自解生字,从而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尽量将所讲内容浓缩到最简,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己的不惑,讨论解决的方法。比如《陈情表》中,学生对李密究竟是真的由于其祖母身体不好而不去为官还是因要忠于前君,一臣不事二主而不去的呢,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不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想法。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联想,在古代还有哪些这样的人、这样的现象,这就拓展了教学的思路。

另外,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主动讨论和交流,可摆成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团式”或摆成有利于集体讨论交流的“圆桌式”等。

2、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民主。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质疑问题的环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授课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允许学生发言不正确,同样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错误,以便及时纠正。在课堂上,在问题的讨论中,师生是平等的。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若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者是高高在上,摆出一副真理化身的模样,教室的气氛则必然会趋向于紧张,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必然不敢甚至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教学时态度应和蔼可亲,时常微笑面对学生,保持适度幽默,调动课堂气氛。

3、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激励。

“好表扬”是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特点,是鼓励他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使学生成功,使其不断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教师要随时注意心理效应,更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及时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如在回答问题、积极讨论、作业批改上,只要是有进步的,每次都及时加以适当的表扬,有效地支撑学生奋发向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有了激励的动力,主动就变得顺理成章。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会更有兴趣、更有方法地到课外那广阔的语文天地去畅游。

三、主动的基础:培养自学的能力。

课堂教学应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围绕自学能力来训练。我们培养的学生终将离开老师走向社会,他们在未来竞争中,需要有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必要条件只有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为以后的自学打下基础。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自然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积极性盎然,效率大大提高。

1、提供材料,自行理解。老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图像文字的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来自己理解课文,如果再有问题的可以单个向老师提出。

2、语言表达,训练思维。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3、学会看书,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抓住重要的词和句,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并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鸟》这一课中,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书本上的语言来概括每一段的大意,即找出中心句。然后再来结合文中重点语句来说说作者是怎样借鸟抒发感情的,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和自己的经历有着怎样的联系,理解借物抒怀的特点。

总之,教学中,主动探索的积极因素是很多的,需要我们不断地积极从事教学的创新。在主动中,能培育学生健全的品格,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能奠定学生扎实的基础。只有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艳群,《浅谈语文的主体性功能》,1994年5月15日《运城学院学报》。

2、和学新,《主体性教学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3、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2002年3月版。

葛娟,苏州市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系教师,苏州大学07级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老师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