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性文学产生的历史成因
2009-03-19朱小平
朱小平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寻近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发生的源头:彪炳她们对湖南女性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湖南女性文学;产生;历史成因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1-0053-03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妇女和全国广大妇女一样,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和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的压迫和束缚。她们沉沦在苦海,生活在黑暗社会的最底层,有着强烈的革命要求和谋求自身解放的斗争精神。辛亥革命后,1912年4月,同盟会会员唐群英等发起在南京成立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各地纷纷相应成立分会,湖南分会亦于同年12月18日在长沙成立(《二十年来湖南妇女运动史略》)。次年2月12日,唐群英、张汉英等与丁步兰夫妇发起出版《女权日报》(《长沙晚报》1913年3月7日《长沙女权日报》),旨在作为妇女喉舌,唤醒妇女觉悟。但因当时没有新闻和言论自由,加之军政干预,于9月被迫停刊。据已知史料,《女权日报》是湖南最早的妇女报纸,也是全国瞩目的创举,曾誉之为“湖南新闻史上之一异彩”(1983年9月22日第4版《湖南妇女报》《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为湖南妇女解放运动开辟了新纪元。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学会提倡男女平等。把妇女引为“同志”。在长沙各女校中。一批具有强烈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知识妇女。冲破“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勇敢地加入了以男性为主体的新民学会。最早加人新民学会的女会员有向警予等,据统计,在七十多名会员中,有女会员十九名,占四分之一强。其中包括蔡畅、熊季光等等。毛泽东同志很重视她们的人会。在吸收周南女校的一位教师和三位女学生人会时,他提议“全体会员齐集周南开一次大会欢迎她们入会,并照全体相以留纪念”。这张照片一直珍藏至今。在新民学会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毛泽东,蔡和森等十分注重“女界同时进化”。在他们的推动下,1919年10月,向警予、蔡畅等发起成立“周南女校留法勤工俭学会”(《大公报》1919年12月3日《女子留法勤工俭学学会成立》)。从1919年3月至1920年底,全国留法勤工俭学的女生共二十余人;其中湖南十二人,有向警予、蔡畅和蔡畅之母五十四岁的葛健豪等(《时事新报》1921年1月31日《留法女子助工俭学情形》《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随着运动的发展,在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影响下,省立一女师邀集周南、艺芳等女校代表人物开会,成立长沙女学生联合会。谢冰莹1921年就读于该校,1926年参军。后来写出了很有影响的女兵文学。这一时期。谢冰莹、彭慧等一批湖南女作家积极投身抗日运动。在反帝爱国运动中,省会长沙女学生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战斗队。抨击封建婚姻制度,历来是各国妇女运动的中心课题,湖南也不例外。1919年10月,在毛泽东支持下,周南女校学生会主办了校刊《女界钟》,由当时被称为“周南三杰”的周敦祥主编,魏璧、劳启荣为编辑。《女界钟》除了和当时其它刊物一样进行政治宣传外,更集中地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经济独立等问题。就在《女界钟》发刊后不久。新娘赵玉贞因不满包办婚姻,又无法抵抗,绝望之中,自刎于花轿内;袁舜英婚后,因文化低,“土气”。受到丈夫的歧视。含恨投水而死。这两件事正发生在“五四”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毛泽东在《大公报》上亲笔撰写《赵女士之死与社会万恶》等九篇文章,对封建社会制度展开了猛烈抨击。他在文章中尖锐地指出:“赵女士的自杀,是环境逼着她求死。”“昨天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事件。这件事的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志的不能独立,恋爱的不能自由……希望有讨论热心的人,对这一个殉自由恋爱的青年。从各个论点出发,替她呼一声冤枉。”毛文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数千年来,女子因婚姻问题自杀和被杀的事情不胜枚举,但提出抗议,见于报章,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当时在湖南文化界不少人替赵五贞喊冤、控诉封建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道德革命成为湖南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和新文学的母题。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就是在这种轰轰烈烈的湖南妇女运动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发端于新文化运动的“五四”时期。在此之前的秋瑾是其先驱。秋瑾跟湖南是很有渊源的。秋瑾是浙江绍兴人,但她的童年是随父亲在福建度过的,15岁那年随父回故乡绍兴:她只在那里生活了一年,她父亲就前往台湾等地任知县,不久又调往湖南,主管湘潭厘金局。秋瑾与她的母亲及兄弟随同前往。1895年。19岁的秋瑾就与湘潭一个暴发户的儿子王廷钧结了婚,她的婚姻是很不幸的。她后来在《精卫石》中写道:“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就发出了她对那种不幸婚事的无限辛酸的感叹。婚姻的不幸,使她强烈地憎恨着封建礼教,也成为推动她决心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动力。她的爱国诗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文学的精品和代表作。
“秋瑾作为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一位历史人物,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奠定了精神基础……虽然这位‘鉴湖女侠的诗文基本属于旧体,然而她创办的《白话报》、《中国女报》,提倡男女平权,她的思想在当时后于中国整个思想界的前卫。属于20世纪。她的创作及活动实际上成了20世纪中国新文学中的女性文学的先导。她诗文中的爱国意识、反叛意识、批判意识、新的女性意识,直接影响过许多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女性,尤其对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可以说,秋瑾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女性写作与新文学史中女性文学的一道分水岭……秋瑾在中国女性文学上,作为联系着民主、平等、自由、女性解放意识等先进思潮的女作家。在以往的文学史中是没有的。只有到了20世纪,伴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和中国革命潮流的涌起,女性文学才以秋瑾为先驱,真正出现在中国大地上。”(阎纯德《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
在湖南,衡山的唐群英比秋瑾早5年嫁到湘潭湘乡荷叶(今双峰县荷叶镇),唐群英的丈夫曾传纲是曾国藩的一位堂弟,而秋瑾的婆家和曾家有近亲,秋瑾嫁到湘乡荷叶的王家以后,与唐群英有着同样的革命志向,因而关系非常密切,她们常在一起吟诗作词。因秋瑾过早遇难,唐群英揭竿而起,写诗词、写文章、办报纸、办学校、积极领导妇女解放运动,成为早期中国女权运动的领袖。在文学上唐群英著有《吟香阁诗草》四卷诗文集,但未能付梓就已离开人世,现已丢失。从仅存的30几首遗诗和查到的部分文稿来看,表现了她的杰出之才、豪迈之气、鸿鹄之志、爱国之情。
1891年。嫁到湘乡(今双峰县)荷叶,可是刚过六年,丈夫就
病逝了。按照当时的封建传统和曾家的族规,她要在婆家守节,才不失为“名门闺秀”。但唐群英生性豪放,蔑视旧礼教。她冲破夫死守节的封建桎梏,毅然“大归”,定居于家乡衡山。当时,外侮频仍,国势日蹙,康有为等人正在力倡变法维新。唐群英在家中日习诗文。博览群书,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她在《读<大同书>抒怀》一诗中写道:“斗室自温酒,钧天谁换风。犹居沧浪里,誓作踏波雄!”表达了扭转乾坤的革新壮志。
1904年春,秋瑾在北京冲破封建阻力,赴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唐群英在湖南得到消息后,立即追随而去。到日本后,她先自费进入青山实践女校,成为秋瑾的同学。秋瑾曾评赞唐群英说:“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两年后。她又转入成女高等学校师范科,因成绩优异。由湖南当局改为官费生。在东京求学期间,唐群英结识了黄兴等湘籍人士。1907年7月,闻秋瑾在绍兴就义,悲愤填膺,撰挽联一首以吊之:“革命潮流是秋风吹起;自由花蕊要血雨催开。”1905年5月,经黄兴、赵恒惕介绍,加人华兴会,后又经黄兴引见拜会了孙中山。从此,唐群英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各种革命活动。担任过“留日女学生会”的书记,后被选为会长。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与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合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唐群英作为华兴会唯一的女会员转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中第一个女会员。1906年10月,黄兴和宁调元在日本东京创办《洞庭波》杂志,唐群英是该刊的积极撰稿人和组稿人。她在《洞庭波》创刊号上发表了“八章绝句”,其中的一首绝句写到:“霾云瘴雾苦经年,侠气豪情鼓大千。欲展平均新世界,安排先自把躯捐。”此诗表达了这位女中豪杰愿为创造“新世界”而献身的革命精神。1911年加入南社Ⅲ,成为南社早期的女诗人,以其独立特行的人品与大气磅礴的不凡诗才被誉为“南社女诗友之杰出者”。唐群英为实现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理想,她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女子参政和女子教育事业,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和全部财产,她“为文才高学博、参战英武威猛、从政叱咤风云、兴教不遗余力”。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在她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她的勇敢和智慧,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康克清称她为“一代女魂”。
在湘乡还出现了一位巾帼奇才张默君,早年她积极参加妇女运动,她不仅是中国现代知名女诗人、女学者,还善书法、能翻译、懂教育。自幼得其父张通典及母何懿生教育,7岁结集《宝螭戏墨》诗册。8岁作《放足诗》:“悲悯人天动百神,看从苦海起沉沦。秉彝毕竟同攸好,还尔庄严自在身!”率领姑、姐放足。其父是老同盟会会员,受其影响,她从小滋长了民主民族革命思想,敢于冲破女子读书的障碍。早年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学及圣约瑟女书院,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与秋瑾等反清志士密谋进行浙江革命。她因此被人称为“娇姿英发,真是不可一世的巾帼奇才”。20世纪初,她翻译了《盗面》等书,并与多人相继译出了《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该书为她翻译的主要成就)等书,引起中国小说界的很大关注,并很快催生了大量中国式的侦探小说。侦探作品之所以能在当时风靡一时,以往多强调它情节曲折,迎合了一般读者的欣赏口味。这固然是侦探小说能够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译者欲借此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统治的一面也是不应忽视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迎合了当时所倡导的改良政治、启迪民智的时代潮流,有其一定的进步意义。当时政治、科学、侦探等小说新颖品种的引进。对中国小说界的影响很大,在小说的叙述方式、心理描写、氛围渲染等表现技巧方面,都使中国小说家受益不浅。她是中国现代知名女诗人和学者T诗文,善书法,懂教育,有《默君诗存》、《百华草堂诗集》、《玉尺楼诗集》、《红玉白云山馆词》、《正气呼天集》、《扬灵集》、《大凝堂诗》等诗集和《战后之欧美女子教育》、《我之家事教育观》、《玉蝶山房墨》等著作传世。诗作体现了南社诗人的风格和时代女儿的气息。她被誉为中国现代女权运动和民主革命的著名女界人物。
还有一位陈撷芬16岁时就办了中国最早的一张《女报》,写了大量启迪女性的杂文。1899年(戊戌变法的第二年),16岁的陈撅芬在上海出版了一个以妇女为对象的《女报》。这在100年前。是个非凡的创举。后因种种原因,报纸不久就中断,但这已经让她尝到了从事新闻的滋味。1902年她又在上海续出《女报》,时常以主笔兼记者身份撰写论说、演说及新闻报道。为妇女运动鼓与呼。她擅长写政论文,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当属《独立篇》,笔锋税利。分析深刻,充满势如破竹的气势与风格。该刊主要栏目有:论说、白话演说、女界近史、译件、尺素、词翰等。主要内容是:戒缠足。兴女学,提出争取女权、妇女独立、男女平等的主张,并以《红灯照》等反清革命故事鼓励妇女起来斗争。《女学报》思想进步,当时有小《苏报》之称。1907年,秋瑾在创办《中国女报》时,主张要把该报作为《女学报》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来办。1912年3月,陈撷芬、汤国梨和吴芝瑛等各界妇女一百余人发起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提出妇女参政要求,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赏与支持。1923年,陈撷芬逝世,年仅40岁。从她16岁登上新闻舞台到因求学而离开报界,不过五六年时间,却以其非凡的业绩和超群的风格被历史深深记载。陈撷芬创办的妇女刊物《女学报》虽然很暂短,但对当时的清王朝影响很大,同时也给中国以后众多的妇女刊物打下了基础。陈撷芬给祖国文化刊物史上留下了开拓的一笔。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女子刊物女主编。
向警予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妇女问题的女性。从向警予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诗中,可以看出她的豪迈的诗风和对妇女解放运动的高度赞扬:“云横胭脂岭,波涌白马涛,千秋知遇在,旷代英风高。”另一首是她赞葛健豪赴法留学的:“走出闺来,放开小脚走大步;跨过洋去,敢从低层攀高峰。”又如1917年她为淑浦女校作词作曲的校歌中唱道:“美哉!卢峰之下淑水滨,我校巍巍矗立当其前。看,现在已是男女平等,天然淘汰,触目惊心!愿同学作好准备。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这首诗表现了她“教育救国”的理想和身体力行地为这一理想付诸实现所作的努力。她是中共女党员之杰,是一位女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她英勇牺牲后。党中央在上海为她举行追悼会,还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悼念文章。蔡和森写了《向警予烈士传略》。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三八节纪念大会上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周恩来在庆祝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大会上指出:“向警予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英勇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
湖南女性文学的产生主要成因,是在湖南女性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而英勇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在“五四”运动的催生下产生的。“‘五四时期无疑是女性文学的起点,先于‘五四的辛亥时期的秋瑾则是其前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封建意识形态(也包括父权意识形态)的猛烈冲击,催生了一批敢于反叛封建人伦秩序、主张男女平等、鼓吹妇女解放的新女性。‘娜拉出走成为当时舆论的一个热点。”在五四运动的激流中。具有深厚底蕴的湖湘文化,造就了“纤笔一枝谁与似”的丁玲、学贯中西的文学先驱陈衡哲、“幽灵塔”里的反抗女神白薇、中国第一位英国文学女硕士袁昌英、蜚声中内外的文学女兵谢冰莹……使湖南女性文学魏然屹立在中国文学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