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湖湘女校与湖南妇女运动

2009-03-19屈振辉

船山学刊 2009年1期

屈振辉

摘要:近代湖湘女校是湖南妇女运动的滥觞和旗帜。她们既传承传统湖湘文化的精髓,又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的理念;既培养了近代妇女运动诸多的先驱,又展现了近代湖湘女性特有的品性,从而在湖南乃至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

关键词:湖湘女校:近代湖南:妇女运动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1-0047-03

妇女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就地区而言又尤以湖南最为波澜壮阔。“作为近代史上人才辈出,领全国风气之先的湖南,妇女运动明显进步并走在全国的前列,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Ⅲ形成这种历史状况原因甚多,但近代湖南女性教育的发达,特别是众多女校的蓬勃发展。恐怕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若说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女子教育则是妇女解放的前提和保证。自从1903年龙绂瑞等人开始创办湖南第一女学堂时起,兴女学就成为了近代湖南女子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发达的女子教育在促进湖湘女性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身解放的追求,女校因而也成为了近代湖南妇女运动的滥觞和旗帜。

一、传承湖湘传统文化精髓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湘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在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界虽对湖湘文化的精髓问题众说纷纭,但都认为“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传统,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敢做敢为的斗争精神等”能够普遍反映湖湘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湖湘教育史上的奇葩,湖湘女校也颇具上述特点。首先。“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十分鲜明突出”,主要表现为“忧国忧民的深沉的忧患意识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湖湘文化造就湖南人绵长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上的周南女校,在不同的时期,反对过各种各样的国内外反动势力:从腐朽的晚清政府到窃国的袁世凯,从地方军阀张敬尧到日本帝国主义。从叛变革命的汪精卫到独裁专政的蒋介石。”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激情。”湖南近代史上的历次爱国主义斗争,都可见湖湘女校学子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其次,“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特色。”它主张研究学术应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为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服务并注重实际应用。这在湖湘女校中突出地表现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民国元年以后……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超过男子职业教育。女子职业学校‘造就人才之宏、影响社会之大,实有一日千里,职业学校毕业的女子达万人以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经济地位平等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职业女校的创办者们也许不深谙这个道理,但近代湖南“女子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女子有一技之长,有自谋职业的本领,使一部分妇女从封建家庭、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成为有经济独立能力的职业妇女,推动了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再次,“湖湘文化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兴办女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湖南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1898年创办于上海的经正女塾被公认为近代国人自办的首所女校。而几乎就是在同年维新人士腾骥在湖南邵阳也创办了腾氏女垫。她们虽都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不幸夭折,但其首创精神却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1907年清政府对女学的禁令才解除,而此前湖南已先后创办各类女校14所,这确实需要“敢为天下之先”的勇气。最后,便是敢做敢为的斗争精神。人们常形容说湖南人“不吃辣椒不革命”,这在湖湘女子身上也表现地极为淋漓尽致。1919年赵五贞自杀事件在湖南产生了强烈的社会震动,湖南首本妇女运动刊物《女界钟》随即在周南女校诞生,从而奏响了湖南妇女挑战封建专制压迫的最强音。次年周南女生袁舜英不堪其夫压迫自沉于学校塘内,此事恰是湖湘女校学子强烈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理念

女校既是进行女子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机构,更是先进性别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清来帝国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开始传播,各地教会女校在其办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宣扬了这种文化。中国本土“兴女学”的最早主张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在湖南的代表南学会认为“幼学以母教为先,不讲女学,安有母教?”,将对女子的教育提升到保国保种的政治高度并开创了湖南女子教育的先河。“中国本土女校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虽然女子教育仍把培养‘保国保种的贤妻良母作为教育的宗旨,但其出发点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国家富强,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无疑有着开创性的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处于今日,自应以提倡女子教育为最要之事”,“然后男女可望平权,女界平权。然后养成真共和民国。”男女乎权成为这个时代先进性别文化的主题,并成为这个时期众多湖湘女校创办的主旨。革命教育家朱剑凡就是深感“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拨明智,要自立于社会,有学识技能,才能拨于黑暗。”而刨办周南女校,他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平权教育思想。“在此思想鼓励下,周南师范第一班,就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并继承朱剑凡男女平权的教育思想,掀起创办女学的高潮。”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开始出现。新民学会是湖南乃至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政治团体。“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新民学会在湖南地区的革命运动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新民学会的19名女会员中就有向警予、陶毅、蔡畅等13名周南师生,周南女校也成为新民学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先进性别文化的传播基地。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女子教育,在湖南创办了许多女子平民学校、职业学校和干部学校。她们不仅是提高了妇女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更使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广大妇女中得以传播。“大革命兴起到北伐战争前夕。湖南妇运的主要力量是城市知识妇女(包括女学生)”。“各女师、女职校学校的女学生是女权运动的前锋。”“在诸如此类女权的斗争中。女学生从来都是处在排头兵地位……她们中的优秀分子大都是湖南妇运的领导和骨干。”虽然后来“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广大工农劳动妇女后来居上,逐渐取代知识妇女的地位,成为湖南妇运的主力军和工农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但这仍与前者广泛深入工农群众、宣传妇女解放思想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周南女校和女学生励进会举办平民女子半日学校。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加强了女学生与工农劳动妇女的接触和了解。坚定了女学生融入到工农劳动妇女队伍中去为她们谋福利的信念和决心……尽管这种结合还刚开头,但它已指明了新民主主义中国妇运的发展方向:知识妇女必须走与工农妇女相结合的道路,妇女解放才有前途。”因此外。这时的湖湘女校也成为了湖南妇女运动的主要基地。“湖南妇女解放的第一声”——湖南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就召开于稻

田女师;会议通过的有关决议中提及开办女工学校及夜校、开办女子职业学校、开办农村妇女学校、开办女子中学等多项内容悯。湖湘女校与湖南妇女运动相互辉映与促进。

三、培养近代妇女运动先驱

湖湘女校所培养的近代湖南妇女运动先驱不胜枚举,这其中包括了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诸多之最。向警予为我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缪伯英为我党历史上第一位女党员、蔡畅为我国第一位全国妇联主席……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也曾求学于女子职业学校。周南女校因此被称为“妇女人才的摇篮”和“女革命家的摇篮”、省立第一、二、三女子师范学校则成为我党早期培养妇女干部的摇篮。近代妇女运动中湖湘女校学子独执牛耳、人才辈出,巾帼湘军丝毫不让须眉。学界对近代湖湘人才群体崛起的原因研究较多。有学者认为“特定的地域环境,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氤氲相继。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养料”:“特殊的历史条件与动荡的社会局势,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机遇”;“湘籍人才之间的相互帮带、扶植和举荐形成人才链,是造成近代湖南人才群体出现的重要手段。”也有学者认为“湖南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为湖南近代人才群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湖南近代社会阶级斗争的激化,为湖南近代人才群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湖湘文化的熏陶,为湖南近代人才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实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政治精英人物的扶植与荐举,为湖南近代人才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当然,湖湘女性人才群体崛起还有其特殊原因。那些近代妇女运动的先驱们。大多都曾经就读于各类女校,这对其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女校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使了其中优秀学子的觉醒,并最终走上革命道路。她们在女校求学期间就已确立了为妇女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这与湖湘女校重视先进性别文化教育不无关系。“五四时期政治思想上的酝酿……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湖南妇运在全国犹领风骚的重要原因之一。”哄次。女校造就女性的独立个性。湖南人具有强烈的“特别独立之根性”。“我湖南有特别独立之根性……其岸异之处。颇能自振于他省之外。”而女校的培养模式较为独特,“和男女合校的学生相比。女校的学生。少了些对他人的依附。多了独立自主的强烈意识。”先天的独立个性加之后天的独特培养,使湖湘女校学子的“特别独立之根性”极强。这使她们对自身解放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领悟,从而能在全民族妇女解放运动中脱颖而出。再次,湖湘女校革命传统薪火相传、经久不息。教育和环境对人才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湖湘女校既注重革命教育又注重营造革命氛围,后学以先学为榜样前仆后继地走上革命道路。这恐怕是湖湘女校学子能在近代湖南乃至中国妇女运动中,能以群体方式、具有连续性地层出不穷的原因。

四、展现湖湘女性特有品性

人们说到湘女常不联想起“多情”二字。对“湘女多情”若仅以字面意思理解,我们将会难免会陷入粗俗的误区。理解整个“湘女多情”的涵义关键在于这最后的“情”字上。它不单仅指爱情,即使是仅指爱情也不能狭义理解。爱情在广义上既包括男女间的情爱,也包括阶级友爱和爱国之爱。“湘女多情”中这个“多”字就是这多种情感交织相融的表现。女校学子是整个湖湘女性的缩影,在波澜壮搁的中国近代史舞台上,她们淋漓尽致地演绎了“湘女多情”。“湘女多情”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的娥皇、女英。君山竹上的斑斑泪痕至今仍凄诉着她们的忠贞。那些近代妇女运动先驱中的湖湘女校学子,血脉里流淌的传统与长期湖湘文化的熏陶。使她们的在爱情观上显得极为崇高和伟大。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悠久,她们将爱情的忠贞与国家民族的大义融为一体。杨开慧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她们将个人的情爱与崇高的政治信仰融为一体,向警予与蔡和森缔结的“向上同盟”就是例证:湖湘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她们将爱情的浪漫与革命的浪漫主义融为一体,蔡畅与李富春的爱情故事还被艺术地在银幕上再现。她们的“多情”还表现在强烈的阶级情感上。特别是对广大受剥削、被压迫妇女的阶级友爱上。教育尤其是女校教育在近代中国仍是精英教育。受教育者大多是官宦富商之家的千金;直至后来公立女子师范和职业学校的出现,特别是我党创办的女子平民学校的出现,湖湘女校的办学模式才有根本性改观。近代湖南妇女运动虽发端于少数资产阶级妇女精英的参政运动,但真正的高潮却是在广大工农劳动妇女的觉醒。特别是在大革命时期,“湖南妇运重点由知识妇女转向劳动妇女为中心,工农劳动妇女戒为湖南妇运的主要依靠力量。”在如火如荼的湖南妇女运动中。湖湘女校学子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怀揣对广大受剥削、被压迫劳动妇女的同情,毅然与旧家庭决裂、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向警予在淑浦自办女学接收工农子女入学,杨开慧、何宝珍在女子平民学校从事教育……正是通过她们在广大工农妇女中的深入发动,湖南的妇女运动才有大革命时代比较好的局面。她们的爱已超越个人而献给整个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湘女确实多情。

令人颇为遗憾的是建国后女子教育虽大有发展,女校因种种原因在湖南乃至全国都曾一度沉寂。改革开放后敢为天下先的湖南又走在时代前列:不仅创办了建国后首所公办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实现了湖湘女校发展史上高等学校中零的突破:而且女子职业教育和私立女子教育也较为发达,她们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虽然时代赋予当代湖湘女校许多新的历史使命,但传统湖湘女校精神仍是她们至今所应秉承的。当代湖湘女校仍存在提升层次、迅速发展等共同问题,这就需要她们凝聚在传统湖湘女校精神这面旗帜下,将湖湘女校的革命传统化为在当代共谋发展的动力。近代湖湘女校是湖南乃至中国妇女运动中的滥觞和旗帜,作为其精神传承者当代湖湘女校也将续写历史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