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话“虎符”

2009-03-19王祖远

文史春秋 2009年1期
关键词:虎符信陵君魏王

王祖远

1942年2月,郭沫若完成了历史剧《虎符》,其故事取材于《史记·信陵君列传》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事。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在同赵国的战争中消灭了赵军40万,进而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惠文王给魏王和信陵君写信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大军救赵。秦王派使者去见魏王说:“我们攻打赵国,很快就要成功了。诸位中谁敢救赵国,秦国破赵之后就先打他。”魏王害怕秦兵强大,派人通知晋鄙,把部队驻扎在邺水,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静观待变,看究竟哪一边赢就帮哪一边。赵国不断地派使者来催援兵,信陵君怕万一赵国顶不住,唇亡齿寒,魏国地位难保,一再向魏王陈说利害,还带着自己的宾客辩士一起去向魏王多方譬解。但魏王心里害怕秦国,不肯听信陵君的意见。

信陵君知道无法说服魏王,又不忍心眼看赵国被秦灭亡,于是约了自家的宾客,集合了大约100辆战车,奔向前线,打算与赵国共存亡。路过夷门,见到管理夷门的侯赢,把自己为赵国拼死的打算告诉了侯赢,并向侯赢问计、

侯赢避开众人对信陵君说:“我听说调动晋鄙军的兵符藏在魏王的卧室里,魏王最喜爱的夫人如姬经常出入于魏王的卧室,有可能把兵符偷出来、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为仇家所杀,如姬求魏王和其他的大臣为父报仇,三年不成,如姬泣告公子,公子派人斩了这仇家的头,送给如姬,如姬对公子十分感激,为公子死都愿意,只是没有机会。只要公子开口向如姬求助,如姬一定会答应,得到了兵符,晋鄙的军队听公子指挥,北面救了赵国。向西打退秦军,这就是春秋五霸的大业了。”

信陵君听了侯赢的意见,果然靠如姬偷取了魏王指挥晋鄙的兵符。信陵君带了兵符出发,到了晋鄙军中,晋鄙不信,拒不发兵,信陵君手下朱亥椎杀晋鄙,以8万魏国兵力向秦军进攻。秦军退去,邯郸解围,赵国避免了亡国。

在这个历史故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能调动十万大军的信物,就是兵符。在古代,为了保证远距离的军事调动不出差错,发明了兵符,传说发明人是姜子牙兵符用玉或青铜做成,然后对劈为二,右边一半留存中央,左边一半发给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中央调兵时,使臣要带符前去,两相验合,命令才能生效。

古代的兵符一般都铸成或刻成虎形,故称为“虎符”虎是丛林中最凶猛的野兽,在丛林的争斗中百战百胜,所以古人在战争中也以虎为神,许多与军事有关的人和物都冠以虎名。调兵遣将的信物铸成虎形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现在存世的一批最早的虎符都是秦国的,共4件。

一为新郭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上有错金铭文4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郭。凡兴士披甲,用兵五人以上,必会王符。燔燧事,虽毋会符,行也。”铭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如果军情紧急,不必等会符,可以举烽火报讯,立即行动。专家们认为,新郭虎符是战国后期的用品。

二为杜虎符。1973年在西安郊区山口公社发现,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作走动形,昂首,尾端卷曲。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由于秦国的国君只有惠文君一人称君,所以史学家估计杜虎符是秦惠文君时的用品。

三为阳陵虎符。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有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四为东郡虎符。1953年陕西省周至县文化馆征集所得,现藏于周至县文物管理所。长9.5厘米、高4.3厘米,虎脊有错金铭文,字体为小篆,左右两半铭文相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东君,”由于秦国只有秦始皇羸政才自称始皇帝,所以人们认为,阳陵虎符和东郡虎符都是秦始皇时代的用品。也有人认为东郡虎符不是秦国的,是后人伪造的。

郭沫若在写《虎符》时,对虎符的形状有一个说明。他说,虎符是“一种伏虎形的青铜器,不大,只有二三寸来往长。战国及秦汉就靠着这种东西调兵遣将。照例是对剖为二,剖面有齿嵌合,腹部中空。背上有文,有的是把文字也对剖为二,也有的分书在两边,大抵是错金书。所谓错金书者是说把字刻成之后,另外灌以别种金属,再打磨平滑,文与质异色,异常的鲜明。”

郭沫若在写《虎符》之前不久,于1941年九十月间得到了一个虎符,是他从一位轿夫手里花了10块银圆买来的。据说是在轰炸后的废墟中掏捡出来的东西,以前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收藏品。这一个虎符,长约3寸,背上有10个错金书分写两边,一边5字,全文是“右须军(衙),干道车(?)第五”,“军”的下一个字不知是“闾”还是“衙”,“车”的下一个字连笔划都弄不清。字体是汉隶。郭沫若认为这件虎符假的可能性较大。

虎符的使用。不仅在战国时期与秦代,汉代仍然使用。汉文帝时有这样的记载:“初与君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汉代还用过金虎符,唐代因太祖叫李虎,避“虎”字讳,改用铜鱼符、龟符。宋元代又用金虎符,宋代的虎符上篆刻“某处发兵符”,下铸虎豹为饰,左右符各五,右五符留枢密院,左五符交高级统帅军官。指挥300人用一虎一豹符,5000人以上用双虎豹符。金代的虎符左半留在中央,右半交给带兵将领,正与宋制相反。

猜你喜欢

虎符信陵君魏王
虎符:古代军事权力的象征
三人成虎
如何看待谎言
虎符的下落
背道而驰
古代持虎符者真能号令全军吗
信陵君爱才
蒙骜伐魏
信陵君尊老
三人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