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经曲折的《义勇军进行曲》

2009-03-19顾育豹

文史春秋 2009年1期
关键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聂耳田汉

顾育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于1982年12月,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郑重作出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4年,革命戏剧家田汉愤于民族的危难,创作了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于被捕前仓促将剧本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写在一张包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托人转交共产党人音乐家聂耳谱曲。

那张香烟纸曾被茶水濡湿,字迹模糊不清。聂耳仔细辨认后,以火一般的激情投入创作。前奏曲以嘹亮的进军号开始,引出高亢激越的呐喊;中间反复唱出叠句:“起来!起来!起来!”把音调推向高潮;结尾原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聂耳将“飞机大炮”改为“炮火”,并在末尾又加了一个“进”字,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1935年4月,为躲避敌人追捕,聂耳东渡日本,不久就把定稿的歌谱寄回祖国,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制这首歌曲。于是,伴随着全国救亡运动的热潮,《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1949年8月20日,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历时1个多月征集国歌。收到应征歌词694首,但经评审,都不够理想。这时,曾留学法国,对《马赛曲》有深刻印象的画家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怎么样?”语惊四座,顷刻得到许多政协委员的赞同。

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丰泽园颐年堂会议室召集协商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座谈会。当汇报到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提议时,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这一方案。他说,这支歌曲很雄壮,很豪迈,有革命气概,而且节奏鲜明,适合演奏。当汇报到有人认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法过时了,现由郭沫若等同志修改了歌词,周恩来脸色严峻了。他说,要么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感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接着他又说,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我们的建设愈进展,敌人愈嫉恨我们,想法破坏我们,你能说就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警钟长鸣的好!周恩来的话使人豁然开朗。

最后,毛泽东综合与会者的意见说:“大家都认为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最好,意见比较一致,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他转而严肃地说:“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但还是受着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的歌词好。”他后来在一份有关《国歌》的文件上批示:拟用,居安思危。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十年动乱期间,国歌歌词作者田汉被错误地打成“反革命”、“叛徒”而落入冤狱,《义勇军进行曲》也一度遭到被禁唱的厄运。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举行的全国五届人大一次大会的内容之一,即把自“文革”以来已经实际上废止了10多年的国歌歌词正式废除,另拟新词并于大会通过,公布施行。这是继1949年北京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阶段关于国歌歌词问题的议端再起。

关于这次国歌歌词的改换,首要原因当然是词作者田汉在“文革”一开始就被打倒。鉴于这种情况,田汉写的歌词被废弃之势已不可逆转。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征集小组”所写的《继续革命的战歌》一文,交代了征集经过:

新国歌的创作按两种方案进行,第一种方案是根据原国歌曲调重新填词;第二种方案是创作新的国歌(包括词与曲)。从1977年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全国69个单位,从大量应征作品中选出了318首推荐到国歌征集小组,其中按原国歌曲调填词的130首,新创作的歌曲188首。除了这些有组织选拔的应征词、曲外,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直接用函、电寄到中央的应征稿件亦不下数百份。

经过评选组反复审听和评议,召开座谈会,广大工农兵群众、专家和领导干部,绝大多数同志都希望采用原国歌曲调填词方案。大家认为:原国歌曲调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它有深厚的感情,它一直在鼓舞我们的革命斗志,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原国歌曲调短小精悍、易唱易记,在国内国际有广泛影响,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它的音调,马上就会感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形象,产生一种崇高的民族自豪感。

经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决定,提交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致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新填并通过施行的国歌歌词是: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

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并颁布实施,这首新的国歌取得了合法地位,但在群众中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现在,如果作一个测试,就当时的国歌歌词改动一事,询问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群,绝大部分恐怕是早就遗忘得一干二净了。

早在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歌》新歌词时,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陈登科等就持有异议:首先是一个对《国歌》原歌词的情感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在那个年代,就是唱着这支歌走进枪林弹雨,走上抗日救国战场的。那时,一唱起这支歌,就想起中华民族的危亡,想起祖国山河被践踏、人民被蹂躏的现实,就抑制不住那种誓为祖国人民献出热血、献出生命的激情。因此,我们对田汉的这首歌词怀有深厚的感情。至于对新歌词,我们在感情上就接受不了。那些内容也是硬凑的,空空洞洞、索然无味。但由于当时田汉的问题尚未澄清,所以陈登科等代表也只能议论,没有写出意见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4月,田汉的历史冤案得到平反。6月,在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陈登科等再也忍不住了,作为与会的文艺界代表,向大会提出了议案——要求大会讨论通过恢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就此事,陈登科曾同肖马、韩瀚两位代表作过深入的讨论,得到他们的支持,为议案拟出3条理由:一、原国歌的词和蓝,都是毛主席亲自参加选定的,经历届人大通过决定的。二、现行的新歌词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很粗糙,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对新的国歌歌词反映冷漠,缺乏激情,且不易上口。我们曾一个人一个人地问过上百位代表,他们绝大多数不会唱。全国人大代表不会唱自己举手通过的国歌,岂不是个大笑话?三、原词作者田汉已经平反,并有了明确结论。人平反,作品也应平反并受到充分的尊重。现在抽掉原词,以集体填词充数,这对国家的尊严、艺术的完美都是不严肃的,甚至使人感到有些不伦不类。

当然,也有阻力或非议,其中最突出的,莫甚于“过时论”。为此,陈登科举出法国国歌《马赛曲》为例:自1792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工人唱着它开进巴黎,一直唱到今天也没改。而我们的国歌,在历史上起到过巨大的作用,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今天,它仍在教育、激发年轻一代人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它永远不会过时。

不过,议案的办理也经过了曲折的过程。当年大会秘书处只讲交付常委会研究。便没了下文。后来,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九七八年三月五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终于使失落17年之久的《国歌》原歌词,重新回到人民心中。

2004年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至此,赋予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这首历经了74年,曾经鼓舞亿万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战歌,又重新回荡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

猜你喜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聂耳田汉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化险为夷靠淡定
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推迟召开相关问题的探讨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第32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3月20日)
“五四”回望: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田汉的戏剧批评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