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9-03-18刘克健

经济师 2009年2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途径教师

刘克健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成败的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得教师通过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高素质的教师,促进学生的发展理所当然成为了当今教育研究与改革的主题。

关键词:教师 专业发展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2-154-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科学进步等领域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在世纪之初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大家所认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忽略它,改革策略就仅仅只是理想而不能变为现实。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如何使得教师通过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高素质的教师,促进学生的发展理所当然成为了当今教育研究与改革的主题。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1681年法国拉萨尔;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这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加剧,教育被各国摆在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高水平教师,才能造就出高质量的教育,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理解,学者们一直有着不同的论述。

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和富拉恩(Fullan)指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伊文思(Evans)提出教师发展最基本的是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前者是教师在态度上的改善过程,后者是专业表现改善的过程。其中态度上的发展包含智识性发展和动机性发展;功能上的发展体现为程序性发展和生产性发展。哈格里夫斯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

戴(Day)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提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界定:教师专业发展包涵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和有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经验和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让个体、团体或学校得益,进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只有变革力量的教师独自或与人一起检视、更新和拓展教学的道德目的;在与儿童、年轻人和同事共同度过的教学生活的每一阶段中,教师不断学习和发展优质的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批判性,因为教师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容器。

我国台湾学者罗清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期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叶澜教授等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其基本思想:一是教师本人在专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二是教师自身的需要;三是教师日常生活、专业生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叶澜教授等人的主要观点是,较为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以“自我更新”取向为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念,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帮助教师形成内在专业结构和自我更新意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自身也在自我更新意识指导下谋求专业发展,以至走完整个职业生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它包含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的所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是职前培养、新任教师培养及在职培训,直至结束教职为止的整个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体系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体系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教师的知识领域;二是教师的技能和能力领域;三是教师的德情意领域。这三大部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一不可,并相辅相成。

知识领域的内容包括:(1)课程。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由低到高的水平,其要求依次分为:丰富的课程知识各相关知识;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理解课程本质、发展;运用知识与交叉学科课程。(2)教育制度、专业责任。其要求依次为:对于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及其实践有批判的理解;具有针对所从事学科的丰富的教学策略。(3)教师个人原则、观点。其要求依次为:具有与理论相联系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体现出自己价值观的知识;具有批判性的看待教育研究的有关知识。

技能和能力领域的内容包括:(1)教学。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由低到高的水平,其要求依次分为: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利用多种手段,与同事、学生交流;根据学生需要、反馈,运用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形式、内容。(2)课堂组织与管理。其要求依次为:组织、管理课堂,保证正常教学;管理学生行为,处理突发事件,寻求、利用同事建议。(3)评价学生。其要求依次为:运用基本的原则、规章评价学生;运用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水平;反思改进教育教学。(4)反思、交流。其要求依次为:从自身经历及别人反馈意见中学习;在与他人的平时交流中学习。

德情意领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动力系统,它包括思想、道德、政治、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由低到高的水平,其要求依次分为:按照规则履行职责;对自己的各方面学习、发展抱有责任感;对参加学校、社区事务怀有积极信念。与知识和能力相比,德情意素质最易被人们忽视,因为它最难在短期内被考核与评估。但是它却又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的一言一行。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等,这些内在素质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决定着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个人和专业经历、情感和心理因素等个人因素,同时也包括学校、社会等外界环境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职业教育经历。教师职业教育经历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阶段。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是指,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前在大学中接受专业教育的阶段,这是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他在大学里所接受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模式,还有其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理念,所获得的教育教学所需要的教育知识和技能等都对其今后的教师专业发展构成重要影响。

教师职后教育阶段主要是指被录用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后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包括各种见习、培训、进修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对教师的发展而言,这一阶段的教师实践经历显得更为重要。任何职业中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过程都离不开实践的作用,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发展=经验+反思”,其实也反映了所有专业工作者成长的规律。一项对中学优秀教师各种特殊能力的形成时间的研究表明: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以外,教育教学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如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教育机智、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等都有65%以上是在任职以后形成的。

2.教师个人生活经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个人的生活经历、生长环境以及主观经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些个人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动机,进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当前有些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就与教师的生活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一些教师仍为生存而奔波,沉重的工作压力,使得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享受生活,甚至损害他们的身体。还有,诸如婚姻、孩子出生、亲人去世之类的个人生活事件也会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3.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教师的个性因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个性因素中的个人能力、气质、性格,其自身对于教师职业方面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无不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与进程,在以上因素中尤以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最为重要。

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取决于教师自身,纯粹依靠外力推动的教师专业化可能会使教师职业获得一定的地位,但并不必然地促使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作为一个成人学习者,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自我导向、自我驱动的结果,没有教师的自主参与,教师个体只能获得狭隘的经验。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4.在职发展机会。在职发展机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校层面有两个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一是让工作本身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激励力量。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行政权力的参与和利益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仅靠行政手段和利益手段难以保障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更为重要更为有效的激励来自于工作本身。如果教师体验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如果工作具有挑战性,能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会持续生成。二是校长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支持者,成为教师教育者,通过政策制定、资源的集聚与开发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以自身的专业表现为教师提供楷模,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自20世纪40年代早期以来,学者们根据各自的视角、目的和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大量而丰富的研究。90年代至今,教育界日益清晰地认识到专业发展在学校发展和教育变革中的中心地位。教师专业发展逐渐走向以学校为本,逐渐融入教师和学校的生活,也日趋系统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途径:

1.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或校内外富有教学经验教师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其执教能力方面的价值日益彰显。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发展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立足岗位培训,凸现需求化、个性化,具有自由度大、空间大的优势和长处。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更能显现它的有效性。

2.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探究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自主的核心要素,是向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反思是教师之所以成为专业教师的核心所在;对于教师教育,监督和开发的建构应该以可以使这种明确的反思更加实用、更加彻底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学校必须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身教学经验和习惯,在具体教学中进行持续的科学性反思。

3.教研活动。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师素质,向专业化方向迈进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教学与教研相结合之路,才能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一个新的境界。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持续发展的保证。著名的教育改革实践家魏书生说过,“谈到科研,老师们常常以为那是科研人员的事。其实,这是我们每位教师份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深处的需要。”因为“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对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都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教师的研究大量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开展的,因此,科研能力也是高质量教育的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通过校本培训、教学反思、教育科研等途径,能使一线教师携手走上教学研究之路。教师们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和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了自身专业发展的众多机会。

参考文献:

1.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2.蒋竟莹.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综述[J].教育探索,2004(4)

3.叶澜等.教师角色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l

4.王邦德等.中学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展望局[J].教育展望(中文版),2001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经济法政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1)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途径教师
最美教师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