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代老师的欠账单

2009-03-18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村长莲子金山

雪 非

黑乎乎的大山脚下孤零零地立着一所用石板盖成的破旧学校。

一双穿着草鞋的脚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

一捆书,随着脚步在空中晃动。

一只手抖动着推开破旧的教室门。

孩子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过来。

陈老师,一个五十左右的男人,他脸色蜡黄,满头大汗地挑着书走进来。

讲台上,陈老师喘息着,他的手艰难地撑在那摞新书上,试图去解开捆在书上的绳索,但努力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突然,他的手滑落了,身子一晃栽倒在讲台上。

一双双孩子的大眼睛惊呆了。

几支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粉笔掉落下来,砸在一个发黄的小账本上,摔得粉碎。

陈安梅,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悲痛万分地扑上前:“爹呀——我的爹呀——”

一声惊雷夹着闪电。

屋顶上的石板破了一个大洞,瓢泼大雨“哗哗啦啦”地冲流下来,正好洒落在屋子中间的白茬棺材上。

一群山里的汉子七手八脚地抬起棺材向屋外走,雨水泼在他们脸上、身上……

大雨中的场院气氛凝重,一张张乡村孩子们的脸,紧张的、恐慌的、悲怆的、失望的……这些不同表情的脸挂着雨水和相,在闪电中迅速的交织变化着……

人们抬出棺材。

大雨中的人群让开了一条道。

悲怆的哭喊声夹着雷雨声,乱作一团。

山脚下,一座刚刚拢起的坟茔,更大的雨水浇灌在坟地上……

坟头前,立着陈安梅。她的头发衣服全都被雨水浸透,她的一双脚,穿着打了补丁的解放鞋在泥水中一动不动。

—群孩子远远地站在雨地中看着她。

泥水中,陈安梅的一双脚沉重的朝前走着。

在她的身后。十几个孩子冒雨追赶而来。

那双脚停住,孩子们也停住了。

孩子们朝前看着,雨水顺着他们的脸往下流淌。

陈安梅扔开一把红纸伞,蓦然回首,表情复杂而又陌生地盯着眼前的孩子们。她从衣袋里掏出那个发黄的小账本在学生们的面前一抖:“这些都是你们的欠账。”

片名:两代老师的欠账单

1、核桃沟

黑漆漆的大山,荒凉陡峭。远远地看去,一些山脊上。零零星星地散落着农家的房屋。古老原始的山寨,青一色的石板房。

远处的山顶上,响着“(口邦)啷,(口邦)啷 ”的砍木声,一下接一下地在空旷的峡谷中回荡……

笔直陡峭的山路上,背着竹背篓的山民爬行着。

粗犷单调的民歌声传来:“过一沟沟儿水罗,爬十坡坡儿山,爬一辈子山呀登一辈子天呐嘿——”

2、陡峭的山路上

树梢子“哗啦啦”地晃动着。

画外陈安梅的声音:“妈妈——我考上高中了——我考上高中了——”

一双脚飞快地跑着,被蹬落的石子顺着山道向下飞落。

陈安梅穿着破旧的红底蓝花花儿衣服从陡峭的山路上跑下来。因为跑得太快,突然,她脚下的石子一滑,她的身体失去了平衡,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一个背着竹背篓的中年男人用身体挡住了陈安梅。

陈安梅一脸汗水和惊慌,慢慢抬起头:“村长,是您?”

村长:“娃娃耶,跑慢点,你看这多险呐。”

陈安梅一笑拍拍身上的泥土:“我没事。”说完又朝山下奔去。

村长突然叫住陈安梅:“哎,你等一下儿。”

陈安梅停住脚,回过头问:“村长,啥事?”

村长抓抓头:“你刚喊什么来着?考上高中啦?”

陈安梅点点头:“啊。”

村长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假的?”

陈安梅晃晃手上的通知书:“通知书。”

村长高兴起来,脸上放着光:“啊呀,娃娃耶,你可给我们核桃沟长脸了。知道不?你还是我们村上第一个考上高中的呢。”

陈安梅摇摇头。

村长想了想:“回去告诉你妈,今年你家的义务工全免了。”

陈安梅以为自己听错了:“免了?”

村长:“免了。算是村里对你的奖励。”

陈安梅明白了,也乐了:“哎。”

村长向山上爬去,陈安梅感激地看着。

村长的山歌又响了:“过一沟沟儿水罗,爬十坡坡儿山,爬一辈子山呀,登一辈子天呐哎——”

陈安梅看看手上的通知书,想起了什么,一双脚又欢快地奔跑起来……

3、陈安梅家

山坡上,一片洼地。核桃树林中,立着几间破旧的石板盖成的土房子。

门前一片刚抽穗的甜高梁,深深的高粱林中有一条小路,高粱林子晃动着,陈安梅从高粱林间跑出来。

门口站着哥哥金山子。

陈安梅高兴地晃着通知书。冲着金山子兴奋地大叫:“哥,我考上高中了……”

金山子目瞪口呆看着陈安梅。

陈安梅的妈妈张风英。一个看上去比较干练的中年妇女闻声跑出屋:“梅子,你真的考上了?”

陈安梅:“妈,我真的考上了。”

张风英乐呵呵地接过通知书:“考上了好,考上了好。”

陈安梅:“妈,就是学费贵点。”

张风英关切地:“要多少?不会要一千吧?”

陈安梅:“妈,一千多呢。”

张风英眉毛一愁:“哎哟,怎么这么多呀?”

4、陈安梅家晚上

油灯下,一家人围着吃浆巴面儿糊糊儿。

小莲子,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吃完一碗。又伸手去盛。

张风英一巴掌打在小莲子的手上:“少吃点儿,让你姐吃。”

小莲子把手缩回去,看看张风英,又看看陈安梅。

金豆子,六七岁男孩子:“妈,我还要。”

张风英眼一瞪:“又不干活儿,吃那多做啥?”

陈安梅伸出手给金豆添一勺子,又给小莲子添一勺子。

张风英生气地一推碗:“一张口,都是吃饭的。金山子,你把钱盒子给我拿过来。”

陈安梅看着张风英:“妈,你生啥气呀?”

金山子把一个旧木盒子拿过来递给张风英。

张风英把身上的钥匙小心地掏出来,把木盒子打开。里边放的全是零钱,张风英一张张地数着。

陈安梅有些感动地看着,然后麻利地收拾着桌上的碗筷儿。

张风英:“你爹当了二十多年民办老师,就教出了你一个初中生。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你上高中。娘就是把命卖了,也要让你去上学。可你说这可怎么好,家里老底儿还不够五十块。”

陈安梅:“妈,上不了,我也不怪您。”

张风英站起来,跑到里屋,拿出那个发黄的小账本,放到桌上。

金豆子把手伸过去:“妈,这是啥?”

张风英一巴掌打在金豆子的手上:“去。”又说,“金山子,你洗碗去。梅子,你过来看看,这是你爹留下的,他好像说过,这是学生们欠账的单子。”

陈安梅拿过本子翻看着:“妈,爹当老师一个月多少钱啊?”

张风英:“12块。”

陈安梅吃惊地:“你是说我爹这些年教书根本没有拿过工资?这上边欠了七百多块,都是最近五年的。这不都给学生买书本了嘛。怎么这样啊?”

张风英把本子接来翻了翻:“七百多块,那么多啊,你爹可从来没说过。明天呀,你就去挨家挨户地要去,要回来我

们上高中。”

陈安梅想了想:“行呀,妈。”

张风英:“金山子,金山子。”

金山子跑出来:“妈。”

张风英:“明天我们娘俩种菜去,家里还有些玉米卖了,能助就助点儿,能借再借点。”

金山子不高兴地:“妈,我们把脖子扎起来呀。”

5、山坡地

张风英和金山子你一下儿我一下儿地刨着地。

金山子:“妈,你真决定让梅娃子上学?”

张风英:“啊。”

金山子:“妈,你也别苦着自己。我们兄妹四个,就她一个上了学,为啥非得上高中不可。”

张风英:“你知道个啥?你爹活着就这个想法。”

金山子狠狠地刨着地。

张风英直起腰向东山头儿望去。

6、东山头儿

云飘雾漫。密密麻麻的原始丛林,鸟语蝉鸥。

陈安梅在陡峭的山路上走着。

一只松鼠在树上窜来窜去。

7、黄大爷家

几间低小的石板房,残破的石头院墙。

几只鸡站在院墙上,一条狗站在门口汪汪地咬着,向前扑着。

陈安梅拿着一个大木棍走过来和狗对峙着。

一个十岁左右,头发很脏的男孩子跑出来,陌生地盯着陈安梅。

陈安梅笑笑:“哎,你叫黄山山吧?”

黄山山把裤子提了提,跑进屋:“爷爷,爷爷,有人找您。”

黄大爷跑出来把狗打走,然后冲陈安梅一笑:“它不咬人的,屋里坐吧。”

陈安梅看看一边的狗:“爷爷,我是陈得荣的女儿。”

黄大爷叹惜地:“啊哟,陈老师,好人啊……他这一去,娃们就没学上了。”

陈安梅跟着爷爷进屋。

8、屋内

黑乎乎的屋子,灶上冒出浓烟。

黄山山抱过一个木板凳放到陈安梅的面前。

陈安梅:“爷爷,我是来问问,你们黄山山欠的那些学费……”

黄大爷果果地看着陈安梅,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9、门口

黄山山和狗玩着。

10、屋内

黄大爷拎出一个袋子,手抖动着:“家里啥也没了,就这点儿包谷。你提去吧。”

陈安梅呆愣了。

黄大爷陪着笑:“要不我给你背去?”

黄山山进来:“爷,背去了,我们吃啥?”

黄大爷把手一扬,打了黄山山一巴掌。黄山山摸着头。

陈安梅拎起袋子倔倔地走了。

黄大爷看着,喉结上下地滑动着,他走到灶前盛了一碗洋芋,坐下啃着。

突然,门口“咚”地响了一声。

黄大爷的嘴停了嚼动,向门口看去。

那个粮袋子被放在了门口上。

黄大爷愣住了。

他跑向门口向外张望,场子上只有黄山山和狗。

老爷爷木纳地站着,眼睛有些潮湿了。

11、陈安梅家

张风英麻利地涮锅、洗碗。

陈安梅没精打采地进了屋。

张风英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没要着呀?”

陈安梅往灶口一坐,一边往灶里填柴,一边说:“妈,跑了十几户,都说没有。”

张风英:“得,要不到,哪有这个道理,我们呀明儿再去。明个儿,我再去找找村长,让他帮忙想想法子。这活人也不能让尿给憋死了。”

12、学校教室

大牛、石头儿等十几个学生进进出出地闹着,教室门“咚”的一声被关住了。

几个调皮的在窗口上趴着。教室里的桌椅被他们弄得横七竖八,东倒西歪。

门又开了,村长进来,一看这阵势有些心疼地喝道:“嘿哎,嘿哎,你们这是干啥这是,反了天了,啊?”

教室里静了下来。

村长把一张三条腿的木桌子拎起来,放稳,手一放,桌子又哐啷一声倒下了。

孩子们乐了,哈哈笑起来。

村长斥责道:“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些桌椅都让你给整成啥了,还想不想上学。来来,你,还有你,来,都给我立起来。”

几个孩子乱轰轰把桌椅板凳立起来。

村长:“大牛儿,又是你带头千的坏事儿吧?”

大牛吸溜了一下鼻子:“不是我,是石头儿。”

石头从窗口跳下来:“村长,不是我,是大牛。”

村长跑上去揪住大牛的耳朵:“我就知道是你在带头做坏事。”

石头:“村长,大牛还说你坏话了,他说你是吃饭的村长。”

村长对大牛:“什么吃饭的村长,你小子,胆子不小。”

大牛笑着:“村长,你别揪我耳朵,你找不到老师给我们上课,就是吃饭的村长,全村都这么说。”

村长放开大牛,跑上讲台:“来来来,你们都给我坐好。”

大牛:“坐好干啥?”

村长:“让你坐好就得坐好。”

大牛:“老师让我坐好,我坐好,你又不是老师。”

孩子们哈哈大笑。

村长火了,把桌子“嘭”一拍:“都给我坐好了,反了天了你们。”

孩子们吓得不敢再闹了,一个个地上位坐好了。

村长:“你看你们。哪像个学生,这些桌椅都让你们搞得没胳膊没腿儿了,下年怎么上课?啊。”

“村长,村长。”教室外传来张风英急急的叫声。

13、教室门口

村长从教里走出来,孩子们也跟随着挤出来。

张风英一把扯过村长:“嘿哟喂,村长,四处找你呢,你一个大老爷们儿,在这儿跟孩子叨唠啥呀?”

村长:“这不,这不是这些孩子们在这瞎折腾嘛,看。桌椅就没胳膊没腿了。老陈要在哪用我管呀。”

张风英:“你呀,还是先管管我们家的事儿吧!”

村长:“啥大不了的事儿啊,急成那样?”

张风英:“这不是陈安梅考上高中了嘛。”

村长:“我知道,好事呀。”

张风英:“好啥好呀,家里没钱,你说这可怎么办啦?”

村长摸着头:“咋个办?”

张风英:“你是村长,你可得做个主。”

一群孩子围上来。

大牛:“婶儿,他是吃饭的村长,他连给我们找个老师都做不了主,哪能管上高中的事呀?”

孩子们哄哄大笑。

村长冲着大牛:“去,爬回屋里去。”

孩子们闹哄哄地叫着。

张风英把脸一拉;“大牛,大人说话儿呢,回屋去。别跟着瞎捣乱。”

孩子们不闹了,进了教室。

张风英着急地:“眼瞅着要上学了,你给拿个主意吧?啊。”

村长:“这钱的事儿,可不是个小数,我也没办法。”

张风英:“办法倒是有,你要说句话儿,兴许能成。”

村长:“啥办法?”

张风英:“他爹死的时候留下一个本子,全村的娃娃欠着我们家七百多块书学费。你说说,他爹五年的工资呢,这要是全要了回来,不就成了嘛。”

村长一惊:“有那么多?那去要呀。”

张风英:“要,你不说话要不了,陈安梅都跑好几天,一个子儿也没要着。”

村长为难地:“这事儿,村上也不好办,三提五统都收不了。”

张风英没有了希望,眼泪哗哗流出来:“你说我可咋办呀?”

村长想了想:“我倒有个办法,不知道行不行。”

张风英:“你说吧。”

村长:“西山那个王老大,家里没孩子,他不是找你好多次嘛,想要你们家小

莲子去当闺女,他前几天还找我,说是愿意出点钱的。”

张风英:“你,你怎么出这么个怪主意呀。这孩子说给人就给人呀。招了人家笑话。”张风英哭起来。

村长:“别、别,我只说说,你可别当真。”

14、一组镜头

河沟,陈安梅捧起水喝……

山路,陈安梅爬行着……

一户人家门口,门上了锁,陈安梅看看走了……

地头上,陈安梅和一个妇女说着什么,陈安梅失望地走了……

陈安梅的脚继续奔波着……

15、陈安梅家

一根垂直的绳子吊在屋中,此时。绳子正前后左右地晃动着,绳子拴着推小磨的木拐子,一双手握着拐子一推一拉地前后的移动着,小石磨随着木拐子的推动呼呼地转动。

金山子用力地拐着小磨,磨着玉米浆巴。

陈安梅满头大汗地跑进屋:“妈——妈——哥,我妈呢?”

金山子瞅了一眼陈安梅,不吭声儿,继续拐着小石磨。

陈安梅把手伸在金山子限前一晃:“哥,自打我考上高中你就不高兴。”

金山子:“你高兴,我可高兴不起来。”

陈安梅感到哥哥的情绪有点不对头儿,收起一张笑脸:“哥,咋的了?”

金山子的眼泪水忽然流了下来:“咋了?你给我们家惹祸了。”

陈安梅一愣:“哥,你说啥?我惹啥祸了?”

哥哥把拐子一扔:“啥祸?妈不要小莲子了,送人换钱给你上高中啊!你考上高中高兴吧,我们在家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高中,妈这两天都快急疯了。”金山子呜咽地哭起来。

陈安梅惊呆了,小石磨上的浆巴向木盆里“吧嗒吧嗒”地滴着。她看着不知如何是好。

弟弟金豆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陈安梅的身边,眼泪汪汪地央求道:“姐,你把小姐姐找回来吧?姐,姐?”

陈安梅明白过来:“金豆子,你在家看门儿,我和哥找她们去。哥,你哭啥,快点走啊。”

陈安梅,拉起金山子冲出屋。

陈安梅:“哥,妈走的是哪条道儿啊?”

金山子用手指着门口下山的逋儿:“这儿,这儿。”

16、村小学

一群孩子在不大的场子上闹哄哄地打架。

操场中。肥胖的大牛和石头儿对峙着,孩子们围了一圈儿。喊叫着。

大牛把石头儿打倒在地上。

孩子们哈哈大笑。

石头儿不服气儿,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拎了拎裤子,疯狂地追着大牛。

大牛奔跑着,想爬上场边的大树。石头追过来,大牛又折回来,正与跑过来的陈安梅和金山子撞在一起。陈安梅一愣,大牛顺势躲在陈安梅的身后,石头儿追上来,把沙土一下子打在了陈安梅的身上,她的脸上、衣服上顿时粘满了泥土。

陈安梅吼道:“干啥呢,这是?”

石头儿吓坏了。指着大牛:“大牛欺负我。”

大牛顽皮地:“是他打我。”

金山子跑上去一把抓住石头儿。扬起手:“你欠揍了,你!”

陈安梅拍拍头上身上土疙瘩:“算了,哥,他也不是故意的。”

金山子把手放下。

陈安梅:“哥,他们老师呢?”

大牛吸溜一下鼻子:“我们没老师,我们仨月没上课了。”

金山子:“我爹死以后,这学校就没有了老师。”

陈安梅看看荒凉的学校:“怎么这样呀?你们都别在这闹了,去找村长去,让他给你们找老师。”

学生们轰轰地围过来:“范村长说了,没有人来了,让我们到山外去找学上。”

石头儿:“上个月,有个老师来过,呆了一天就跑了。”

一个女孩子:“我妈说,人家吃不了我们这儿的苦。”

金山子拉拉陈安梅:“管这干啥,我们还是快点找我妈去。”

17、山沟口

张风英拉着小莲子走来。小莲子想挣脱妈妈的手。极不情愿的走着。

一个男人坐在路边的青石上张望着。

‘小莲子流着泪:“妈,您真的不要我了?”

张风英:“妈不是不要你,是让你去享福去。”

男人慢慢腾腾地站起来,看着小莲子。

张凤英拉着小莲子,踌躇了一下。还是指着男人:“叫爹吧。”

小莲子陌生地看着眼前的男人,眼里充满了恐惧。

男人把一卷钱递给张风英:“他婶子,这是一千块,你数着。我们可得把话说清楚,这孩子今后可是管我叫爹了,和你们陈家可没了关系。”

,张风英数着钱:“那是。你养她的小,她管你的老。”

男人拉上小莲子:“丫头,我们走吧,以后你就是我的亲闺女。”

小莲子哭着:“妈——我不去。妈——。”

张风英强忍住泪,颤颤地说:“去吧。啊!”

小莲子挣脱男人的手,跑回来抱住张风英的腿:“妈——”

张风英的心好像一下子碎裂了:“孩子呀,不是妈狠心呀,妈这可是为你好啊。”

小莲子求道:“我不去,妈——”

男人搓搓手不知怎么办。

张风英狠狠心:“你愣着做什么?拉走吧!这孩子说啥也是我身上的一块肉,你以后可得好好对着孩子,啊。”

男人点点头:“你放心,我吃个虱子少不了她一个大腿。”男人扯开小莲子的手,抱起小莲子走了。

小莲子乱踢乱打着男人,绝望地叫着:“妈——妈——”

张风英呆呆地目送小莲子消失在远处的路上。

18、路边一座新坟墓前

张风英走过来,呆呆地看了一会儿,然后捧起一把土压在坟头上,絮叨起来:“他爹,我今天了做一件对不起你的事儿,我把小莲子送人了。你可别怪我,我也没有办法了。人家给了一千块钱,梅子可以上高中了,这也是你最大的心愿。”

陈安梅和金山子慌慌地跑来:“妈——妈——”

张风英回过头,眼神木木呆呆地看着陈安梅。

陈安梅拍着张风英身上的泥土:“妈,小莲儿呢?你真的送人了?你怎么那么狠心啦?啊?”

张风英一句话不说,扭头就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陈安梅追上去拉住张风英:“妈!你就听我一句劝吧,小莲会恨的。”

张风英心硬地:“恨?恨娘,恨娘娘也养不活。”

陈安梅:“妈,我知道你想啥?我不上高中行了吧。你把小莲儿要回来吧。”

张风英挣脱陈安梅的手,继续走着,头也不回:“啥都别说,错了也是娘错的。”

陈安梅着急了,声嘶力竭地:“妈,我就是不上学,也不能把小莲送人吧?”她从衣袋里把通知书扯出来,一下子扯得粉碎,抛在了空中。

金山子愣头愣脑地:“妈,梅娃子把通知书撕了。”

张风英回头一看,惊怒了,跑回来,一巴掌重重地打在陈安梅的脸上:“你,没出息的丫头儿。你爹,你怎么向你爹交待啊。”

陈安梅不管一切地从张风英手上夺下钱,向小莲子离去的方向奔去。

张风英声嘶力竭地叫道:“你回来,你给我回来!”

陈安梅拼命追去。

张风英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金山子看看张风英,在地上转动好几圈,然后细心地拈着撕碎了的通知书纸屑。

19、深山谷的路上

一双脚狂奔。

陈安梅:“小莲子——小莲子一”

被男人拉着的小莲子发现了姐姐。拱命地挣脱男人的手哭叫着:“姐——姐——”

一双脚狂奔。

另一双脚狂奔。

小莲子扑向陈安梅。

陈安梅紧紧地抱住她:“小莲子呀。”

小莲子:“姐,救救我,我不要去。”

陈安梅哭着:“不去。说啥也不去。”

男人跑回来:“这是怎么了,不是说好了。”

陈安梅看看男人,把钱往男人手上重重地一丢:“叔,你回吧,这事儿不成。”

男人看看手上的钱想说什么。

陈安梅拉上小莲子扭头走了。

男人失望地站在那里。

20、玉米地

咔,一刀子砍倒一棵玉米。

咔,一手撕下一个玉米棒子。

金山子,陈安梅、金豆子、小莲子一起在那儿砍玉米。金豆子拿着一个生玉米啃着。

陈安梅手脚麻利地剥着玉米,看得出,这些玉米还很嫩,没到真正收获的季节。

陈安梅:“哥,上不上高中也不是做工作的事儿,关键是没钱,我总不能眼看着妈把小莲子卖了供我上学吧,这是啥年代了,人家不笑话我们?”

金山子把砍倒的玉米提溜过来丢在陈安梅面前:“妈要这样也是一片好心。”

陈安梅:“哥,我出去打工,你在家好好种地,最起码不能饿肚子吧。”

金山子:“你真决定了?”

陈安梅:“哥,我也不是小孩子。”

小莲子和金豆子把玉米往篓子里装。

村长和张风英走来。

村长一看还没长足的玉米被砍了,心痛地:“玉米还没长足呢,怎么就砍了,家里没粮了?”

张风英点点头。

小莲子:“村长,我们家半个月了,每天只吃一餐饭。”

张风英一巴掌打在小莲子嘴上,斥责道:“小孩子怎么那么多的话儿?”

小莲子吓得不敢说话儿了。

村长钻进玉米地,走到陈安梅跟前:“安梅呀,你妈还是想让你上高中,这不上吧有点可惜了,再想想办法吧。”

陈安梅:“村长,我呀跟你说,我特想上,这不是没钱嘛。我决定了,不上。”

张风英眼泪水止不住:“你说这过的叫啥日子。”

陈安梅:“妈,我出去打工,没准还能上夜校什么的。”

村长叹口气,走了。

21、村长家

村长坐着闷闷地吃饭。

村长妻子把一桶泔水拎出去,倒掉,然后进屋来,放下泔水桶,发现狗蛋不在饭桌上,一边解着围腰一边朝门外叫;“狗蛋儿,狗蛋儿,吃饭。”

村长:“这孩子玩疯了。没事让他下地干活去。”

村长妻子:“他多大呀?干活。”

村长:“你看他把木桶上的铁环都下了,天天玩铁环。”

村长妻子从门里朝院里看去。

院子里,狗蛋推着铁环拼命地奔跑着。

村长妻子:“要不下年让他上学去?”

村长:“上学,上个球学。哪来的老师。”

村长妻子:“你不是找了乡上了么。”

村长:“穷地方,谁来?”

村长妻子坐下来,端起一碗饭吃一口。突然想起什么:“哎,你不是说陈安梅不上高中了嘛。”

村长盯着妻子:“哦。啥意思?”

村长妻子:“她不能教呀?”

村长好像早有了这种想法儿:“哎,让我琢磨琢磨。”

村长妻子嗔道:“就你那死脑子,能琢磨出个啥?”

村长把碗一推:“家里还有粮食吧。”

村长妻了:“咋了?”

村长:“你去,装二三十斤去。”

村长妻子:“做啥这是。又想吃里扒外。”

村长:“你听我说,陈安梅家断炊了,我呀送点去,顺便做做她的工作。陈安梅说了,要去打工,她要是走了,你说孩子们不得全完了。”

村长妻子站起来:“瞧你这村长当的。”

22、山路上

村长背着一袋粮食走着,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

23、陈安梅家院子

一家人坐着剥着玉米。

几只鸡在小莲子手上抢着。

村长汗流浃背地跑来,把粮食放到地上:“风英,你们家没粮了,先吃着。”

张凤英站起来感动地:“村长。这是怎么说呀。金山,快给村长装烟去。”

金山子跑进屋。

陈安梅把板凳挪过来:“村长您坐。”

村长坐下开门见山:“梅娃儿,我来呢,是有事和你商量。”

陈安梅指指自己:“和我?”

村长:“是这样,你看呢,你爹走了以后,村里娃们儿就没人教了,外面的老师都不愿进大山里来,全村也找不出一个文化人,如果你决定不上高中,我想请你到村里当老师。你看咋样儿?”

陈安梅摇摇头。

金山子把烟递给村长:“我反对。村长,我爹教了那么多年书,啥得也没有。还给全村学生出了七百多块呢,可我们家里饭都没得吃。你再让我妹妹去教书,那不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嘛。”

小莲子:“我也反对。”

村长:“风英,你拿个主意吧。”

张风英一言不发。

陈安梅:“村长,教书的事儿就算了吧,我也教不好,也不想走我爹的老路。”

村长把头低着“嗞嗞”地吸着烟。

张风英:“村长,这事呀,你先别急。容我们娘儿们再商量商量行不?”

村长:“行,那我先走了,想好给我一个话儿。”然后起身走了。

张风英把村长送到院门口:“村长,这粮食你还是拿回去吧,你们也不宽裕。”

村长:“吃着吧,吃着吧。”

张凤英跑回来:“梅子,真上不了高中,你妈也省了事儿,不行,你就教书吧。你现在还小,打工妈不放心,先教着,说不定还能把你爹的欠款收回来,啊。”

陈安梅:“妈,你都想些什么呀这是?”

张凤英颤声地:“要是你爹,他也会让你教书。”

陈安梅心里“咯噔”一下,惊愕地睁大眼睛看着张风英。

24、学校

村长和陈安梅走来。

村长打量着破旧的教室,在操场中站住:“安梅呀。学校呢就是这个条件,有啥困难慢慢解决,从今天起,这里就交给你。往后你就是孩子们的头儿。”

陈安梅有信心地:“村长,你放心,我会把孩子教好的。不过我只教半年,说一不二,你可得说话算话。”

村长:“算话。过年的时候我们约定到期,你走我不拦着你。”

陈安梅:“一言为定?”

村长:“一言为定。”

陈安梅:“那行,九月一号我们按时开课。你可得给学生说好,我可没有钱让他们欠着。还有,欠我爹的钱也得牧。”

村长:“那是,那是。”

村长走了。

25、教室

金山子提着几个刚编好的竹格子跑来。

陈安梅摆弄着桌椅,打扫屋子。

金山子“哐啷哐啷”地把竹格子往窗口上钉。

金山子:“梅子,你可要把爹的钱收回来。”

陈安梅:“哥,我看够呛。能收,爹也不会让他们欠着。”

金山子:“梅子,你可得用把力,妈为啥让你教书?”

陈安梅:“为啥?”

金山子:“收回欠着的钱呀。”

陈安梅看着金山子,半天不说话。

26、核桃沟

空荡荡的大山谷。远远传来学校的钟声。

画外,村长遥远的喊叫声:“各家各

户都听着,村小学复课了,上学的孩子带足学费报名了。各家各户都听着,村小学复课了……”村长的声音重复着,渐渐的变小。

“上学了——上学了——”小孩子们的画外音密密麻麻地传来。

东山头儿、西山头儿、南山头儿、北山坡的山路上,三三俩俩的孩子奔跑着。

一双双奔跑的脚。还有的是打着光脚板儿的。

27、教室

室内规整了,窗口糊上报纸。

黑板上写着:“欢迎同学们!”破旧的黑板边上贴着课程表。黑板的顶上,红纸上写着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孩子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他们看着新来的老师议论着。

讲台上放着一摞新课本。

陈安梅手上拿着那个欠账的本本,数着到校的学生,然后走上讲台,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

陈安梅:“同学们好!”

同学们:“老师好!”

陈安梅:“大家都坐好。从今天起,我是大家的新老师。”

孩子们哗啦啦地拍响了巴掌。

陈安梅:“先请大家报一下自己的姓名好不好?”

同学们:“好。”

陈安梅指指第一排的石头:“来,从第一排开始。”

石头儿站起来,手一举:“我叫李石头儿。”

狗蛋儿:“我叫范狗蛋儿。”

同学们哈哈大笑。

陈安梅:“报大名儿。”

狗蛋儿把头摸摸:“大名呀?哦。大名叫范新乐。”

大牛嘻皮笑脸地:“我叫张大牛。”

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举手报着。

陈安梅一边看着学生报姓名。一边翻着那本欠账单:“张大牛,你还欠着我爹三十七块五毛钱。对不对。”

张大牛摸着脸:“不对。是三十七块。”

陈安梅:“怎么不对,这上边写着三十七块五。”

张大牛:“开始是欠着三十七块五,后来,我还了五毛。”一

陈安梅看看本子:“嗯,这是减了五毛钱。马云,谁是马云,马云欠着七十一块。”

石头说:“马云不上了,他爹不让她上。”

陈安梅:“石头,你欠着五十八块五,对吧?”

石头儿点点头。

陈安梅:“带了吗?”

石头儿:“没有。”

陈安梅:“这样吧,今天我们要发新课本,请带了学费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举手的学生不到一半。

陈安梅一愣:“张大牛,村长不是说了带学费嘛?你怎么没带?”

张大牛站起来:“我妈说没钱。”

陈安梅:“没钱?没钱怎么买书本。”

张大牛想了想:“老陈老师原来没钱都发书本。”

陈安梅问石头儿:“你呢?”

石头儿:“我妈说了,等我爹过年回来才有学费交。”

陈安梅:“这样吧,带了学费的,上来交,先领书。”

一些学生闹哄哄地圈上讲台。

大牛吵闹起来;“老师,我们也要书。”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求道:“老师,给我们发书吧,老师给我们发书吧。”

陈安梅:“没学费,不发书。”

大牛没精打采地向门口走去。

28、教室门外

黄大爷领着孙子黄山山站在门口,他的脸好像很久没洗过了。又黑又粗。

大牛跑上去拦在门口上。高声地叫喊:“老师说了,没有钱不能上的。”

黄山山躲到爷爷的背后。

陈安梅出来:“黄爷爷。”

黄大爷摸着黄山山的头,木呐地笑笑:。孩子听说能上学,闹着要来。“

陈安梅:“爷爷,带了学费了?”

黄大爷不好意思地:“钱啦?我们没钱。”

陈安梅,呆立着,不知怎么回答。

黄大爷颤悠地对黄山山说:“我就知道不能上,可你这孩子闹的……我们回吧。”拉着黄山山往回走。

黄山山:“我想上嘛。”黄山山回头看着。

陈安梅想了想,追了几步,但又站住了。

29、陈安梅家晚上

油灯下,陈安梅静静地想着什么。

30、教室晨

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六七个学生。

陈安梅走进教室,她看了看学生,问:“怎么就来了这几个人?谁知道,大牛、石头都干什么去了?怎么不来上课?”

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老师,大牛他们在河沟里打水打仗。”

陈安梅不解地:“打水仗?”

女孩子:“他们说……他们说,老师不发课本,他们不上了。”

陈安梅生气地跑出教室。

31、河沟里

七八个孩子哈哈地笑着叫着打着水仗。几个孩子的头上,衣服上全湿了。石头和大牛互相追来跑去,用小枪喷向对方。

大牛水枪中的水没了,他跑到沟边把枪伸进水里。水枪在水里吸着水,他站起来正要往石头身上喷水,突然呆住了。

陈安梅用一双严厉的目光盯着大牛:“给我拿来!”

大牛把水枪放到背后:“我不。”

陈安梅伸手把枪夺下来,“啪”地扔在地上:“你,为什么不上学?”

大牛看着陈安梅不说话。

陈安梅:“说,为什么不上学?”

大牛:“你不发课本嘛我上学。”

陈安梅:“我发课本你得交钱。”

大牛:“我没钱。没钱我不上了。”

陈安梅愣了半天。然后抓住大牛:“走,都给我回教室去。学费不交还敢跟老师讲条件。”

几个孩子一声不响地跟陈安梅走着。

32、教室

陈安梅把两本新书发给了大牛,石头,叹口气说:“有了钱就给老师拿来。”

同学们欢呼起来:“老师太好了,老师太好了。”

一本又一本的书发到孩子的手中。

书发完了,陈安梅却呆呆的坐在哪里。

孩子们围上去:“老师,老师。”

“你怎么了?”

“老师……”

陈安梅的眼泪流出来。

大牛的脸上没了笑意,他跑到坐位上把自己的书本拿过来放到陈安梅的面前,没交钱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也把书本还了回来。

陈安梅被孩子们的行为感染了,她有点愧疚地:“拿回去吧,没有课本老师怎么给你们上课。”

33、黄山山家

陈安梅:“爷爷,让黄山山上学吧。”

黄大爷回过头,木呐地看着陈安梅,脸上笑得像哭:“上学?”

陈安梅:“没钱也要上。”

黄大爷乐了:“哎嘿哟,这可好。”

陈安梅拉着黄山山走了。

34、陈安梅家晚上

张风英:“梅子,你爹的账单收了一些吧?”

油灯下,陈安梅不说话,翻开本子在上边记着。

张风英跑来拿过账本:“学生又欠账了?”

陈安梅把课本翻看看:“妈,今年的也有一半欠着。”

张风英:“哎哟,这不是贴血本嘛?”

35、学校晨

孩子们的歌声在山谷中回荡。

教室门口,陈安梅在门口扫地。

歌声唱完了。

陈安梅推门走进去。

36、教室

陈安梅一个一个查看作业:“狗蛋儿,看看你写的。”

狗蛋儿拿过本子:“老师,拉屎的屎我不会写。”

大牛哈哈大笑。

陈安梅跑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屎”字。又走到大牛跟前:“张大牛,你的呢。”

张大牛嘻皮笑脸地:“老师,我做了。”

陈安梅:“拿来看看。”

张大牛:“我没本子。”

陈安梅:“本子呢?”

张大牛:“我没钱买嘛。”

陈安梅:“你站起来,没本子你说做了,骗老师呢你。”

张大牛站起来,不笑了;“我做了嘛。”

陈安梅;“在哪儿,要是拿不出,你明天就别想进教室了你。”

张大牛:“我做在石头上了,在场子上的石板上。”

陈安梅扯起大牛:“那我也得看看去。”

37、场子上

陈安梅扯着大牛来到场子上:“说假话你?在哪儿?”

大牛指着:“那儿呢,那儿呢。”

场子边上一个青石板上,写着几个很整齐的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陈安梅异样地看着大牛,心里有些感动:“这是你写的?”

大牛:“嗯,我没本本时每次都做在这上边写,是老陈老师叫我这么做的。”

陈安梅放开大牛呆呆地看着,想着什么:“大牛,把同学都叫出来吧。”

陈安梅挪过石板儿,仔细的看看,掂量着。

大牛的声音:“出来,出来,老师让你们都出来。”

学生们围过来。

陈安梅站起来:“大家排好队,跟我走。”

同学们排成长队。

38、空旷的河谷

孩子们叫着,奔跑着……

39、河谷石板厂

这是一个天然的石板材料场子,一个大爷在那儿凿石板儿。

陈安梅带着孩子们走来:“大爷,这石板儿能开得再薄点嘛?”

大爷:“能,做啥用?”

陈安梅:“写作业用。”

大爷呵呵一笑:“是给这些孩子的吧?”

陈安梅点点头儿。

大爷:“我给你凿几块你看看,要多大你说说。”

陈安梅:“你看着做吧。”

孩子们乱哄哄跑去找着自己喜欢的石板。

陈安梅:“大家都听着。每人选两块儿,让大爷帮着修修,以后没钱买本本都用这个做作业,听到没有。”

孩子们快乐的高叫:“听到了。”

大爷:“丫头儿。你真会想法子,这石板儿写字还真管用。”

孩子们来来往往地搬着。

大爷一块儿一块儿地选着,修着。

陈安梅帮着大爷,脸上露着兴奋。

又黑又亮又光滑的小石板渐渐地码成一个小堆儿。

40、山脊上傍晚

山脊上,孩子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往回走,肩扛背驼的全是方方正正的小石板儿。

石板。

笑脸。

一幅幅美丽的剪影。

陈安梅的声音:“大家都小心点,别摔了跟头。”

大牛的声音:“老师,以后我们不用花钱买本本了吧?”

陈安梅的声音:“等有了钱,还是要买本本。”

41、学校

大雨中,教室里传出陈安梅带领孩子们读课文的声音,老师一句孩子们一句。

越下越大的雨,打在屋顶的石板上。

42、教室里

孩子们整齐地坐着,每个人面前整齐地摆放着小石板儿。

狗蛋儿正在用小石子在石板上写着“春”字。

陈安梅手上拿着教课书看着狗蛋写完,狗蛋看看陈安梅,陈安梅点点头。

一个女孩子写着“4+5=”,但算来算也不明白等于几。

陈安梅看着她,轻声地说:“自己好好想想。”

女孩子看着陈安梅数着手指头,然后写下“4+5=9”。

陈安梅高兴的点点头。

一个大雨谪带着泥砸在陈安梅的教课书上。陈安梅下意识的看看屋顶。

屋顶上破了好几个大洞。

“老师,漏雨了,漏雨了。”学生们惊叫起来。

教室里到处都响着哗啦啦的漏雨声。

陈安梅拿起一块白色塑料薄膜撑开:“来,都过来,把书拿过来,在下边躲躲。”

大牛和几个孩子跑过去把塑料薄膜撑了起来,学生们一个一个地钻在了下边。

陈安梅看看屋顶,搬起屋角的长木梯跑出教室。

大牛追出。

43、教塞外

大雨中。陈安梅顺着楼梯爬上屋顶。

大牛钻进雨地:“老师,你小心点儿。”

44、教室里

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屋顶。

屋顶上的洞一个一个地被挪动的石板盖住了。

渐渐地,屋里停止了雨漏。

孩子们扔了塑料薄膜,跳跃着欢呼起来:“老师太了不起了,老师太了不起了……”

陈安梅和大牛走进来,水淋淋地站在孩子们的面前。

孩子们跑上来,和陈安梅拥抱在一起……

45、河谷

山洪湍急地翻腾着。

陈安梅带着放学了的孩子们走来,她看看河谷,把脚停住了。

要过山谷的孩子们看着陈安梅:“老师,怎么办呀?”

陈安梅迟疑地:“走吧,到老师家吧。”

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

46、陈安梅家

陈安梅带着十几个孩子走回来。

张风英站在门口不解地看着陈安梅:“天都要黑了,怎么把孩子们带回来了。”

陈安梅:“妈,过不了河了,让他们来借一宿吧。”

张风英看着陈安梅一身湿衣服心疼地:“怎么全湿了,快换换吧。”

陈安梅招呼着孩子们:“都进屋吧,进屋看书。不准闹,老师给你们做饭吃。”她拉过张风英,“妈,家里粮食还有吧,多做点,这孩子们中午还没吃呢。”

张风英热情地:“有。”张风英一边进屋一边响亮地叫起来:“金山子,上小磨儿,磨玉米。小莲子,生火。”

一家人迅速地忙碌起来。

金山子架起了小石磨儿,张风英把玉米倒上去。

小石磨欢快地转起来。

孩子们围了一个大圈儿推着挤着看金山子磨玉米。

陈安梅梳着头发跑过来:“大家别挤了,唱个歌吧。我起个头儿,大家一起唱好不好。”

同学们:“好!”

陈安梅打着手势:“我们是共主义接班人,预备一唱。”

孩子们整齐地唱起来,歌声在屋子回荡着。

金山子欢快地磨着玉米,小磨呼呼地转着。

张风英乐了,跑进屋儿(口邦)(口邦)地跺起青菜。

灶堂上小莲子把火烧得很旺,锅里冒出腾腾热气儿。

金豆子跑过去拉住陈安梅:“姐,你给妈说说,我也上学吧?”

陈安梅:“行。”陈安梅跑进屋,“妈,我帮你吧。”

张风英乐呵呵地看着陈安梅:“行,你丫头行,把这帮孩子们教得多听话儿。”

陈安梅:“妈,教完这半年,我呀说啥也不教了,我这一年的工资还不够他们欠学费。你养我读书,你还养着我教书呀。”

张风英:“那倒也是,给村长说说,让他帮你要。”

47、核桃沟

秋天,满山红透的枫叶绚丽多彩。

山路上,陈安梅走着。

走动的脚是一双解放鞋。鞋子已经补了好几次,但前边还是破了一个洞。

这双脚渐渐变成了一双穿草鞋的脚,脚下是厚厚的积雪。

48、学校

冬天,积雪的场子上空荡荡的。

陈安梅背着背篓立在场子中,她好像在决定着什么。

这时,一群打工的青年走过来,他们嘻嘻哈哈地笑着。他们的穿着全是西装,虽然背着大包小包还没脱掉农村人的那种气息。但这足以让陈安梅十分羡

慕。

陈安梅看看自己身上的破衣服,又看看脚上的草鞋,有点无地自客。她把脚用力的埋进雪堆里。

青年们好像没有注意陈安梅,径赢地走了。

陈安梅看了一眼学校。在看看手上的那个记着学生们欠账的本本,坚定地走了。

49、积雪的山路上

大山谷,一片雪海,纯洁无比。

陈安梅背着背篓走着。

路边上长着密密麻麻的红色野梨果,给白色的雪印上一些色彩和生机。

村长从山上走下来:“陈老师。”

陈安梅:“村长,你不是出山开会了嘛。”

村长:“啊,开完了,我给你带奖品回来了。”

陈安梅:“我有啥奖品呀。”

村长放下背篓:“村里娃们这半年你教得好,说是成绩全乡有名哩。”

陈安梅高兴地:“真的呀,我可没想到。”

“教育站表扬你了。这是奖品。”村长从背篓里拿出一双解放鞋递给陈安梅。

陈安梅惊喜地看着,突然想起什么:“村长,村里工资啥时兑现。”

村长:“等我要要吧。打工的都快回来了。”

陈安梅:“学生还欠着二百多块学费,你也帮我说说吧。过了年,我得出去打工。”

村长:“打工?不能接着教啊?”

陈安梅摇摇头,向山上爬去。

村长看着陈安梅走去:“唉,你再想想,村里明年还是没有老师来哩。”

陈安梅没有回头儿。

村长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雪地上。

50、陈安梅家

多了一丝过年的喜气。

金山子用力地拐着小石磨,张风英把泡涨了的黄豆一勺接着一勺地喂在小石磨上。

磨子下面的大木盆里,磨好的豆浆慢慢地蠕动着。

张风英喊叫:“小莲,加大火,就要烧豆汁儿了。”

陈安梅跑出来:“妈,过年没肉吃咋办?”

张风英呵呵一笑:“梅子,穷也是年,富也是年,将就着过吧。”

金豆子跑过来:“妈,我想吃肉。”

张风英:“去,只知道吃。”想了想,进了里屋。

51、出山的雪路

陈安梅拿着那双新解鞋奔跑着。突然她脚下滑了,摔了一跤,手上的解放鞋摔出很远,她站起来,捡起解放鞋又向前走。

52、山外的集镇上

街道上人群涌动,摆满了各种年货。

陈安梅走到一个肉滩前:“大叔,这肉换不换。”

卖肉的大叔:“用啥换?”

陈安梅把鞋子递过去:“新鞋。”

卖肉人看看摇摇头。

53、陈安梅家

张风英把点了石膏的豆腐往筐里倒,然后拎起四周的白布盖上:“金山子,来,把它抬出去压上。”

金山子帮着张风英把筐子抬到屋外的木椅上,然后用一扇石磨压上过水。

陈安梅拿着那双解放鞋没精打采地走回来。

金豆子:“姐,你买新鞋啦?”

张风英回过头:“新的?”

陈安梅:“这是乡教育站奖的,想拿去换肉,可是人家不换。”

张风英:“不换就不换,留着,你出门打工也不能穿草鞋。”

陈安梅:“哎。”

54、核桃沟

天晴了,阳光照在白雪皑皑的山谷里。

过年了,远远地传来鞭炮声。

55、陈安梅家晨

陈安梅收拾好行李准备出门了。

张风英叮嘱道:“路上安全点,到了西安找不到活就回来。”

陈安梅:“妈,我同学在那儿,我找她去。”

陈安梅拿出新解放鞋:“妈,这鞋你穿吧,去年教半年书,也没给您挣下一分钱。”

张风英:“你拿上吧,你看你脚上的鞋都破成啥了。”张风英把鞋装进陈安梅的背包里。

陈安梅:“妈。那我走了,他们都在后山等我了。”

张风英动情地:“有了工作就捎信,啊!”

陈安梅:“知道了,妈。”

56、陈家屋外晨

陈安梅走了。

张风英、金山子、金豆子、小莲子站在门口目送。

57、宽阔的山脊

蓝天白云下,宽大雄浑的山脊,山脊上,一条明晃晃的山路蜿蜒通向谷底。

一群男女走来,陈安梅夹在其中说说笑笑地走着。

58、核桃沟

大牛,一边叫喊一边在路上拼命地跑着:“陈老师打工去了,陈老师不教我们啦……”

石头听到叫声,放下吃饭的碗,从家里跑出来……

狗蛋儿听到叫声。扔了铁环向山上奔去……

一个女孩子在地上抓石子,听到叫声站起来就跑……

59、山路上

大牛、石头儿、狗蛋儿等一群男孩子,还有七八个女孩子在山路飞快地跑着。

60、陡峻的山道上

村长也在跑着,他屁股上挂着烟锅没命地晃荡着。

61、宽阔的山脊上

陈安梅和一群打工男女爬上来。

陈安梅回头看看核桃沟,然后继续走着。

62、越来越陡的山道上

村长手脚并用地向上奔爬着。

63、山脊上

村长上气不接下气地爬上来,大口地喘息着。

他向远处看去,路上没有了行人,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失望。

村长慢慢往回走几步,把一堆雪踢向空中,突然,他又转过身,加速向山谷下奔去。

64、空荡荡的大峡谷

陈安梅背着大包和同伴们欢快地走着,突然,她停了脚步,吃惊地看着前方。

孩子们满脸的泥和汗,一字排开拦在山谷口的路上。

同行的青年看着陈安梅。

陈安梅走上去。

孩子们用不同声音喊着:“老师。”“老师!”“老师……”

陈安梅:“你们都回吧,老师是代课的,说好教你们半年的。”

大牛:“不是。你就是我们老师。”

孩子们小声附和着:“你就是我们老师。”

石头:“老师,你不能走,你走了我们又会没老师。”

陈安梅:“不会的,村长会找老师的。”

狗蛋儿:“我爹说了,找不到老师。”

陈安梅:“会的,你们都回吧,啊。”

“梅娃子——梅娃子——你等一下——”

陈安梅吃惊地回过头。

村长跑下来,跑得太急,一头栽倒在地上。

陈安梅:“村长?”她丢下包跑过去。

村长爬起来,汗水淋淋地看着陈安梅。

陈安梅停住脚步,又往回走。

村长急了:“你等等。”

陈安梅看看村长,背起大包坚定地走了。孩子们想拦住她。陈安梅越过去。同伴们也跟着走了。

村长急了:“一年,就一年,你教一年,我就找好老师了。”村长失望了,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呆呆地看着走远了的陈安梅。

陈安梅的身后,孩子们大哭起来。

大牛恨恨地大叫:“陈老师——你回来吧——”这声音在大山谷震荡。

大牛呜呜地哭起来。

陈安梅的脚步渐渐地慢了,她回过头吃惊而又感动地站在那里,眼睛里闪动着泪花。她迟疑良久,然后向孩子们走来。

打工的同伴们惊异地看着陈安梅。

村长的脸上,渐渐地变得平静了。

孩子们乐了,叫着:“老师——”飞快奔过去,扑向陈安梅。

65、学校

一个不大的石滚子在一双手的推动

下滚动着。

金山子把石滚子放到操场的中间。

陈安梅把一根长长的竹竿立起来,插到石滚子中间的眼洞里。

金山子用木屑子将竹竿卡牢。

陈安梅用手晃晃:“哥,行,怪稳当的,开学的时候就能让孩子们升旗了。”

金山子不解地问:“升旗?升啥旗?”

陈安梅咯咯一笑:“哥,升国旗,你咋啥都不知道。”

金山子:“我又没上过学,我哪里知道。”

陈安梅:“哥,你要想念,我教你?”

金山子:“现在念,那不丢死人了。”

陈安梅:“哥,念书丢啥人呀。”

金山子:“我小时想上,我爹不让,说没钱。你还是教教小莲儿、金豆子吧。哎,梅子,说好出去打工,为啥还要回来教书?”

陈安梅:“哥,我要是狠心走了也就走了,可这一个村的孩子不得完了。”

金山子看看陈安梅,叹惜地:“你呀,有点像我爹。”

66、村长家门前

一个很粗的木桩树起来,重重插在地上。

一把大铁锤抡起来,高高地落下,大锤砸在木桩上,发出了“咚”一声响。

木桩的下部钻进了土里。

几个村民打着猪圈桩,村长抱着一抱砍好的木桩跑过来。

陈安梅走来:“村长。”

村长回过头:“陈老师,开学的事儿都准备好了?”

陈安梅:“好了,我是来问问,我们村还有多少孩子没上学。”

村长放下木桩:“这个,还有十来个吧,都不愿意上。”

陈安梅:“村长,我有个想法儿,你看成不,我想把这些孩子都找到学校去。”

村长:“不愿上的就算了吧。啊。”

陈安梅:“那可不行,村长,反正一个也是教,两个也是教。”

村长:“没上的八成是没钱交学费,你怎么让她上?”

陈安梅笑笑:“上了再说吧。”

村长:“那你看着办吧。”

陈安梅:“那我走了。”

村长:“坐会再走吧?”

陈安梅:“不了,村长。”

村长看着的背影点点头,乐了。

67、马云家

白云深处的人家。

陈安梅气喘吁吁来到门口。

大门锁了。

陈安梅四下看看,向场子边上的晒架走去。

竹席上晒着核桃,陈安梅伸手摸摸。

68、山窝子

地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马云在地里忙着丢洋芋。她小手上的皮肤又黑又粗糙。

马云的妈妈忙着挖地窝儿,马云的父亲睡在地头上呻吟着。

陈安梅走过来,马云好奇的看着。

马云妈妈:“看啥呢,快点丢吧。”

陈安梅:“大婶,种洋芋呢。”

马云妈妈抬起头,陌生地:“你找我?”

陈安梅:“大婶,我是学校的老师,让你们家的孩子上学吧。”

马云妈:“嘿哟,屁股都遮不住了还上学呢。”

陈安梅接过马云的筐子一边丢洋芋一边说:“她还小呢,还是去念念吧,长大了也有点文化。”

马云异样地看着陈安梅,一只手在头发上理着。

马云妈看看陈安梅:“马云是个女孩子,他爹呀没打算让她再上学。”

陈安梅:“你帮着做做工作嘛,马云在家也做不了啥。”

马云妈喊:“他爹,你过来。老师来找马云上学呢。”

马云爹按着胃跑过来:“谁说马云不能做啥,帮着下山拎水,帮着种地。老师。你就别打马云的主意了。你回吧。我们马云不上学。”

陈安梅:“大叔,让孩子读点书长大有好处呀。”

马云爹不理解地:“我见过摧工摧粮的,就没见过摧上学的,你们不就是为了那点学费嘛。”

陈安梅:“大叔,不是呀,你误会了。”

马云爹:“啥误会不误会?本来就是。”然后又呻吟起来。

陈安梅:“上学交的那点钱是买书本了。不是老师用了。”

马云爹:“你也别给我讲道理。女孩子上学有啥用。我听说,陈老师家的姑娘考上了高中,结果呢?还不是出去打工。”

陈安梅一愣;“大叔,你说的就是我。”

马云爹傻了,看看陈安梅,好半天才摆摆手:“回吧,我们家闺女不上。”

陈安梅放下竹筐失望地走了。

69、下山的路上

陈安梅脚步有些沉重地走着。

在她脚下的山洼里有几户人家,陈安梅把脚停住向人家门口看去。

70、一户人家的门口

一个年轻妇女和陈安梅聊着。

妇女一边择着青菜一边说:“我是想让孩子上学,可这一时半会儿没学费。”

陈安梅:“大姐,没钱也能上,你家有核桃呀、鸡蛋呀交一些,到时我带孩子们出山去卖。卖多少给你算多少。”

妇女高兴地:“那可好,那我让孩子上吧。”

陈安梅高兴地站起来:“大姐,你真开明,那我走了,记住后天就开课。”

71、学校

升起仪式正在进行。

陈安梅挥着手,孩子们整齐的唱着国歌。

大牛、狗蛋儿、石头和一个女孩子牵着国旗歪歪扭扭地走到旗杆下。

学生的队列里明显多了一些新面孔。

国旗渐渐地升起来。

一张张孩子的脸很幸福地唱着。

陈安梅看看旗杆,红旗已飘扬在竹竿的顶上。

国歌唱完了,孩子们拍着巴掌欢呼起来。

72、教室里

孩子们闹哄哄地挤进来。

陈安梅:“同学们,新学期开学了,老师欢迎你们!”

学生大声地:“老——师——好!”

陈安梅:“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请带了学费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一部分孩子把手举起来,一部分孩子低着头。

陈安梅数着:“请大家都把头抬起来,听老师说。有学费的一会儿上来交,没有的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想办法。有什么办法的请举手发言。”

一个男孩:“老师,我拿洋芋蛋儿换行不?”

陈安梅:“这是一种办法。还有呢?”

大牛:“我妈说了,等鸡蛋下了就交。”

陈安梅点点头。

一个女孩子站起来:“我们家有柿桃,可以卖。”

陈安梅很赞成:“说得好。同学们,没有学费老师就买不回课本。今天同学们回去后,给家长说说,有核桃带核桃,有鸡蛋带鸡蛋,有草药的更好。明天我们一起出山去换书费好不好。”

同学们一齐回答:“好。”

73、大峡谷

太阳刚刚爬上山头,大峡谷里空旷明丽。

陈安梅和孩子们都背着小背篓在大峡谷里走着。

峡谷的小河边,一个个小背篓倒映在水中。

一双双脚走过小河的石步子。

一张张孩子的脸上淌出着汗水。

孩子们的歌声在山谷中响起来。

74、集镇的路口

陈安梅和孩子们走来。

第一次见到集镇的孩子们欢呼着。奔跑着。

75、集镇中心的街边上

集市上的叫卖声不断传来。

孩子们摆起了长长的地摊,过往的行人走着,谁也没有注意这些孩子们。

陈安梅招呼着:“大叔大妈你们买吧,这些都是最好的核桃。”

有人看看走了。

一位老人蹲下来。看着大牛背篓里的核桃:“嗯,不错。”

大牛指着:“这全是。”

孩子们都往过挤,老人搬过几个小

背篓看看,摇摇头,走了。

孩子们睁着大眼睛看着走开的老人。

陈安梅想了想:“大家叫吧。一起叫,卖核桃。”

孩子们乱哄哄地跳着叫起来:“卖核桃——卖核桃——”

叫声效果不错,立即吸引了很多人围过来。

一个贩子跑过来看看:“这要多少钱。”

陈安梅:“五毛一斤。”

贩子:“三毛。三毛我全包了。”

陈安梅摇头。

贩子走了。孩子们又叫起来:“卖核桃——卖核桃——”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看着乐着。

一个年轻的汉子跑过来,看着这些小背篓和孩子:“都是学生吧。”

陈安梅点点头。

汉子:“你是老师?”

陈安梅点点头。

汉子:“哪个村的?”

陈安梅:“核桃沟。”

汉子:“怎么带着孩子卖核桃?”

陈安梅:“他们都没有书本费。”

汉子从身上掏出钱:“这些我都要了”

陈安梅感激地看着汉子。

孩子们一下子欢呼起来。

76、商店里

陈安梅带着孩子们闹哄哄地走进商店。

孩子们看着商店里学习用品有点眼花。

陈安梅从背篓的拿出那双得奖的解放鞋:“大叔,能退吗?”

商店老板接过鞋看看:“不能退?换东西行不?”

陈安梅:“嗯,那就换东西吧。”

老板:“换啥?”

陈安梅想了想:“粉笔。”

77、饼子店前

陈安梅和孩子们围着。

陈安梅:“老板,20个饼子多少钱。”

老板:“一个二毛五,二十个五块。”

陈安梅:“五块二十一个行不?”

老板:“不行。”

陈安梅把钱递给老板,然后给孩子们发着饼子。

饼子发完了,陈安梅没有。

大牛:“老师,你咋没有?”

陈安梅:“我不饿。大家快吃吧,吃完回家。”她突然想起了什么,跑进饼子店对面的一家小药店。

78、高高的山脊上傍晚

山脊上,孩子们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地向前走着,那是一幅好看的剪影画。

79、山路上

春天来了,路两旁开着一丛一丛的桃花、梅花。

一双孩子的脚用力地走着。

孩子的背上背着一个白色的大胶壶,她把水壶靠在一个青石上歇着。

陈安梅从山下跟上来。

马云:“老师!”

陈安梅:“你们家吃水都是你背呀?”

马云点点头:“有时是我爹,有时是我妈。”

陈安梅:“你想不想上学。”

马云傻笑着看着陈安梅。

陈安梅:“给老师说,想不想。”

马云不笑了,渐渐地流出泪:“我想上学,家里没钱。”

陈安梅没在说什么,她走过去,把水背在自己的背上和马云一起向山上爬去。

80、马云家

马云靠在门口理头发,时不时的向屋里看。

马云妈在院子里剁着柴禾。

屋里传来马云爹的吼叫:“你别纠缠马云上学的事儿,我们没有钱上学,就是天王老子爷来了也不上。”接着是摔破东西的声音。

陈安梅眼圈红着从屋里跑出来。

马云和马云妈惊愕地看着。

马云妈拉住陈安梅:“陈老师,对不住你,他胃病犯得厉害,得罪你了别往心里去。”

陈安梅把衣袋里的胃药拿出来放在马云妈的手上:“这是治胃的药,试着治治吧。”向山下跑去。

马云妈感激地看着陈安梅。

81、学校门口

教室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大牛抱着好几块黑石板,汗流满面地跑来。

陈安梅:“大牛。你怎么来晚了。”

大牛:“我抱这些石板发给新同学。”

陈安梅感动地把石板接在手上:“进去吧。”

“陈老师,陈老师。”场子上有人叫。

陈安梅回过头来。

马云爹拉着马云跑过来。

马云爹站在陈安梅面前,用手在自己脸上掮了一掌:“陈老师,对不住你,我真不是东西,说话冲撞了你。请你原谅我。”

陈安梅一愣:“大叔,你这是做啥?我又不怪您。”

马云爹:“我把马云交给你,让她上学吧。”

陈安梅高兴地:“大叔,你想明白了?”

马云爹:“明白了,明白了。还有,谢谢你的药,我一吃就见好。”

陈安梅:“大叔,有病就吃点药,不要撑着,记住别吃生硬的东西。”

马云爹感动地答应:“哎,哎。”

陈安梅把石板放在门口,拉着马云进教室。

82、陈安梅家

院子里,张风英正在忙着剁猪草。

陈安梅一边穿衣服一边走出来,她的衣服已经上了很多补丁。

张风英看看陈安梅的脚。

陈安梅的脚上的鞋已破得不成样子。

张风英疼爱地:“把那双解放鞋穿了吧,放着也是放着。”

陈安梅:“妈,那双鞋我换粉笔、本本了。”

张风英可惜地:“换了?”

陈安梅点点头。

张风英:“那你也得想办法弄双鞋吧,就这个样子去教书?”

陈安梅,“妈,哪来的钱呀,村里不少孩子都上学了,学费欠着一半呢。”

张风英:“那这啥时是个头呀,怎不能光着屁股教书吧?”

陈安梅:“妈,你说啥呀。”

母女俩哈哈大笑。

陈安梅:“妈,我想给您说个事儿。”

张风英:“啥事,说吧。”

陈安梅:“让小莲子和金豆子上学吧。”

张风英:“上学?哪有学费呀?”

陈安梅:“妈,我有工资。”

张风英:“得,你的工资,多少呀,都教两年了,拿过一分钱呀?”

陈安梅:“妈,只要全村的孩子都上学了,我拿不拿工资没啥?”张风英:“别说,你比你爹能耐都大。行,下年就让孩子们上吧。妈是指望不上你工资了。”

“陈安梅,陈安梅——”身后一个女子的声音。

陈安梅回过头,突然兴奋地扑上去:“郑娟?娟子呀——”

郑娟一身时髦的打扮,楚楚动人地站陈安梅的面前。

郑娟扔了拎着的包,两个女孩子激动的拥抱在一起。只是她们的穿着却是一天上一个地下,相差太远。

陈安梅:“我们都两年没见面了吧,看你现在变得我都认不出来了。”

郑娟:“我也特别的想你,这次可是专程来看你。这地方可把我给累死了。”

陈安梅:“妈,这是我同学,她叫郑娟。”

张风英:“哟,这可是贵客。快,屋里坐吧。”

郑娟:“大妈,您好。”

张风英:“哎,好好。梅子,帮忙拿着包,我烧茶去。”跑进屋。

陈安梅拎起包:“我说昨晚做梦见青呢。”

郑娟妩媚地一笑:“是吗?”

两个女孩子手拉着手说着笑着进屋。

83、陈家

厨房里,张风英乐呵呵地涮着锅。

外屋,郑娟把一个包递给陈安梅:“这是给你的运动衣,试试看合适不。”

陈安梅惊喜地:“怎么好让你花钱?”

郑娟嗔道:“什么话呀?我们是亲姐妹呀。”

陈安梅试着衣服。

郑娟帮忙拉拉:“嗯,很漂亮。”

陈安梅:“哎,郑娟,你在外边混得不错吧?”

郑娟:“还行,在西安的一家公司上班。”

陈安梅:“你真行。”

郑娟:“你呢?教书还行吧?”

陈安梅摇摇头。

郑娟关切地:“要不到你学校看看?”

陈安梅:“明天吧?”

84、学校

院子里,郑娟和陈安梅来到学校,陈安梅穿着新运动衣。

孩子们闹哄哄地围上来:“哦,老师真漂亮,阿姨真漂亮。”

85、教室

郑娟吃惊地看着破旧的教室,摸着石板儿,连连地摇着头:“我的天啊,梅子,你就这样在这儿教啊?”

陈安梅笑笑:“啊。”

86、陈安梅家晚上

卧房里,郑娟和陈安梅靠在一起。

郑娟同情地劝道:“不教了吧,教了两年书了。还没拿过工资。民办老师有啥好呀,跟我到西安打工吧。”

陈安梅:“郑娟,我想过好几次了,可这些孩子咋办?我一个人走了,一个村孩子还不都得辍学啊。那时,我想上高中。我妈要把我妹妹送人,我不能牺牲了我妹妹。我爹教了二十多年书,死在讲台上。人家还欠着七百多块学费。现在我理解我爹为什么那么撑着。全村想上学的孩子都能上学,你说我一个人值啥?”

郑娟不可思议地看着陈安梅。

87、大峡谷的山道上

陈安梅送着郑娟。

郑娟:“梅子,行了,不送了,要说的我都说了。”

陈安梅:“再送送吧。”

郑娟看看陈安梅脚上的破了的鞋,坐在地上,把自己脚上的鞋脱下来:“梅子,这鞋你留着吧。”

陈安梅:“你这是干什么呀?这可不行。还有好远的山路呢。。

郑娟:“我脚上还有袜子呢。”

陈安梅和郑娟撕打着、争吵着。郑娟最终打着光脚板跑了。

陈安梅站住了,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郑娟远远的回过头:“回吧,给我写信。”

陈安梅招招手,目送郑娟消失在山谷里。

陈安梅万分感动的看着地上的那双运动鞋。

88、学校

字幕:两年以后。

下课的时间,几个陌生的山外人被孩子们闹哄哄地簇拥着。

村长陪着几个山外人向教室门口走去。

村长:“陈老师,有客人找你呢。你们请进!”

89、教室

课桌上整齐地放着石板。

陈安梅放下手中的笔站起来,她穿的还是那件运动衣,但运动衣上已密密地打上了补丁。

几个陌生人走进教室看着石板儿问:“这是学生的作业本?”

陈安梅:“是啊。”

几个人很吃惊地打量着陈安梅。

村长介绍:“她叫陈安梅,是学校的老师。哦,陈老师,这位是上边来的记者。这位是县里领导,这位是乡里的领导。”

陈安梅:“是记者呀?欢迎你们!都坐吧。”

记者伸出手:“我姓张。”

孩子们围了进来。

记者开门见山:“听说,你有一本欠账单,我想看看。”

陈安梅:“哎哟,那有啥看的?”

村长:“看看就看看,人家也不要你的。”

陈安梅跑到讲桌上拿出那个旧本本递到记者的手上。

记者认真地翻着,脸上露出惊诧。他合上本子:“陈老师,你很了不起,我想采访你。”

陈安梅淡淡地笑笑:“你还是采访村长吧。”

记者:“不,我要采访你。”

90、教室夜

油灯下,记者采访着陈安梅。

陈安梅的脸上流着泪。讲述着。

看得出来,记者被深深地打动了。

91、学校

教室里传出陈安梅教书的声音。

陈安梅的画外音:“上、上,上学的上。”

孩子们的画外音:“上、上,上学的上。”

陈安梅的画外音:“春、春,春天的春。”

孩子们的画外音:“春、春,春天的春……”

一个邮递员背着一大包邮件走进学校。

邮递员:“陈老师,你出来一下。”

陈安梅走出来:“你找我。”

邮递员:“这些都是你的,我今天是专送。”

陈安梅不解地:“哪来的这多信呀?”

邮递员摇摇头:“不知道,你自己慢慢看吧。”

邮递员把信件和报纸倒到地上,陈安梅惊愕地看着。

陈安梅蹲在地上拿过一张报纸,《中国青年报》头条位置醒目的大标题:《陈安梅的欠账单》。

陈安梅的手又拿过一张报纸,《工人日报》头条位置醒目的大标题:《两代老师的欠账单》。

陈安梅的手又拿过一张报纸,《湖北日报》头条位置醒目的大标题:《穿草鞋的山村女教师》。

信,一封又一封。汇款单。一张又一张。

陈安梅没有见过汇款单。拿一张站起来:“这是什么呀?”

邮递员:“汇款单。都是钱,是别人给你寄的。”

陈安梅不敢相信,吃惊地:“给我的?”

孩子们围上来,抓起报纸叫起来:“老师上报了。老师上报了。”

报纸在大牛、狗蛋儿、石头们的手上传递着。

92、邮政所

陈安梅取完钱。从身上又掏出一张汇款单:“大姐,这还有一张呢。”

服务员大姐呆呆的看着陈安梅:“怎么这么多人给你寄钱呀?”

陈安梅笑笑。

张风英跑进来:“梅子,取完没呀?”

陈安梅:“妈,快了。”

服务员大姐和另一名男服务员小声嘀咕道:“哎,你说这丫头是怎么了?你说她穿得破破乱乱的,怎么就那多人给她汇钱呀。这半月都取了四五次了,少说也有八九万吧。”

男服务员:“核桃沟的老师。听说见报了。”

女服务员把钱取好放到台上:“你数好。”

陈安梅数完钱和张风英一起出了门。

女服务员看着走去的陈安梅自语:“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嘛?”

93、集镇的街道上

陈安梅和张风英走着。

张凤英兴致勃勃地:“梅子,这回妈可不操心你吃穿了,走,我们到服装店看看去,咋说你也得换件衣服去。”

陈安梅看看母亲,心一动:“那就看看吧。”

94、小型服装市场

陈安梅和张风英看得眼花缭乱。

张风英拎起一件:“这件吧,好看,你试试。”

陈安梅;“妈,你试吧。”

张风英拎起另一件试起来,

陈安梅在一边看着:“妈,行,买了吧。”

张风英:“你也试一件吧,啊。”

陈安梅摇摇头:“妈,我不要。”

张风英不解地:“咋了。”

陈安梅:“妈。这钱我不能随便花。”

张风英不说话了,扔下衣服。

95、百货商店门口

张风英背着竹背篓等着,陈安梅抱着本子、粉笔、铅笔跑出来。

张风英:“你买这多做啥?”

陈安梅:“给孩子们发呀。”

陈安梅把本子、粉笔、铅笔放进母亲的背篓里。

陈安梅又跑进去,拿出一双鞋:“妈,这是给你的。”

张风英乐了:“解放鞋,妈还没穿过。”

96、山路上

陈安梅和张风英一前一后走着。

村长走过来:“陈老师,你上报了,成名人了。”

张风英:“啥名人呀,这不都是你村长的功劳。”

村长:“我可不敢贪这个功。”

陈安梅:“村长,找点劳力吧。”

村长:“做啥?”

陈安梅:“我想把教室好好修修。”

村长点点头:“行。”

97、学校教室里

手、本本、铅笔。

孩子们围在讲台上领着本本和笔。

陈安梅:“同学们,这学期结束了,这些本本发给大家,假期回家好好做作业。从下学期起,老师保证大家用上新本本、新铅笔。”

同学们欢呼起来。

大牛:“老师,我们的石板还要不?”

陈安梅:“不要了,以后不用石板写字了。”

大牛和孩子们抱着石板冲出屋:“哦——石板不要了。哦——石板不要了。”

喊声响成一片,一块又一块的石板被扔在场子上。

98、陈安梅家

雷声,外边下着滂沱大雨。

金豆子叫着:“妈——妈——里屋漏雨了。”

张风英:“去,拿个盆子接着。”

金豆子拎起一个盆子向里屋跑去。

陈安梅坐在那儿看书,雨漏在她身上,她把椅子挪了挪。

屋里传来了“叮叮咚咚”的雨点打击盆子的声音。

小莲子跑出来:“妈,我们房子也要修了,每次下雨都漏雨,觉都睡不成。”

张风英:“给你姐说吧,以后我们这家让你姐管了,你姐现在存着钱呐。”

陈安梅:“妈,你说啥呢,修房跟钱啥关系呀。”

张风英:“没钱能修房呀?”

金山子:“梅子,学校你都拿钱修了,我们家的房你也修修吧。房顶换上青瓦,刷上白灰也要不了多少钱。”

陈安梅:“哥,钱从哪来呀?”

金山子看着陈安梅不说话了。

张风英拉着脸拎起一个盆子,咣当一声扔在了院子里,转身进了屋。

陈安梅的脸上露出难过的表情。

99、学校

陈安梅、村长和几个村里的工匠站在院子里的场地上。

村长:“陈老师,工匠我都请来了,怎么修你说吧。”

陈安梅:“行啊,屋顶换上青瓦,烂桌椅换成新的,窗子做成玻璃的,黑板也做个好点的,还有教室门也破了,换了。”

村长为难地:“这得多少钱啦。”

陈安梅:“村长,钱不用你管,材料,工钱我都准备好了。”

村长:“行,那就这样吧。”

100、陈安梅家

陈安梅扛着一个长长的术梯,靠在房檐上。

金山子跑出屋:“梅子,你做什么?”

陈安梅:“修房呀。”她爬上屋顶。

金山子:“你小心点儿。”

陈安梅:“我知道,哥,你帮我把那几块小石板递上来。啊,明天你也到学校做工去,一天两块钱。”

金山子抱起一块石板爬上楼梯:“哦。”

张风英背着背篓从地里回来,看看房顶上的陈安梅摇摇头。

101、学校

操场上一片忙碌的景象。

陈安梅和村民们从院子到楼梯再到房顶摆了一个长阵,他们欢快地把青瓦向屋顶上传。

楼梯上村长也在接着瓦片。

陈安梅:“村长,快开学了,你动员一下,全村没上学的孩子都来,一个也不漏,从下半年开始,家庭贫困的学生学费全免。”

村民们一个个看着陈安梅,听得呆了。

突然响起巴掌声和叫好声。

一块瓦,又是一块瓦,青瓦码在屋顶上;一白灰泥又一铲白灰,白灰浆涂在墙上,一双手抬着新课桌放进教室。

金色的阳光中,教室修好了,白墙,玻璃窗。

102、学校晨

陈安梅拉着小莲子、金豆子走来。

场子上站着黑压压的一片人群。

教室门口排成了长队。

陈安梅:“哎,今天怎么这么多人啊?”

人们纷纷地叫着:“陈老师。”

陈安梅打量着:“你们都是外村来的?”

一个老人走上来:“是呀,听说你们学校不要学费,我们就来了。”

一个妇女拉着一个小男孩儿:“老师,我们是陕西的,能上吗?”

陈安梅:“都到你们本村上吧,啊?”

人们摇着头:“没学费。”“是呀,没学费。”

陈安梅为难了,她看看教室,又看看这么多的学生,傻了。

场子上静静地,人们看着陈安梅。

陈安梅想了想:“大叔大妈,你们都回吧,我们学校是不要学费,可是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也容不下这些孩子,真是对不起你们。不过,家里确实困难的,你们留个地址姓名,我们再想办法,啊。大牛,你找笔和纸,记一下。”

人们议论着,失望地走开了。

103、河沟

几个妇女围在一起洗菜洗衣服。

陈安梅从山上下来。

大家小声的议论起来。

“哎,听说这丫头发了。”

“哦,发了,好多万,别人送的。”

“哎,你说怎么那么多人把钱送给她呀?”

妇女们摇着头。

陈安梅走过来:“大妈,你们洗衣呀?”

“哦,洗衣。”

陈安梅走过河沟,向山上走去。

“嘿,你说她有钱了,怎么还穿着破衣服?”

“是呀?”

“怕露富呗。”

“我看不是。听说全村上不起学的孩子都免了学费,可她妈向她要件衣服她也不舍得花钱。”

104、村长家

陈安梅和村长一家人吃着饭。

狗蛋不停地把菜往陈安梅碗里夹。

陈安梅:“行了,狗蛋,给你爹夹吧。”

村长:“陈老师,你多吃点儿。这孩子喜欢你呢。”

陈安梅:“村长,有很多外村的孩子听说学校不要书本钱,都要来上学。你说收不收?”

村长想了想:“哪能呀,没地方坐不说,这得免多少学费。”

陈安梅:“有些孩子也确实家里太困难了,我这两天老琢磨吧,不能失了孩子们的愿望。”

村长:“是倒是。可我们也管不到外村吧。”

陈安梅:“要是十万块,存一年有多少利息?”

村长:“三千多块吧。听说过,一块存一年是三分八,十块三毛八,一百块三块八,一千块三十八,一万块三百八,十万块那就是三千八。”

陈安梅:“行,这主意行。”

村长:“什么主意呀?”

陈安梅放下碗:“村长我走了。”

村长:“陈老师,你还没吃好呐。”

陈安梅:“吃好了。你慢慢吃吧。”

105、陈安梅家

张风英忙碌着在灶台上烧菜。

金山子把菜往桌子上端,不过都是一些鸡蛋青菜什么的。

陈安梅跑进屋:“哟,妈,今天啥好事儿,吵这么多菜?”

张风英:“不管啥好事儿,你回来就开饭。金山子你把酒打出来、小莲子挪椅子。”

金豆子跑进屋:“妈,我做啥?”

张风英高兴地:“你只管吃。”

金豆子高兴得跳起来,一家人在桌子上坐好。

一瓶白酒放到张风英的面前。

张风英:“吃,都吃,妈今儿高兴。”

金豆子伸手就吃,金山子一把打在金豆子手上。

小莲子:“姐,妈今天过生日,你给她买件新衣服吧?”

陈安梅:“哎哟,妈,你怎么没说过。”

张风英:“行了,有心想着家里就行。”

小莲子推推金豆子。

金豆子:“妈,我想吃肉。”

小莲子:“妈,我也想吃。”

张风英把筷子一放:“说什么呢你们,有肉不给你们吃啊?”

小莲子:“姐,你就买点肉吃吧?”

陈安梅:“我也没钱呀。”

小莲子把眼一翻:“姐,你骗小孩儿呢,垒村谁不知道你有钱。那么多学生的学费你都不要了,我们吃一顿肉就没钱?”

金山子:“就是。”

陈安梅:“哥,你怎么也这么说?”

金山子:“梅子,不是哥说你,你教书几年了,吃家里拿家里,给过家里一分钱嘛?没钱我们不说,你现在总得对家里有点帮助吧。”

陈安梅不说话了,她从包里拿出一封信:“小莲子,你念念吧。”

小莲子看看张风英,磕磕巴巴地念起来:“陈安梅:我是山西的一名民办教师,在报上看了你的事迹,我非常感动,这二十一块钱是我们一家人这个月的油盐钱。寄给你,因为你和孩子们更需要这些钱。”小莲子看看陈安梅,“没了。”

陈安梅:“哥,我现在是有钱了,可这些钱不是我的,人家为啥要寄钱?是要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人,包括小莲子和金豆子,我们能乱花吗?啊?我算过了,这些钱存在银行里,每年的利息可以资助200多个贫困的小学生上学,这也算是对全国的捐款人的一个交待。”

张风英一声不响地坐着。

金豆子把筷子一推:“不吃了。”不想酒瓶子却被推到了地下,“啪”地一下摔碎了。

张风英火了,扯起金豆子照屁股就打:“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陈安梅跑上去拉:“妈,要打就打我吧,都是我的不是行了吧。你们今天想拿我出气也不能这么着吧?”

张风英大哭起来:“我活得咋这么苦呀?”

陈安梅哭了,跑上去抱着张风英。

张风英:“孩子呀——”

106、学校

操场子上拥挤着学生和群众。

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墙上挂着的横幅。歪歪扭扭地写着:“陈安梅教育基金成立仪式”。

主席台上,一个干部站起来:“现在我宣布‘陈安梅教育基金成立。”

村长鼓掌、大家鼓掌,我们见过的那个记者在拍照。

干部:“现在请陈安梅为基金揭牌。”

陈安梅跑到教室门口,把一个小牌子挂上去。

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来。陈安梅用力地鼓着掌。

记者跑上去给陈安梅拍照,说:“那么多钱,一下变成了基金,不后悔?”

陈安梅笑着:“这钱是社会好心人捐献的,只有用在更多的孩子身才是最正确的。”

记者:“你打算继续穿着草鞋当老师?”

陈安梅下意识地看看自己的脚,脚上还是同学郑娟给她留下的那双运动鞋:“我想慢慢会好起来。”

主席台上响起主持人的声音:“现在宣布第一批享受‘陈安梅教育基金的学生名单……”

陈安梅向飘扬的国旗上看去。

国旗在风中舒展着。

一大群孩子奔跑过来,围在陈安梅的周围。

陈安梅和孩子们一起笑着走着……

记者拿起照相机咔嚓照了一张。

画外响起陈安梅带领孩子读书的声音。

107、高高的山脊上

陈安梅挑着新课本走着。

“哎——陈老师——陈老师——”一个女孩子气喘吁吁地追赶着陈安梅。

陈安梅停下脚步,回头看去。

追来的姑娘叫李梅,十八九岁。

陈安梅:“是李梅呀,你不是在打工嘛,怎么回来啦?”

李梅笑笑:“陈老师,我帮你桃吧。”夺过陈安梅的担子。

陈安梅看看李梅:“你找我是不是有啥事儿?”

李梅站住:“陈老师,我想上学。”

陈安梅:“你这是咋的了,不是打工好好的,怎么突然想起上学了?”

李梅:“陈老师,不怕你笑话,我小时没上过学的,现在出去打工也找不到好工作,没有文化,现在打工也没人要的。”

陈安梅:“所以你就想上学了。”

李梅点点头:“能上吗?”

陈安梅赞成地点点头:“当然能上了,你这想法多好呀。”

李梅:“可是我爹坚决反对。”

陈安梅:“为啥呀?”

李梅:“我爹说,大孩子上小学丢人。”

陈安梅:“上学丢啥人?要不我去傲做你爹的工作?”

李梅高兴起来:“真的呀,陈老师,那我太谢谢你啦。”

两个人咯略地笑起来。

108、李梅家

一家人坐在场子上,陈安梅正在做着李梅爹的工作,李梅爹拉着脸一言不发。

陈安梅:“大叔。你就让李梅上吧,现在李梅都十八九了,再不上更晚了,你说现在这外边做什么也得识字,不识字找工作也难呀。女孩子有了文化才能自立,文化才是一辈子的根基。”

李梅爹:“陈老师。你说这叫啥事儿呀,都快二十了,闹着去上小学,多丢人,这不是让人家笑话嘛。”

陈安梅:“报纸上说,现在城里六七十岁的老人上大学呢,丢啥人?”

李梅爹看着陈安梅:“你说啥,七八十的人还上大学?”

陈安梅:“啊,早都不是新鲜事。”

李梅爹:“得,孩子爱上就上吧。”

李梅高兴起来:“爹,你同意啦!”

109、山路上

陈安梅走着。

画外音:“六年以后,陈安梅获得了中国希望工程园丁奖。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成为国家正式教师,并走进大学的神圣殿堂。”

110、郧阳师专大门口

大学的同学们相拥着走出大门。

陈安梅背着被卷走在人群里,还是一身很旧的运动装,看上去和同学们有点格格不入。

一个女生跑上来:“陈老师,毕业了你还回核桃沟吗?”

陈安梅:“回,我一定得回到核桃沟去。”

女生:“给上边说说吧,你是十六大代表,进个县城没问题的。”

陈安梅:“也许核桃沟的孩子们吏需要我。”

女同学敬佩地:“你真了不起。”

女同学把一个书包递给陈安梅:“带给山里的孩子吧。”

陈安梅:“谢谢你!”

不少同学拥上来把本本,书和铅笔捐给陈安梅。

111、县教委办公窒

一个领导正在看文件。

陈安梅推们走进来:“主任,我毕业了,来给您报到。”

主任高兴地:“快坐吧。怎么样?大学里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吧。”

陈安梅:“感觉不错,就是跳得太快,从初中上大学。”

主任呵呵一笑:“回来了,有什么想法儿?”主任把茶递上去。

陈安梅想都不想:“回核桃沟。”

主任想了想;“组织上考虑到你经常要出席会议,已经把核桃沟的老师安排好了,你就回城吧。”

陈安梅:“不了,主任,我听说了,去的那个老师,家里很困难,孩子也小,还是我回去。”

主任点燃一支烟看着陈安梅:“让你回城,这也是市委的意思。”

陈安梅:“我已经找市委了,他们同意了。”

主任吃惊地看着陈安梅。

112、盘山公路

一辆大客车奔驰着。

陈安梅把头从窗口伸出来,亲切地看着大山。

113、大山上

陈安梅背着大包走着。

114、陈安梅家

一个蛇皮袋子的口张着,簸箕里的核桃哗啦啦地滚下来。

金山子把袋子提了提。

场子上已装了很多蛇皮袋。

张风英一边铲着一边唠叨:“你说

点。”

张风英、金山子、小莲子,走过来。

马云,大牛、石头、狗蛋、郑梅、黄山山……他们的脚步迈得特别有力。

陈安梅:“妈。我来吧。”

张风英乐呵地:“妈行,一点都不累。”

123、公路上

一辆大卡车停在公路边上,大卡车上,装满了核桃。

卡车旁,人们兴奋地数着钱。

陈安梅和贺经理握握手:“太感谢您了!”

贺经理:“明年我们继续。”

陈安梅点点头:“一言为定?”

贺经理:“一言为定。”

卡车的喇叭响了,贺经理钻进驾驶室。汽车向弯道上爬去,贺经理挥手示意。

村民们纷纷举着钱,招着手。

124、大峡谷

大雨,泥泞的路上村民们艰难往回走着。

村长在泥泞中摔了一个跟头,陈安梅跑上去拉起他。

大雨并没有洗去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

陈安梅和村长一起走着。

陈安梅看看大山,看看泥泞中的村民对村长说:“村长,修路吧。”

村长一拐一拐地走着,没昕清:“什么?”

陈安梅:“修路,我们得修公路,有了路我们就能刨了穷根。”

村长:“嗯,修路,一定得修路。”

125、核桃沟

“开工了——”

“修路了——”

大山上响起了隆隆的炮声。

村民们抡起铁锤,挑起担子,干劲十足。

126、陈安梅家

一家人乐呵呵地忙碌着。

张风英把毛巾和一些吃的东西往背包里装:“金山子,把核桃提些来。”

陈安梅给金豆子系着扣子:“到了学校,得好好学习,将来也得考上大学。”

金豆子:“姐,我记住了。”

小莲子穿着运动衣跑出来:“姐,好看吗?”

陈安梅:“好看。”

张风英:“还不得谢谢你姐呀,看你姐到现也没穿过几件新衣服。”

金山子端着核桃帮着张风英装着。

小莲子:“姐,听说村里来了新老师真的假的。”

陈安梅:“真的,通了路,我们得建一所最好的村小学。”

小莲子:“姐,你的想法可真多。”

门外边,马云、大牛、石头等一群学生涌进来,然后站成一排给陈安梅鞠躬。

陈安梅深情地看着孩子们。

127、核桃沟小学

全村老少都挤在场子上,欢天喜地地说笑着。大树上的喇叭唱着流行歌曲。

人群中,马云爹拎着糖果乐呵呵地见人就发。

马云、大牛、狗蛋儿、石头、黄山山、小莲子、金豆子等孩子戴着大红花站在人群中笑着。

村长穿上了西装,胸前戴着红花儿,神采奕奕的走上讲台。

全场静下来了。

村长有些激动:“今天,我们村双喜临门啊,通村的公路修通了!”

人们欢呼起来。

村长:“更喜的是,我们村今天有四名大学生。五名高中生。十二名初中生要走出核桃沟去学文化,这是大喜呀!”

场子上,长长一串鞭炮被点燃。噼里啪啦地响起来。

巴掌声响成了一片,一张张笑脸向场外的公路上看去。

一辆披红挂彩的中巴车开过来,在操场上停下。

车门开了,陈安梅从车上跳下来。

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的孩子们涌过来,孩子们的家长也涌了过来。

马云跑上去激动地和陈安梅拥抱在一起。

有人把花献给了陈安梅。更多的花儿献给了陈安梅,她都有些抱不下了。

陈安梅:“大家上车吧。”

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钻进汽车,一些送孩子的家长也纷纷挤上去。

车窗口,孩子们的脸上溢出幸福的泪水。

家长们的脸上挂着泪水。

陈安梅的泪流淌着。

一双双手挥别着。

中巴车慢慢地驶去。

陈安梅在村民的簇拥下挥动着鲜花。

中巴车在大山上奔驰着……

悠扬动人的歌曲声渐起:

你像一支烛啊,

光热照山沟,

点燃希望驱贫困,

爱心永不朽。

啊,

你像一支烛,

坚韧也峻秀,

知识和力量,

大步朝前走,

给我知识和力量,

大步朝前走……

(剧终)

猜你喜欢

村长莲子金山
莲子去心还是不去心?
抢险当金山
莲子超市
翠挂金山
清而不俗 妍而不媚 冯彩霞制莲子壶
Perioperative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211246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tudy
不计算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