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电影音乐及中国电影音乐的粗浅探析

2009-03-18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电影音乐特性

章 莉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和音乐之间存在着微妙的、深层次的关联,因此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音乐始终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参与其中。电影音乐是在电影所设定的故事氛围和戏剧情节中去感受,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更具体的可感性、更生动的形象性。本文拟就电影音乐及其特性、中国电影音乐及其类别特征作一番粗浅的探析,以引起更多的注意、促进更多研究,推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影音乐,特性,分类特征

一、电影音乐的概念

电影是艺术的综合体,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程度最高的综合艺术。然而,归根结底,电影带给观众的不外乎画面和声音,所谓“视听盛宴”,即由此也。声音与面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形式,如人之双脚、鸟之两翼般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音乐又是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和音乐之间存在着微妙的、深层次的关联,因此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音乐始终作为~种重要的元素参与其中。在电影里我们可以听到最美妙的音乐,音乐成了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音乐与电影的关系之密切,音乐对于电影的作用之重要,甚至达到了其极致——音乐电影。《洪湖赤卫队》、《五朵金花》、《阿诗玛》、《刘三姐》这几部电影,可谓音乐电影的典型范例。在这些影片中,音乐在电影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离开了音乐,电影的故事将无法进行;反之。音乐却可以独立存在。所以,音乐与电影的这种关联就是音乐电影的显著特征。音乐电影也可以叫做音乐故事片,从理论上讲音乐电影是一种集音乐、电影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套完整独立的歌、剧整合叙事的美学体系。音乐电影的音乐在电影中是主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电影故事的主要叙事手段。音乐电影是音乐与电影结合的极致。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接触到的是电影音乐。简单地说,就是电影中的音乐,它是因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产生,在电影里的地位是次要的辅助的,主要功能是配合电影情节发展的需要,在电影中起到渲染,烘托故事情绪的作用。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就是电影音乐的成功范例。

二、电影音乐的特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是高度抽象概括的艺术。尤其是在情绪和感情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的艺术所不能及的。电影音乐作为一个视听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音乐描述电影还是电影理解音乐,都可以达到最完美的结合。

人们对电影音乐的感受方式与对一般音乐的感受方式截然不同,电影音乐是在电影所设定的故事氛围和戏剧情节中去感受,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更具体的可感性、更生动的形象性。在这些基础上,电影音乐更容易阐释,其内容与剧情紧密联系。一般而言,影片的叙述方式是客观写实性的,音乐也就采用直接强化画面表现力的方法-影片是心理表现式的,音乐就采用渲染、暗喻式的表现方法。

电影音乐能够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对于这点,我们在很多题材严肃的影片中不难发现,如电影《开国大典》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的一幕,交响乐缓缓而起,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音符中包含一种悼念先烈的沉重的感觉。接着,音乐从低向高滚动出一段激动人心的旋律,最后升华为《义勇军进行曲》的主旋律,号召人民万众一心,开始新的长征。

电影音乐不仅是主题思想的定向和放大,还能创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使之弥漫在整部剧作。感染所有观众。意大利影片《天堂影院》是一部追溯式的回忆影片,电影中弥漫着对逝去的、以电影作为其主要娱乐方式的、纯朴的西西里乡村文化的缅怀之情。在这部影片中,贯穿全片的主题音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每当抒情的段落出现时,缠绵、沉思而悠扬的旋律提升了感情的力度,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影片开始时,主题音乐响起,把观众带入一个沉思和缅怀的情调中。而在影片的结尾处,当那些被剪下来的接吻镜头经过剪接出现在银幕上时,主题音乐再次响起,起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电影音乐能够自然地抒发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它的最大长处就在于高度地概括表现人类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比如影片《蓝宇》的结尾部分,捍东开着车经过蓝宇的出事地点,此时的心里独白是:“每次经过你出事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不过,心里倒很平静,因为总觉得你根本就没有走。”在说完这句话以后,背景音乐响起:“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你好想再见你一面……”音乐和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非常恰当地融合在了一起。也让观众深深体会到剧中人物的悲伤和落寞。

电影音乐还可以加强声画组按的连贯感,对电影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在一段优美的爱尔兰风笛中导演缓缓揭开了《泰坦尼克号》电影的序幕,这段名为《永不磨灭》(Never anAbsolution)的乐曲轻柔而舒缓,孤寂、幽远的笛声伴随着缥缈的人声淡淡地回荡在耳边,似乎是为这段历史悲剧传唱的一曲挽歌!紧接着,乐声忽然变得轻快起来,那是当初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首次启航时的热闹景象:散发着漆香味的大船,昂首迎接着众人艳羡的目光。而有幸成为它的第一批旅客的人们都带着兴奋与骄傲的心情踏上甲板。乐曲《南安普敦》(South-amp ton)及《远航》(Leaving Port)正是以略显激昂的调子刻画出难以抑制的对彼岸“自由国度”——波士敦(Boston)的憧憬和希望。然而好景不长,当守望员发出警报时,却因船太舵小而不可回避碰撞,此时《难以右转》(Hard to Starboard)的音乐声响起,急骤的鼓点与震撼人心的打击声无不突显出当时情况是多么危险而紧急,可怜正在船舱中举杯欢饮的旅客还陶酵在如诗的美梦之中。浑然不知其一生命运将就此改变。而当《下沉》(The Sinking)的旋律响超时,更是一幅惊惶失措的忙乱景象,船上的救生艇只够一半人逃命。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人性的善恶暴露无遗,绝望挣扎的气氛在乐声陪衬下蔓延开来。作曲家无疑是在此费尽心思,在总体快急的节奏下不时以缓慢的弦乐器稳住激进的态势,力图垒方位地展现当时船上的真实景象:有人情急跳海,也有人依旧气定神闲;有人卑鄙地贿赂船员,也有人无私地将座位让给妇孺……泰坦尼克号的船尾高高地翘了起来,指向天空,随后一点一点地下沉,缓缓地没入了水中。正当周围的人们纷纷寻求逃生之计时,故事的主人公露丝和杰克之间的爱情却在危难时刻升华。面对为她准备好的救生艇上的座位,露丝却紧紧抓住杰克的手,心相融,不可分离,《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的主旋律在英格兰风笛声中再度隐约响起,浪漫而充满柔情,催人泪下。

电影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可以说是最有成就的。音乐本身可以是一种情感体现,要它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是轻而易举的。例如在美国影片《巴顿》中,巴顿将军既是天主教的教徒,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人。作曲家戈德斯密斯为表现

他的性格为其设计了三段主题音乐:灵魂再生——嘹亮但有间歇的小号,天主教徒——赞美诗般的管风琴军人——长笛演奏的军队进行曲。在影片开始时先呈现了这三个段落,然后再将这几段合成为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整体,尽管听起来不是很和谐,但却非常好地刻画出了巴顿将军的性格。电影音乐的可阐释性,往往也使音乐有吏广阔的表现空间,电影本身内容的无限开拓的可能性,也为其音乐内容的展开赋予了无限表现的机会。

音乐对电影中修饰环境造型也有着突出的表现。如在《与狼共舞》中,宏大的乐曲篇章进一步显示出了西部旷野画面的崇高感。另外,用不同乐器及音调演奏的音乐也代表了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如苏格兰风笛是勾勒苏格兰民族风情的绝佳乐器。《勇敢的心》等一批优秀电影中出现风笛的音乐,明确地带观众来到了苏格兰,就是音乐烘托电影场景的典型例子。《英雄》、《卧虎藏龙》、《十面埋伏》这些是具民间历史性的动作电影,音乐和画面都很唯美,特别是音乐很具中国古典风格,完全融入剧情对场景描述的需要。有时要达到某种需要对音乐和音色有特别的创作,例如在《英雄》中,为了寻求最佳的音效和表达方式,创作人员将二胡的弦换在小提琴上,终于找到了介乎二胡、马头琴与弦子之间的独特音色以及其中小提琴与古琴合作的成功,成为电影音乐的经典片段。

三、中国电影音乐类型特征

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从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就可以看到电影与音乐的关系。而中国电影音乐的真正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联华公司1929年出品的影片,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从此音乐和中国电影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音乐在电影的听觉表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电影音乐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特征:

一是中国传统戏曲。戏曲是一种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艺术,音乐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的片段到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当时中国电影中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从丰富多彩的中国戏曲音乐中汲取养料的。“京味十足”的国粹京剧,幽怨悱恻、优美细腻的越剧,情感真挚的黄梅戏,高亢激越的河北地方戏,“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苏州评弹等,都在中国电影创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在电影创作中,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电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电影音乐中对民族音乐素材的运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中的云南民歌,《农奴》、《新西藏》中的西藏民歌,《刘三姐》中的广西民歌,《绿色的原野》、《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蒙古民歌,《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新疆民歌等,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表达人物感情、推进剧情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是汉风音乐。除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之外。中国影坛上也诞生了一大批别具一格、让人过耳难忘的音乐形象。这些音乐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可以称之为“汉风音乐”。这些音乐成为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流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魅力永存的独特艺术形式。如《城南旧事》中以淡雅风格体现“淡淡哀愁、沉沉相思”的学堂乐歌《送别》,《红高梁》中礼赞生命、膜拜人性的豪放粗犷的《颠轿歌》、《酒神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平原游击队》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鬼子进村”;《小猫钓鱼》、《祖国的花朵》等儿童电影中的歌曲,至今传唱不衰、脍炙人口。

这些音乐中,最引人关注的、被评议最多的,莫过于武侠片中的“暴力美学音乐”。“暴力美学音乐”让原本表现暴力的场面趋于平和而不那么激烈甚至对充满形式感的暴力起到美化效果,当然这是与其他元素综合的结果,而适当的音乐是达到效果的重要元素。音乐起源于运动(劳动),运动产生韵律、节奏等乐感而孕育了音乐,同时音乐的出现强化了运动的力度和节奏,并规范和美化了运动的空间姿态,因此这便是音乐与暴力得以相互作用的本质原因之一。谭盾在《英雄》的配乐中,把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糅合在一起,也获得了成功。他的配乐粗犷,豪放而又不失细腻、柔情,其中涉及了从未涉及的东北二人转曲调,将其与内蒙大草原、戈壁、沙漠风格的音乐综合起来,并与加入了男低音合唱的交响乐队相配合。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又请了世界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和日本佐渡岛“鼓村”的日本鼓童,并大胆启用贵州侗族少女担任女高音独唱,为了再现古书记载的、现已失传的“古琴弦子”的声音,他又把小提琴换上二胡的琴弦,找到了介于二胡、马头琴、弦子之间的“琴弦子”的独特音色。片中还多次运用民族乐器古琴,并让帕尔曼的小提琴与古琴合作,获得了成功。在音乐《飘,胡杨林》中,谭盾选用了帕尔曼的小提琴+鼓童+女高音的新颖手法,表现两位女主人公在情欲、妒忌与民族情感之间的纠葛,女高音的演唱如泣如诉,达到了导演张艺谋和谭盾所要求的“介于摇篮曲与说唱音乐,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之间的状态”电影《十面埋伏》的音乐,从电国古乐中汲取了很多音乐元素,使这部作品极具震撼力。

四、结语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但由于各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民族性格、语言特点、文化背景、审美标准不同,音乐语言的差异很大,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深入了解电影音乐、电影音乐的特性,并对照我国自己的电影音乐,分析其类型特征,对我国电影音乐甚至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力图在这一命题上作粗浅的探讨,如能引起更多的关注,就是达到了目的。

猜你喜欢

电影音乐特性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浅谈陈凯歌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特色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