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色·戒》对张爱玲原蓍小说的接受和再阐释

2009-03-18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接受李安张爱玲

王 茜

[摘要]对于众多的“张迷”来说,张爱玲的小说似乎不能拍成电影。电影《色·戒》用了张爱玲作品中并不是最出名的一个短篇,拍出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对张爱玲原著小说在接受的同时进行了再阐释,沿袭了故事的框架,将人物设计影像化,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了小说的细节,较好解读了这个“反高潮”的故事,已经成为目前为止最受好评的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对今后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色戒》;李安;张爱玲;接受;再阐释

将张爱玲的小说拍成电影往往成为一个灾难,从《倾城之恋》、《怨女》、《红玫瑰与白玫瑰》到《半生缘》,写实的影像难以超越张爱玲文字营造的镜头感,读者不光有文本参照,还有自己的想象,所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对于众多的“张迷”来说,张爱玲的小说似乎不能拍成电影。

李安用了张爱玲作品中并不是最出名的一个短篇,拍出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对张爱玲原著小说在接受的同时进行了再阐释,已经成为到目前为止最受好评的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

一、电影《色·戒》对张爱玲原著小说的接受

张爱玲的《色·戒》初写成于1950年,此后屡经彻底改写,20世纪70年代末发表后又添改多处,最后收入80年代初出版的《惘然记》中。一遍遍改写这么多年,却不觉得其间30年的岁月流过。张爱玲一生只写过两篇文章反馈对于作品批评的意见。而行文较有锋芒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发表在1978年11月27日《中国时报·人间》上。此后在写《<惘然记>序》时,张爱玲又进一步重申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可见《色·戒》是张爱玲比较重要的作品。

但是《色·戒》并不像典型的张爱玲的作品,处处欲言又止。处处藏着机锋。电影《色戒》沿袭了张爱玲的原著小说的故事框架,将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图像化,并且对原著小说中的很多细节进行了挖掘和表现,充分体现了对张爱玲原著的尊重。

1.故事框架的沿袭

电影《色·戒》沿袭了张爱玲原著小说的故事框架:1942年的中国乱世,一个平凡的女孩演出一场不平凡的戏,要杀敌先要进入扮演的角色,以人生入戏,不期然间发现戏假情真,放虎归山使得功亏一篑,引来杀身之祸。

查考当时发生的各种有组织或设组织的暗杀行动,透过上海社科院近年来各种陆续出版解密的近代史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上海孤岛时期有多起的暗杀行动甚为特别,往往是没有严格训练的热血青年进行的,和小说里一群大学生演话剧转成情报工作者一样。汪伪政府和重庆政府之间互通款曲,私下往来的暧昧情势,也更添了那个年代的价值错乱。电影再现了个故事,并且也沿用了张爱玲原著小说中的插叙和情节闪回交代故事的叙事方法。

2.人物设计的影像化

电影《色·戒》的选角十分成功,张爱玲的小说中说易先生“矮小”,“穿着灰色西装,生得苍自清秀,前面头发微秃,褪出一只奇长的花尖,鼻子长长的。有点‘鼠相”。电影里我们看到了演反派的梁朝伟,这对于投身影剧二十多年的他本身就是一个突破。梁演绎的易先生阴郁残忍,心思细密又深藏不露,常常面无表情,而面无表情之中又可以看出许多情绪的层次。虽然为符合小说中易先生的年龄和外貌特点,通过造型和化妆拉高了粱的发线,眼睛下面、颧骨下面和两颊的阴影也使他看起来阴沉老相,但是梁版易先生的外型看起来还是有魅力的。这一点符合张爱玲写作时的想法:“一般写汉奸都是獐头鼠目,易先生也是‘鼠相,不过不像公式化的小说里的汉奸色迷迷晕陶陶的,作饵的侠女还没到手已经送了命。侠女得以全贞,正如西谚所谓‘又吃掉蛋糕,又留下蛋糕。他唯其因为荒淫纵欲贪污,漂亮的女人有的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因此更不容易对付。而且虽然‘鼠相,面貌仪表还不错”,“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他如果是个‘糟老头子(见水晶先生《色·戒》书评)。给王佳芝买这只难觅的钻戒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不会使她怦然心动,以为‘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并且就像李安悦的,这样外型的易先生可以帮助观众了解王佳芝为何在最后一刻昏了头放虎归山。这样处理人物也比较立体。张爱玲认为:“写反面人物,是否不应当进入内心,只能站在外面骂,或加以丑化?时至今日,现代世界名著大家都相当熟悉,对我们自己的传统小说的精澡也有新的认识,正是要求成熟的作品,要求深度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该是多余的。但是似乎还是有在此一提的必要。”立体的人物有他的多面性,易先生正是给王佳芝看了他最有魅力的一面,所以王佳芝一刹那有了“温柔怜惜”的错觉,才功亏一篑,铸成大错。因为“写的不是这些受过专门训练的特工,当然有人性,也有正常的人性的弱点,不然势必人物类型化”。

用汤唯来演王佳芝印证了李安选角的眼力。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胸前丘壑”,汤唯的身型没有那么丰满,更符合传统中国女人的标致,因为“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她的脸型比较古典,电影一开始她在牌桌上出场的时候与小说中的描写出的感觉有了九成贴合。“稍显尖窄的额,发脚也参差不齐,不知道怎么倒给那秀丽的六角脸更添了几分秀气。脸上淡妆,只有两片精工雕琢的薄嘴唇涂得亮汪汪的,娇红欲滴,云鬓蓬松往上扫,后发齐肩光着手臂,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小圆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领口一只别针,与碎钻镶蓝宝石的‘纽扣耳环成套。”有人说汤唯的表演有点拘谨。但是片中王佳芝的三个身份:孤身去香港念大一的女孩;用父亲惟一留下的房子换来寄居舅妈家读书的外甥女;先生谋生艰难,要跑单帮补家用的年轻太太,住在杀人不眨眼的特务头目家中,在太太党的牌桌上察言观色。拘谨的王佳芝不是更真实一些吗?汤唯算不上漂亮,但是很有风情。学生打扮清纯,麦太太打扮精致。时而是非常克制感情的王佳芝,有非常克制的眼神,往往欲言又止。有时又别样风流,眉眼含情,做张做致。

王力宏的形象十分接近三四十年代电影中的小生,增加了电影四十年代背景的氛围。有人认为王力宏的表演显得幼稚,扮剧团成员的一群青年演员有的台词有点好笑。比如,“可是我们有谁知道杀人怎么杀呀?”“我们有枪,干吗不先杀两个容易的?再不杀要开学了。”可是这不更加符合他们的角色吗?一群大学生(王佳芝只有大一),拼着一腔爱国热血,“我们没有半点经验,可是我们下了决心”,自发实行暗杀汪伪特务头目的计划。一群人冒着雨挽着手跳着唱着《桃李劫》主题曲《毕业歌》的场景十分感人,可以带领许多观众回到学生时代。王力宏本人的气质很好,非常阳光,扮演邝裕民作为王佳芝的一个精神指标,连结着王佳芝的香港和上海,是比较合适的。

陈冲和何赛飞给电影的上海味道压住了阵脚。何赛飞的宁波口音更是神来之笔。背景在香港的一场牌戏中,易太太(陈冲)和牌,在太太党的一片尖叫声中,易太太和萧太太(何赛飞)两个人脸部特写表情分外精彩。

3.小说细节的挖掘

(1)旧上海风情的细节挖掘。朴若木的造型设计和美

猜你喜欢

接受李安张爱玲
九月雨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