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秘密
2009-03-18于丹
于 丹
【摘要】喜欢卡夫卡从《城堡》开始,那如梦如幻却又格外真实的笔触,慢慢地画入读他人的。一笔一笔直到画出一个模糊的卡夫卡,一笔一笔画出一个真实的现代人。《城堡》的复杂性与多义又性为卡夫卡又披上一层薄纱,让我们只见其人而不见其全貌。
【关键词】卡夫卡城堡现代人
【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20-01
弗兰茨·卡夫卡是一位非常让人着迷的作家。作为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文学的两大山脉之一(另一个是马塞尔·普鲁斯特),卡夫卡用他独特的笔触为我们展示着现实的真实图景。想要走进卡夫卡很难,因为卡夫卡本人拒绝靠近。他甘于孤独,虽然孤独使他痛苦,但是没有孤独会使他更加痛苦。在他复杂的迷宫中,我们只能缓步前行,时而在迷宫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得方向。虽然不得方向却甘愿徜徉其间,用心去理解卡夫卡,用卡夫卡的作品去了解自己。
二十世纪以来,通过德里达在哲学和文字方面解构。以及福柯在社会学和政治方面的研究。使得无中心和不确定性深入人心,也开启了后现代主义的阀门。而后现代主义的最根本特征之一就是深度模式的消解,即中心的消解。卡夫卡作为二十世纪文学的扛鼎作家,他的作品以远远超越了现代主义而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即:不确定性。没有所谓的绝对真理,绝对意义,有的只是相对的存在。卡夫卡的作品就是对人的这一生存困境的表现。卡夫卡自己也说:“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寻,我们称作路的却不过是茫然”。
我最喜欢卡夫卡的《城堡》,开始读时真是如坠雾中,如大多数人一样,一开始我也是紧紧地纠结在“城堡”究竟在哪里,土地测量员K怎样才能进入到城堡中等问题。但是卡夫卡作品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又阻止了阅读者对其的探寻,慢慢地随着故事的缓慢推进,我的焦躁情绪也渐渐地平缓了,我渐渐地沉浸在小说中。用已有的知识去探寻令我不解的情节。于是,我对土地测量员K的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城堡》中没有交代K的过去,也没有交代K的外貌,他可以是一个高个的年轻白人,也可以是一个圆脸中等身材的中年人,而实际上我们所知道的仅是K的职业——土地测量员。这一确定信息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K的职业是土地测量员而不是别的什么职业?为什么只有这一信息是确定的?于是我想到了古希腊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本身之意就是“肿胀的脚”,我们都知道俄狄浦斯被生下之后,因其预言会杀父娶母所以被刺穿双脚而遗弃。而脚又与大地相连,古希腊人认为:人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而且俄狄浦斯又破解了斯芬克斯关于人的谜语,所以可以说《俄狄浦斯王》是关于“人”的秘密的一部作品。人用脚与大地相连,那么,K是土地测量员,也就是说K是与大地相连接的,也就可以说K所寻找的城堡其实是人的一个立足点,是寻找生存理由的一个支点。生活在社会的人,总是被社会赋予了身份,可能是律师、医生、教师、公务员等,每一个人都有证明身份的职业,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身份证,这个身份证证明你的存在。当法律上说你“死亡”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在生命意义上活着,你都会被这个社会所遗忘,从而彻底抹去你存在的证据。卡夫卡说:“没有中心、职业、爱情、家庭、养老金。也就意味着没有在世界上站住脚”。K对城堡的执着,其实就是对其身份,对其存在的追寻。米兰昆德拉说:“土地测量员K不是在寻找一种博爱。而是绝望地寻找一种统一的形式,没有这统一的形式,没有一件职员的制服,他就没有‘跟现实的接触,就会给人‘不现实的感觉”。这样,K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了,他其实就是在寻找着自己存在的证明。卡夫卡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注意这个社会的逻辑的荒诞,注意到人在这个荒诞世界的无根性。这也就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卡夫卡式更像是代表了一种人与其所处的世界的基本可能性。一种历史上并没有确定下来的可能性,它几乎永恒地伴随着人类。正因为卡夫卡把握住了社会历史的脉搏,所以卡夫卡更加孤独。
上文已经说过,卡夫卡是甘于孤独的。但是,就像土地测量员K一样,卡夫卡时刻感觉到被人监视的恐惧。土地测量员K的身边总是有两个跟班,甚至是在与达丽芙做爱时,这两个跟班也如影随形坐在旁边。就像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所说的:“‘世界作为定语,雄辩地说明了一种恐怖感,因为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从此以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不再是区域性的了,所有的灾难都会涉及到全世界。而作为结果,我们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制约,受到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处境的制约。而且这些处境使我们越来越变得人人相似。”也就说人变得越来越透明,消失了秘密的人将会如脱光了衣服一样站在大街上,这样让卡夫卡感到很难堪。卡夫卡很早就体验到这一点,他感到在家里受到来自父亲的监视,在学校来自老师们的算计,在工作中来自管事的监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卡夫卡感到空前的恐惧与不自由。因为只有人与自己在一起时,人才是自由的。卡夫卡就是这样,想要孤独而不得,想要自由而受限。在卡夫卡的生活中,孤独被侵犯了,这才是卡夫卡的强迫症。这样的境地使得卡夫卡没有丝毫的“安全感”,在这个生活的空间,却没有栖身的一隅。“安全感”是现代人生活的最高目标,人们努力的工作赚钱,就是为了给予生活以保障,可是实际上这一诉求是很卑微的。现代人活得越来越卑微,已经不能像鲁宾逊那样宏大独立。也不像浮士德博士那样奋发向上,K就是现代人的代表,现代人已经回归小我,处于龟缩状态。可是卡夫卡又是温柔善良的,他不希望成为家人、朋友的负担,所以他又努力地想要接受这个世界,但他与土地测量员K一样,他们根本没有在寻求跟人接触。寻求别人的温暖,他们不想被一个集体接受,而想被一个机构接受。但是为了达到目的,他必须付出代价,也就是他必须放弃他的孤独。这样也使得他永远都不是一个人,更像是个“大家庭”一样。卡夫卡最先发现了现代人的这个秘密。
每个人都试图理解《城堡》,每个人都会从中找到一个主题,但正是因为《城堡》主题的多义性才使其披上迷人的锦袍。“城堡”究竟象征着什么?文章的主旨又是什么?我想已不用我多说,每个人都会在其中找到答案。尤为重要的是在《城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找到那丢失了许久的本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