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改革开放30年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2009-03-17李化树王小丁沈堰奇魏红梅

李化树 王小丁 沈堰奇 魏红梅

关键词: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整体素质;教育资源配置;学习型学校;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走过了恢复、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历程。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素质、地位有了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队伍数量总体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培训体系不健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和终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形成联合培养教师的多元化格局,创建学习型学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强师德建设,制定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1—0059—07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四川省基础教育战线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30年,是四川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取得辉煌成绩、积累丰富经验的30年。30年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效实施了“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的战略,四川教育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教师教育制度日益完善,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期。

一、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确立了“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的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优化师资结构,调动全社会对基础教育事业的关注,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

1教师队伍数量稳步增长

经过30年发展,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规模在总量上初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在“十五”、“十一五”期间的跨越发展,使得教师队伍数量稳步增长。2007年四川省基础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为623139人,比1978年增长18.71%。其中,普通中学教师269967人,增长66.86%;小学教师306149人,下降5.47%;幼儿园教师47023人,增长19.82%。1978年,四川省有幼儿园35306所,小学72563所,普通中学4605所,学校布点分散,效益较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四川省进行了中小学布局调整,采取适变规模办学,对一些学校进行撤并。到2007年,四川省有幼儿园8580所,占全国6.65%,居第4位;小学15834所,占全国4.95%,居第8位;初中4287所,占全国7.25%,居第2位;高中806所,占全国5.14%,居第3位。幼儿园、普通小学、中学的基础教育效益、质量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基础教育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教师队伍的活力逐步增强,中小学校生师比在当前水平上逐步趋向合理,教师队伍总体上趋于稳定。

2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改善

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以适应新课程、教材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教师队伍城乡分布趋向合理,与城镇化进程同步协调发展,保证了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对师资的需求。

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明显改善。教师岗位设置实现了结构比例控制,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偏低的状况得到了改变。在全省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相应教师总数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7年高中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由1998年的5758人增加到18078人,增长2.14倍;初中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由1998年的2256人增加到11730人,增长4.20倍;小学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由1998年的36182人增加到131435人,增长2.63倍;幼儿园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由2001年的30956人增加到47023人,增长0.5倍。教师队伍结构的改善,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普通高、初中升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大大提高。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1998年,普通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0.76%、86.84%、60.35%,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2007年普通高中、初中、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89.91%、86.84%、68.79%,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中45岁以下人员所占比例逐年提高。

3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四川省所有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才能执教。到2006年,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新补充的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新补充的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新补充的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均达到了一定比例。全省高中专任教师2006年学历达标率为83%,比1990年提高35.59%;初中专任教师2006年学历达标率为95.37%,比1990年提高50.51%;小学专任教师2006年学历达标率为98.65%,比1990年提高26.06%;幼儿园专任教师2006年学历达标率为98.65%,比1990年提高26.06%。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专业化奠定了基础。师德建设也得到进一步重视与加强。随着教师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启动,初步建立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制。

随着教育观念不断转变,教师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为四川省基础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十五”期间,四川省受教育部、人事部表彰的全国模范教师有110名,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有220名。四川省评选表彰了优秀青年教师标兵100名,四川省师德标兵100名,四川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000多名,四川省优秀班主任100名。四川省优秀校长200名。

4教师地位和待遇逐渐改善

四川省既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教育资源强省。2005年,四川省所辖县、市、区为181个,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6421.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7385.1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9.6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32.18亿元。伴随经济的增长,四川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四川省政府通过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及经费筹措体制改革,努力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的投人体制。2007年,四川省教育投入208.6亿元,比2006年增长15.6%,其中60%投入到基础教育。同时,也加大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中小学教师工

资收入基本稳定,待遇逐步提高。1999年,四川省政府宣布民办教师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公办、民办教师并存的状况总体上结束,为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创造了条件。教师住房紧张的状况明显改善,全省城镇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城镇居民平均水平。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基本形成,教师职业逐渐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5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度化

1999年,四川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倾斜农村”的原则,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十一五”期间,着手实施四川省中小学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四川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学科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自主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四川省政府计划在全省内建立一支6000人左右的省级骨干教师队伍,一支6万人的市(州)级骨干教师队伍,一支9万人的县级骨干教师队伍,以及一支12万人的校级骨干教师队伍,为基础教育学校培养强大的中坚力量。全省初步建立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研究制定了《四川省中小学校长聘任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和校长聘任制,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小学特点的校长管理制度。“九五”期间,90%以上的校长接受了岗位培训,近60%的校长参加了提高培训,1000名骨干校长参加了高级研修。“十五”期间,四川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新任校长普遍接受了任职资格培训,持证上岗率保持在95%以上,校长培训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专项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在部门预算内设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专项基金,多渠道筹措经费,为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每年为每一所中小学赠送学习资料,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遴选或开发适合教师的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供基础教育教师远程学习。

6教师队伍管理不断完善

30年来,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的突破,适应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一大批具有坚定信念、发展潜能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起来,形成了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特级教师制度进一步完善,遴选和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或教育教学专家。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四川省教师资格制度工作全面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轨道,依法治教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依法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四川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展开,全面推行了中小学教师聘任制,依法理顺教师和校长管理体制,做到用人与治事相结合,形成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中小学师资和人事管理新模式。

7教师工作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由于重视立法,加强监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走上了全面依法治教轨道。1978年,全国几乎没有教育法律法规。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大、国务院、教育部加强了教育法制工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法》(1986)、《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教师法》(1993)、《教育法》(1995)等。国务院发布和批准了《教师资格条例》(1995)、《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2)、《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7)、《(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等规章。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四川省义务教育条例》(1995)、《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条例》(1995)、《四川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8)等配套法规,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如今,依法治教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评估督导、表彰奖励制度业已建立。

二、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党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基础教育战线全体教师的辛勤劳动,2007年四川省在134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了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的入学率大幅度提高,进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的比例创出新高。基础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辛勤耕耘,为四川省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四川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新的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总体不足

四川省教育厅《2007年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四川省基础教育学校总数为30907所(其中普通中学5093所,职业初中16所,普通小学15834所,成人中学124所,成人小学1168所,幼儿园8580所,特殊教育学校88所,工读学校4所),教学点10012个;招生总数383.0345万人,在校学生总数为1374.4674万人:教职工总数为71.697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为61.8150万人;师生比是1:22.2,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但全省仍然有61个县缺编教师14195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师生比大大低于全国师生比的平均水平,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四川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十一五”培训计划》中的数据表明,四川省凉山、阿坝、甘孜三州的教师队伍整体规模基本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民族地区共有中学专任教师13123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2833人,初中专任教师10290人;小学专任教师32530人,其中乡村教师27579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85%。学校总数9270所,专任教师总数为45991人。《四川省“两基”攻坚报告》指出:四川省民族地区要实现“普九”的目标,还需要教师20000人(主要是初中教师),现在民族地区教师缺口较大,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中,理科教师和英语、计算机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为此,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从2005到2007年出台了一系列的培训政策和计划,使得教师培训的经费和编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一批高校毕业生即将充实到中小学校,教师数量紧缺的情况将会得到缓解。

2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四川省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学段分布与学科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失衡,教师资源配

置亟待优化。教师补充渠道单一,适应教育改革要求的新的学校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紧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合理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是建立优良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相差较大。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指出:全省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7.13%,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为3.2%,分别比城镇低8.72和12.39个百分点。四川省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中学教师职称高级和中级少,初级多。小学教师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高中教师中高级职称者占16%,中级职称者占39%;初中教师中高级职称者占3%,中级职称者占28%;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职称者占23%,小学一级职称者占56%。教师职称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导致基础教育教师学历的达标率低。《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实施意见》指出:我省现有中小学教师60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70%以上。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91%,其中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占47.8%;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1.98,其中,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24.21%;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72.85%。其中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几乎都在农村。

3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教师的业务素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强,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校长业务能力亟待增强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贫乏,对教学与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理论认识上还不够深入,亟待提高,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待加强。2007年,四川普通中学代课教师4905人,其中城市代课教师967人,县镇代课教师2075人,农村代课教师1863人;小学代课教师23730人,其中农村小学代课教师19732人,县镇代课教师2454人,城市代课教师1542人;幼儿园代课教师3986人。2007年,四川省普通中学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者1009人,占全省普通中学专任教师的0.4%;本科毕业者132962人,占全省专任教师的50%。小学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者73人,占全省小学专任教师的0.02%;本科毕业者20478人,占全省专任教师的6.67%;专科毕业者168297人,占全省专任教师的55%。总体上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

4师资培训体系不健全四川省政府、四川省教育厅从2005年到2007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在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了教师培训的实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四川省基础教育师资多样化培训体系和培训的长效机制,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培训模式、培训观念已不能适应专职教师培训需求,无法满足教师培训多元化、个性化这一现实需要。应制定一个全面配套的实施策略,使教师有时间、有机会、有动力、有能力积极参加培训,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师资培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是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计划,部分省属师范院校也承担了由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企业赞助、政府资助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但对于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来说这还是不足的。因此,校、县、市、省四级培训体系亟待形成,利用网络培训师资的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开展。

5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四川省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公用经费城乡之间和地区间的差距仍然较大。2005年,农村初中学生生均预算事业费低于城镇205.5元,公用经费低于城镇28.4元;小学生均预算经费低于城镇230.5元,公用经费低于城镇92.1元,小学城乡之比达到1.79:1。在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图书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方面,城乡之间差距也较大。全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编制紧缺。教师素质不高,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问题比较突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校点分散,班额小,复式班大量存在。而这些地区的教师流失严重,代课教师大量存在,到目前为止全省还有2.9万名代课教师,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稳定,使得基础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三、加强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

面对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新情况新问题,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总的指导思想

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师法》、《教育法》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特点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数量适中、分布均衡、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积极落实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区域均衡,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体目标和任务如下:

1精心打造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师德教育。要在教师队伍中形成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人文素养,以及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

(2)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知识更新机制。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学历层次,到2010年,全省幼儿园教师中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70%;小学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者的比例达到80%,新补充的小学教师全部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到10%左右,有条件的地区达到20%以上;初中教师

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到70%;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5%,新补充的高中教师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有条件的地区高中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达到10%左右。

(3)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比例。到2010年。全省中小学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应分别达到50%和10%以上,其中,小学教师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比例应分别达到50%和2%以上;初中教师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比例应分别达到50%和15%以上;高中教师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称者的比例应分别达到50%和30%左右。

(4)学科带头人和骨干队伍建设要取得新的进展。要不断完善特级教师评选和管理制度,加大对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的培养,力争到2010年特级教师人数达到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5%左右。全面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培养一批师德师风好、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型”名师或教育教学专家。

2积极建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1)建立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职后继续教育相衔接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应继续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校长攻读高层次学位,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

(2)推动高等师范院校探索教师有效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培养模式。要构建开放、多元、灵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多样化、多层次、多序列的模块式课程资源,以全面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全方位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师资需求,使四川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逐步向主动、高效、持续服务型的教师教育转变。

(3)形成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联合培养教师的多元化格局。要促进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积极探索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教育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的新机制。

3努力创建适应学习型教师团队

(1)坚持以有效学习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建设合作、和谐、创新、高效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打造以“学习与发展”为主题的教师学习团队。

(2)创建学习型学校,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理念,注重团队协作,员工自主管理,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交流、展示、分享的文化平台。

(3)在全省范围推进校本研修,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和主阵地,以教师和校长为主体,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育创新。

4切实推进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1)继续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制度建设。结合四川省实际,继续完善包括资格认定、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在内的教师队伍管理体系,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和建设教师队伍。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人员使用效益。结合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按照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编制管理规程》的规定,根据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人数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城市、县镇、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特点,保持合理的生师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要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和聘任制,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还要优化校长队伍结构,加大校长交流力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聘。坚持中小学校长定期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大校长任职后培训力度,争取到2010年接受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的校长达到85%以上,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4)不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聘用(任)制,依法理顺教师管理体制,做到用人与治事相结合,努力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中小学教师管理新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促进教师队伍城乡交流和结构调整,保证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对教师的合理需求,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1)加强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师社会保障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

(2)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强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估。

(3)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督察制度,建立教师工资保障和激励机制。

(4)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积极推行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完善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配套政策,全面实施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把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资格制度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的有效途径。

(5)建立教师对口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优化配置城乡教师资源,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努力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发展条件,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

(6)创新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加强教师培养与学历提升工作。构建灵活开放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师范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

(7)推进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建设,加强教师全员继续教育。构建教师教育资源联盟计划,实施新一轮教师分类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教师教育学历学位提升计划”、“骨干教师成长计划”、“特级教师培训计划”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8)实施名校长工程建设计划,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管理队伍。切实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聘任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度,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

(9)强化校本研修,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工作体系。创建教师发展示范校计划,区域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创新,加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计划。

(10)进一步构建教师生活保障制度,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依法维护教师各种权益。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重视离退休教师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