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舞我快乐”排舞俱乐部活动开展实验研究

2009-03-17季梅娣

理论纵横 2009年12期
关键词:俱乐部

季梅娣

摘要:我们构建成立体育活动俱乐部,“我舞我快乐”排舞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排舞体育活动俱乐部以兴趣引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体育活动课的单调、乏味的形式,能使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建立学习自信心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均呈现出极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活动课;排舞;俱乐部

1研究目的

体育活动课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的体育工作中多年必须解决而未能解决的一大难题。学校体育活动课一般是以年级为单位出现,很多学校体育活动课用上一、二个教师发一下运动器材,对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活动的质量、活动的场地、活动的效果根本不作考虑与思考。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活动方式等的需求各有不同,再因学校运动场地器材、师资配备等原因,导致体育活动课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高中女生,如果学校不有效的组织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课对女生来说几乎是名存实亡状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了课外体育活动在开展阳光体育中发挥应有的效能作用,我们构建成立体育活动俱乐部。“我舞我快乐”排舞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排舞体育活动俱乐部以兴趣引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体育活动课的单调、乏味的形式,能使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运动需要。实验证明:排舞体育活动俱乐部的活动,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陶冶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学习自信心及有效提高学生上体育活动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表现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而且带动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因而在俱乐部活动效果上优于传统活动课模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体育活动课的不足。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高一年级女生为实验对象,学生自愿报名共114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通过大量查阅关于排舞、女中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获取本论文相关信息。

2.2.2问卷法向实验学生发放问卷114份,回收114份,回收有效率达到100%。通过问卷调查,对实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自觉性、自信心等作了全面的了解,为本实验的研究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2.3实验法

实验时间: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

对排舞俱乐部114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一学期18周,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排舞练习。

运动内容安排上:第一学期俱乐部学习的排舞有:(1)与我共舞;(2)欢乐一起;(3)狂热的曼波;(4)纸玫瑰;(5)蠢蠢的爱;(6)天使华尔兹这六首曲。

第二学期俱乐部学习的排舞有:(1)响指牛仔;(2)樱桃树下;(3)摇摆时钟;(4)破碎的心这四个舞曲;另加自选一个舞曲进行学习后,自由组合、自编队形进行表演。

3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114位学生从教学过程中相关调查的结果上看到,实验前后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主动性、自觉性、自信心等的5级程度问卷调查发现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体育活动中排舞运动的实施对提高学生在学习动机、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等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效果。刚开始可能不是最感兴趣来参加,但我们在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尝试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个人的能力、个人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实验证明学生在排舞活动过程中,能够较容易地实现排舞的视屏观摩和自学、教学过程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并且体现出对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投入的肯定与回报,因而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不断的激励得以强化,学习的兴趣与效果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兴趣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实验前后的学习的兴趣按5级标准划分,实验后她们一般可达4.37,与实验前3.85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3.2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本实验活动过程,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营造民主氛围,使全体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看到所学舞步的集体效果,体会成功的欢乐,产生威就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3.3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信任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与自学能力。从而在排舞俱乐部活动中,一方面我们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一切活动的主人;另一方面我们打破传统,敢于突破,改变和提高要求,让学生们面临新的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每一个新舞曲自学后的展示,对学生来讲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学生们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对自己有了信心,通过不断的积累,最终树立起自信心。通过兴趣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实验前后的学生自信心按5级标准划分,实验后她们一般可达4.11,与实验前3.20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3.4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得以实现,两者同时发生不可分割,它们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排舞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其特点是强度低、密度大,有效消耗了女生体内多余的脂肪,改善了她们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帮助她们保持健美的体型和健康的体质,增强了她们的精力,提高其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锻炼,不仅心情愉快,能很快忘却烦恼,身心得到全面调节,而且精神面貌和气质修养都会有所改善和提高,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取得良好的育心效果。

3.5充分发展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团体凝聚力是个体之间心理结合的总体,团结、协作对个体具有极强的吸力,所以能够使得个体积极地参与到团体活动中去。本俱乐部设计了自选一个舞曲、自由组合、自编队形进行表演展示,通过组织练习组,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极大的增强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因为有展示的舞台,能极大的激励学生们克服自身的弱点,实现自我超越,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了更好的展示自我,学生的练习更认真、更自觉、更努力,并使之这种努力向课外延续,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势态,这对学生日后终身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论

本文在体育活动课中进行排舞俱乐部活动的尝试,实验表明:俱乐部的实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建立学习自信心及有效提高学生上体育活动课的兴趣,均呈现出极为理想的效果;排舞俱乐部活动注重网络个人学习为主,淡化“教”突出“学”,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新体念,建立了新型的教与学的综合形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体育活动课的不足;俱乐部强调的团结、协作和积极精神,不仅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带动了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模式,以兴趣引路,以学生健身活动为主体,体现学生自我比较和发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活泼、健康的协调发展;俱乐部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师生互动、合作,增强了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信心,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5建议

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把学生从传统的体育课模式带人了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新的教学模式中来了,体育活动课内容也需要增加一些能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又能激发学生运动热情、陶冶情操的活动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学校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时,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去选择和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使体育活动即满足教育教养的需要,又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搞好各种形式的校内体育活动,保证~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参考文献:

[1]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季浏,等,体育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理科大学出版社,1996。

[3]曲宗湖,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曲宗湖,等,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0。

[5]胡增荦,新课示·新理念·新教学[J],体育教学,2004(1)。

[6]陈斌,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出现的不适应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9)。

[7]方程,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拓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2005(6)。

猜你喜欢

俱乐部
COMIC俱乐部
COMIC俱乐部
COMIC俱乐部
COMIC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