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角剖析美国金融危机
2009-03-16徐建伟徐玉生
徐建伟 徐玉生
中图分类号:F13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产生、形式、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构成了比较系统的虚拟资本理论。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看来,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以次贷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虚拟资本泡沫的破灭,根源在于经济自由主义或称金融创新的无政府主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次贷 虚拟资本 泡沫
目前,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政府出手救市的力度不断加大,频度不断提高。本文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视角剖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美国金融危机概述
本次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并随房市继续向下探底而逐步升级和扩散,引发了一轮又一轮金融动荡,并有向实体经济蔓延之势。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接着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美国次贷行业崩溃,次贷危机逐步蔓延。
在经历了2007年前几个月的发酵后,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始显现,次贷危机蔓延到购买次贷支持证券的投资者。2007年6月7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停止赎回,市场出现骚动,但此时华尔街并未受到太大影响,2007年7月19日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点大关。
然而,不久之后从美国花旗银行到德国德意志银行,从英国汇丰银行到瑞士瑞银集团,全球各地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均发现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贷支持证券。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不少金融机构为满足有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要求,开始抛售资产,停止发放贷款和储备资金。一时间,银行系统惜贷气氛浓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次贷危机全面爆发。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同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边缘(后从银行集团获得110亿美元紧急贷款);2007年9月17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首次承认美国房市存在泡沫,并警告说美国房价有可能超出大多数人预料,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为应对金融动荡,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开始联手采取行动,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增强投资者信心。2007年9月份美国开始降息周期,还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贴现率,并通过向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拍卖贷款等方式,持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2007年12月6日,英国央行降息25个基点。同月13日,美欧央行宣布联手应对信贷危机,金融市场暂时回归平静。
2008年,华尔街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遭受重创。2008年3月14日,美联储宣布对陷入困境的贝尔斯登公司提供紧急贷款,但贝尔斯登公司最终在两天后以每股2美元的超低价格将自己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 进入2008年7月份,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承认在过去一年中高达140亿美元的亏损,“两房”股价也暴跌了约90%。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再度出手,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但“两房”问题只是一个序曲,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美国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局势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15日,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同月17日,美国政府被迫对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同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同月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业银行,至此,次贷危机已使美国前五大投行全军覆没。
2008年9月25日,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美国另两大银行-美联银行和国民城市银行也因巨额损失被投资者抛售,股价出现暴跌。由次贷引发的金融风潮一浪高过一浪,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也从2007年10月的历史高点14093点跌到2008年10月10日盘中最低的7882点,跌幅达到44%,也创下逾5年来新低。
严峻的形势迫使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众发表电视讲话,他称美国正面临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目前美国金融市场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市场信心遭受严重打击,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危险之中。并称如果国会不批准此前财政部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美国将付出更大代价,从而呼吁共和党和民主党携手,共渡难关,以保证美国经济健康发展。这一方案于2008年9月29日在众议院被否决,修改后,10月1日参议院以74票赞成对25票反对通过,10月3日,修改版方案也终于在众议院“二审”通过,布什随即签署生效。但金融危机并没有就此结束,其还在冲击着全球金融系统。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主要内容
这场金融危机被称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其根源何在值得研究。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是揭开其谜底的一把钥匙。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集中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概念、产生、形式、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作用,构成了比较系统的虚拟资本理论。
(一)马克思对虚拟资本概念的界定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虚拟资本是一个与现实资本相对应的概念,“虚拟资本,生息的证券,在它们本身是作为货币资本”,“所有这种证券实际上都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可见,虚拟资本是指资本所有者拥有的,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中不直接发生作用,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凭证,是依法索取的价值增值流量的资本化形式,是观念意义上的资本。
(二)马克思对虚拟资本产生和演化过程的概括
马克思指出:生息资本的运动和信用制度的发展创造出了虚拟资本,股份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虚拟资本的扩大和多样化。其产生的来源主要有:
1.商业信用过程催生虚拟资本。“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象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会增加两倍,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
2.银行信用扩大了虚拟资本的发展。“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银行单纯的借贷活动也能创造出虚拟资本,“英国全部存款的十分之九,除存在于银行家各自的帐面上外,根本就不存在”。这就是银行的借贷活动创造了比其自有资本多得多的虚拟资本。
3.实物抵押贷款使虚拟资本进一步膨胀,而且会导致投机的盛行。因为投机者可以不是为卖而买,而仅仅为得到银行贷款而买,从而虚拟了社会购买力。
(三)马克思虚拟资本实质和特征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