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天鹅湖
2009-03-16任建军
任建军
相传当年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左右肩各托一只黑颈鹤至此讲经,见该地荒凉干旱,遂将手中108颗佛珠撒出,佛珠落地化为108座清泉,泉水甘甜清香,荒漠顿时绿草茵茵,奇葩流香,泉水汇集之处化为一片湖泊,两只黑颈鹤飞到湖面祛邪匡正,保护万物。
作为世界屋脊上的高原内陆湖泊,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对青海省乃至全国和全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环湖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使命。目前,青海高原湿地保护区内受到有效保护的高山湖泊面积就达近1.3万平方千米。2007年11月,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成立,统一管理青海湖。
2007年初春,我驾车前往青海湖一个叫泉湾的地方拍摄天鹅,此时的青海湖还是一派冬季的景色,实际上青海湖一年之中只有冬季和短暂的夏季。青海湖一隅被温泉融化为一个小天鹅湖,天鹅栖息之地叫泉湾,它位于青海湖西侧偏南处,自黑马河往北,约有45千米的行程。在长达数千米的范围内,蕴藏有无数大小泉眼,许多为温泉热泉,即使隆冬季节,也还有十几处不冻的泉水,形成一条条涓涓溪流和一个个小小的湖面,这些小湖面,也就成了天鹅理想的栖息场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美丽的大天鹅拖儿带女,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和新疆巴音布鲁克湖飞临青海湖湿地越冬栖息,青海湖由此增添了一份灵动,一份优雅,一份平静,成为青藏高原上令人流连忘返的“天鹅湖”。
我每年这个季节都要到青海湖的泉湾拍摄天鹅。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研究员荣国成是我在拍摄天鹅时结识的朋友。荣国成告诉我:据我们今年观测,天鹅的数量已经达到四千多只,要比往年多,大天鹅在逐年增多,这与气候条件、栖息地的环境质量等有关,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条件,青海湖上不断涌出的地下水几乎长年保持恒温,这为大天鹅提供了必备的生存环境。青海湖水位上涨,湿地面积扩大,泉眼增多,水生动物和水草不断增加,是大天鹅增加的重要原因。他还告诉我,今年是拍摄天鹅的最好时机,天鹅比以往年份都要多不说,由于人们不伤害天鹅,它们现在也不怕人,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我扛着一支600毫米的镜头,考虑到这时的泉湾清晨温度都在零下二十多度,相机的电池很快就会用完,因此我准备了两台相机轮流拍摄。为不打搅天鹅的正常活动,我采取了隐蔽拍摄的方法。从镜头里望去,只看见不远处温泉融化的一条小湖中的天鹅们或引吭高歌,或低首弄影,尽展优雅的身姿,大天鹅宛如白莲般盛开在美丽的青海湖湖面上,这些美丽的精灵,仿佛在表演一种极为美妙的水中芭蕾,一阵风吹过,白羽翻飞,宛如舞台上芭蕾舞演员的裙裾。天鹅时而在湖里戏水,时而在冰面上翩翩起舞,但它们生性机警羞涩,一旦发现不速之客到来,便会发出“咕嘎咕嘎”的叫声,似乎在提醒伙伴们注意安全。“扑棱棱”,天鹅在我眼前迅速起飞,它们用脚蹼快速划水,翅膀急速上下摆动,就像飞机起飞那样,八、九米就开始腾空,飞向湛蓝的天空,在空中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其中有许多是成双成对的。说实话,它们的速度使我的自动单反相机每每都来不及对焦,能拍摄到起飞和飞翔的清晰照片非常困难。不过悠闲地踱着步梳理着羽毛像高贵的公主的天鹅还是容易拍到清晰的影像的。
还记得我2004年第一次拍摄天鹅的狼狈样子。那时我还是一个刚拿起相机不久的摄影爱好者,和我一同去的是拍过一百多种鸟被行内称为“鸟人”的孙建军。我们到泉湾附近天已黑,投宿到一户藏族牧民家。因为他家人口多,没有更多的地方住人,我们只能睡到一间从房顶能看到星星的屋子,晚上冷不说,海拔高,人心发慌,再加上阵阵的羊粪味袭来,很久不能入睡,想到次日早晨要早起拍摄还有一丝兴奋就越睡不着,好不容易刚睡着,就被孙建军叫醒出发拍照,第二天一问,我们住的房屋以前竟然是羊圈!到了湖边,我们支起镜头拍摄。那时的天鹅很少,远远看见我们就划向湖的深处,我的镜头怎么也够不着。最要命的还不是这些,我没有冬季拍摄的经验,带的衣服很少,当时温度在零下三十度,我手已经冻得麻木了,上嘴唇冻裂了,以至于每年冬天伤口都流血,三四年才愈合。当时,孙建军从他的车上取出了羊皮马甲让我穿上,我感到暖和一些,就远远地随便拍摄了几张天鹅在水中游弋的照片,这次拍摄以失败而告终。
2008年初春,我又一次来到了泉湾,住在了藏族村民卡毛错家里。卡毛错是一名长得很结实健康的藏族妇女,她家的牧场就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里,她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她告诉我,我们藏族从不伤害当地的鸟类,不吃青海湖里面的湟鱼,我经常能遇见猎食鸟和湟鱼的人,这些人只要被我见到,我都会去阻止他们的。我听后很感慨,一名普通的藏族村民其实就是一名朴素的环保主义者,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是媒体或上级有关部门宣传的结果,完全是出于生活的需要和宗教的情感。卡毛错所在的村子离湖很近,村子有一座小寺院,自然和人文宗教在高原默默相对注视,静谧、纯洁,呈现出一方风景,我们是这风景里的驻足者,更是过客。
我为这次拍摄活动做了很扎实的理论准备,阅读了许多关于天鹅知识的书。我得知,天鹅被人们称为“鸟中仙女”,其洁白的羽毛、颀长的颈项、优雅的姿态,以及夫妻相随相伴,比翼双飞,从一而终的婚姻,演绎着爱情的极至,受到各个民族的喜爱和保护,经常有救护天鹅的生动事迹见诸报端。我在这次拍摄的过程中,有意将一对对天鹅相亲相爱,类似童话般的镜头捕捉了下来。从此我了解了泉湾地形和局部的小气候特征。海拔3200米的泉湾,由于有高山、湖岸阻挡寒流狂风,小气候相对温暖,这里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于是,这里便成了大天鹅栖息的良好场所。在拍摄中,我不仅拍摄了天鹅的特写镜头,也拍摄了天鹅所处的环境,将天鹅给初春的青海湖增添的几许灵韵通过光影表现了出来。了解到飞临这里栖息的天鹅由于长途劳累加上营养不足以及气候恶劣等原因,天鹅变得十分懒惰,除非受到惊扰一般很少飞行,我在拍摄中多拍摄了它们埋头睡觉的镜头,特别是我发现总有一只或两只担任警卫的天鹅,因此画面里有睡觉的也有放哨的,非常有趣。
返回西宁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作为生态大陆的青藏高原,在蕴含象征什么呢?它与南北极共同构成并延续着这个星球最原始最漫长的冬季,又在贮存孕育什么?面对它的一派荒芜,旷古单调,我们若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浅薄无聊了。我想,整座高原满目苍茫,无上寂廖,正包含其全部的价值和分量,它和南北极一样,也许是全世界自然与人文所有色彩、生机和变化最终背景与最后依托。天鹅、水草、鱼、湖组成的这个生物链就像整个高原大陆生态的一个标志,或者说是一个范本,我真的希望这种和谐永远不被打破。
背景知识:
世界上的天鹅分为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喇叭天鹅、黑头天鹅、天鹅等六种。分布于我国的天鹅主要有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大天鹅在全世界估计有10万只,在我国越冬的大天鹅种群约为1~1.5万只。集聚于青海湖的是大天鹅。
大天鹅,Cygnus cygnus Whooper Swan雁行目,鸭科,大型水禽。重约10-15千克,体长约120-160厘米。与家养鹅类基本相似,全身洁白,颈项颀长,体态优美,嘴呈橘黄色,嘴部 尖端、腿及足掌蹼为黑色,犹如涂黑唇膏,穿黑皮靴的白衣少女,美丽而优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先秦时期,人们称天鹅为“鹄”“鸿鹄”,是美丽、善良、温柔、多情仙女的化身。《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注释“鹄,水鸟也。其鸣声鹄鹄。”《说文解字》中也有:“鸿,鹄也。”《庄子·天运》中说:“鹄不日浴而白。”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禽部》中提到:“鹄大于雁,羽毛白泽,其翔较高而善步。一名天鹅。”“凡物大者皆以天名。天者,大也。则天鹅名义,盖亦同此。”大天鹅飞行高度超过 9000米,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杜甫曾以“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来形容志向远大。大天鹅,出入成双成对,一只死亡,另一只就寻死徇情。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古人用“雌雄一旦分,哀声留海曲”和“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来形容它们的情深意重。
由于大天鹅举止庄重,仪表娴雅,惹人喜爱,是珍贵的观赏鸟,在动物园饲养较为普遍。古今中外以它为对象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我国赫哲族的《天鹅舞》,生动 表现了大天鹅钟情的性格。当代作家汪曾祺的散文诗《天鹅之死》脍炙人口。俄罗斯柴科夫斯基的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以优美的旋律、轻盈的舞姿而风靡世 界。圣桑的《天鹅》、舒伯特的《天鹅之歌》是人们熟知的名曲。我国明代画家殷偈的绢本设色画《鹰击天鹅》、塞浦路斯的镶嵌画《丽达和天鹅》,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
旅游资讯:
泉湾距西宁250千米,约4小时车程,它位于青海湖西侧偏南处,自黑马河往北,约有45千米的行程。在保护区的核心鸟岛,约有189种30多万鸟类在此繁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世界濒危物种普氏原羚。黑颈鹤在每年5月迁徙而来;大天鹅每年10月迁徙到泉湾一带;3月至4月,雁、鸭、鹤、鸥等候鸟飞临鸟岛择地营巢;5月至6月,鸟蛋遍地继而幼鸟成群;7月至8月,群鸟翱翔蓝天或游弋湖面;9月底陆续南迁;5月至8月是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10月大天鹅至此,11月数量最大,观赏天鹅的最佳季节是每年11月至来年3月。
青海湖白天气温不高但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建议准备好防晒护肤品和防寒衣物。特别是观赏大天鹅的游人要早出晚归,要加衣保暖。建议带上高倍望远镜或专业的观鸟望远镜,拍摄大天鹅100-400毫米镜头加1.4倍增距镜是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