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水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2009-03-16张恒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

张恒嘉

摘要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甘肃张掖

中图分类号 TV21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238-01

河西内陆河流域(张掖)有9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绿洲农业区,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农民人均纯收入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

1水资源总量

张掖市包括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土地面积4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3%,总人口126万。张掖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大陆腹部,除祁连山区属高寒半干旱地区外,其余各地均属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主要原因是干旱。该区降水量少,川区各县及走廊北山,年均降水量60~200mm,南部沿山地区年均降水量250~330mm;祁连山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且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大多集中在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85%,7、8月降水量最大,空气干燥、蒸发强烈,年蒸发量大于2 000mm,且灾害性天气较多。由于降水集中,黑河流域常出现暴雨、洪水和春旱,绝大部分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张掖市水资源总量为2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 250m3,平均可用水量仅为7 665m3/hm2,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29%。随着经济的发展,张掖市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境,用水总量将大幅增加,但经济结构和用水方式并未改进,用水效率低下,还种植了为数不少的高耗水作物,农业生产沿袭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1]。

2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张掖市地处黑河中游,境内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大小河流共26条,均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出山口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立方米,其中黑河干流莺落峡站15.80亿立方米,梨园河梨园堡站2.37亿立方米,其他沿山支流6.58亿立方米,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1.75亿立方米。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其干流全长821km,流域面积11.60万平方千米。黑河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03km,面积1万平方千米,海拔1 750m以上,地势高寒,气候阴湿,降雨量300mm以上,是黑河径流主要来源区。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道长185km,面积约2.56万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年降雨量140mm,年蒸发量大于1 700mm,几乎没有地表径流,虽干旱严重,但集中了黑河流域95%的耕地、91%的人口、83%的用水量和89 %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片绿洲面积超过6 000km2。正义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333 km,流域面积8.04万平方千米,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为黑河径流消失区。

3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河西内陆河流域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抗逆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这些特点导致该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1]。加之人类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该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河西绿洲形成以来,土地沙漠化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资料表明,河西内陆河流域近50年来沙漠化土地面积以0.38%的递增率逐年上升,尤其以现代沙漠化过程为主的河西西段沙区、黑河中段沙区土地沙漠化扩展更甚,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47%和1.03%。由于荒漠化的影响,河西绿洲地下水位以平均每年0.5~1.0m的速度下降,地下水矿化度达4~6g/L,不仅使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大量农田弃耕,而且使红柳、梭梭等具有防风固沙能力的沙生植物大量死亡。

位于河西内陆河流域的张掖市正处在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生态环境正在恶化,但尚未造成灾难性破坏。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造成地表水过度引用和地下水超采,导致流域水资源矛盾日益显著和下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河道断流频繁发生,额济纳绿洲濒临消失,沙尘暴灾害逐年加剧。由于中上游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有效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沙漠化、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恶化在全流域迅速发展,不仅影响到下游绿洲生存,对整个流域生态安全也已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处于黑河中游的张掖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及水环境污染[2]。中游地区如高台等1990年以来沙漠化面积仍在逐步扩大,盐碱化面积也有所增加,水污染严重并呈发展态势。如西子水系水污染已很严重,东子水系水污染达到三级,且因缺乏有效的监测预防体系,污染发展趋势令人担忧;此外该区浅层地下水仍在盐化,城镇地下水污染也在加剧;草地面积大幅减少,草地超载退化严重,加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仍呈扩展趋势。这一区域已成为现代沙漠化过程发展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甘肃省今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4参考文献

[1] 金自学,张芬琴.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对环境生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37-40.

[2] 王秀珍,王礼先,谢宝元.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33-36.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鞍山生态矿山平台构建的对策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