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巨匠朗费罗和他的诗作

2009-03-15王之波

飞天 2009年22期
关键词:死神花儿生命

朗费罗出生在美国缅因州波特兰的一个律师家庭,十五岁进入著名的缅因州波多因学校,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曾经出国到欧洲游学,到过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研究语言学。回国之后在哈佛大学教授语言和文学。他的作品包括1839年第一部诗集《夜吟》和1841年出版的诗集《歌谣及其他》,他的诗从此在欧洲和美洲都受到欢迎。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音韵朗朗上口,想像丰富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虽然朗费罗是美国诗坛的领军人物,但是美国文学才萌芽不久,所以对朗费罗对英国诗歌仍有模仿的痕迹。他的诗里包含英国诗歌的体裁。朗费罗从英国诗里找来形式,来反应美国的风土人情, 获得了巨大成功。比如朗费罗的《雨天》,这首诗的韵脚是aabba, 第一段是描述自然界的阴冷和凄凉。“天又凉,又黑,又凄凉/雨在下,风毫不减弱,葡萄藤紧靠着腐朽的墙/但是每刮一阵风/死去的叶子就会掉落/天气又黑又凄凉”,写自然界的凄凉是为了衬托出人生的凄凉。在第二段,作者回到了对自己人生的悲叹:“我的生命冰冷,而且又黑又凄凉/雨在下,风不停歇/我的思想紧紧缠住腐朽的过去/但是年轻的希望在强风中掉落/天又黑又凄凉。”在寒冷的冬天,作者感到非常凄凉,特别是想到过去,年轻的希望在风中(像树叶一样)掉落。“静止吧,凄惨的心,不要再抱怨/阳光在云彩之后依然照耀/你的命运是最普通的命运/每个生命里都会下雨/每个生命里都会/有些天是黑暗和凄凉的”,这首诗是描写诗人在观察大自然之后心情的变化。一开始作者描述天气的阴冷,植物的萎缩,由此感到万分凄凉,自己生命的阴冷和凄凉。随即作者告慰自己,不要再凄凉不要再抱怨,因为云彩之后太阳依然照耀。想到这些,就会以平常心来来对待困境,像对待自然界的常常要光临的风雨一样。

朗费罗的另外一首名诗是《生命的赞歌》。与《雨天》相似,它也是以反对消极的态度为开头,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一首诗。在第一段里,作者说:“请不要用悲哀的节奏,告诉我生活只是空虚的梦境/因为灵魂如果睡着就会死去/而世界就不再是它们看起来那个样子。”作者用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回答消极的厌世的言论,并说明睡去的灵魂,就等于死去的灵魂,因此,生命决不是空虚的梦境。第二段,作者在否定反面的观点后,列出了自己的观点:“生活是真实的,生活是真诚的/它的目标决不是坟地/你是尘土,又会回归尘土/说的决不是人们的灵魂。”这一段承上启下,继续对消极的观点进行批驳。生活是真实的,不是空虚的,它是实在的。第三段从对错误观点的否定专为对正确观点的肯定。作者先列出“没有欢乐没有忧愁/是我们的目的和方式”,然后作者开始强烈地肯定自己的观点:“只有去做,才在每一个明天/发现比今天更加深入。”“只有去做”重复了两次,加上一次“不要像无声的,被驱赶的牛/要像战斗中的英雄”。除此之外,还有在第七段,作者写到“伟人的生活提醒我们/我们可以使自己的生命崇高伟大/在我们的背后时间的沙滩上/留下脚印”这里同样是鼓励人们去努力,去奋斗,要留下自己的印记,最后一段作者把整篇的诗做了总结,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让我们站起来/用一颗准备应付任何命运的心/继续成就,继续追求/学会劳作和等待。”

就像是其他的诗作经常掺杂有命运的主题一样,朗费罗的《有一个收割者他的名字叫死神》。 既有关于死神的淡淡的恐怖,也有对命运的乐观向上的态度。“有一个收割者,他的名字叫死神/他的镰刀锋利/他不停歇地收割结实的粮食/和长在其中的花……尽管花儿闻起来很香/我也要把它们放回去”。这里把死神比喻成收割者,举着一把大镰刀,不喘气地收割庄稼,在他的刀下有庄稼,也有花,庄稼是应该死去的人,而花儿则是死神误割的。他用泪眼注视着花儿/他吻着它们低垂的叶子/为了乐园的主人/他把它们扎在一起.../“我的主人需要这些快乐的花”/收割者笑着说/“它们是土地的信物/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死神错砍了花儿,感到非常伤心,所以含着泪注视着它们。但是一想到花儿可以给主人带来欢乐,因为花儿是他儿时的最爱,他又高兴起来。“他们都会在光亮的土地上开花/被我精心移植/圣人们在他们的白衣服上/戴着这些神圣的花朵”,“妈妈流着泪,在痛苦中给出/这些她最爱的花/她知道她会再次找到它们/在天国的光亮的土地/啊,没有残酷,也没有愤怒/那一天收割者来了/那实际上是天使拜访了绿色世界/把花儿带走了”。

另外一首诗是“桥”。他这样写道:“我在午夜,站在桥上/当钟声响起的时候/月亮升起在城市上空/在黑色的教堂塔楼后边”。这一段是列出了作者所处的时间和地点,还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月亮升起在城市上空/在黑色的教堂塔楼后边——一个静谧的夜晚。我看见他明亮的影子/在我脚下的水里/就像一个金色的酒杯/掉到海里面。”这一段是说:在月光下面的一片静谧之中,作者看到他心爱的女子的影子,折射在水中,轻轻地象酒杯一样优美地无声地掉落到海水里。“在雾蒙蒙的远处/在可爱的六月的夜晚/火炉的火苗/比月亮还要明亮”,在这里,在描写了月亮,倒影,海水和教堂塔楼之后,作者又开始描写了远处的薄雾,是六月的可爱的夜晚。这些都是静的,在静物对比之下,作者开始描写别的东西:炉子的跳动的火焰比月亮还要明亮。“在长长的黑黑的筏子中间/是曲折的影子/从海洋里来的洋流/想要拔起它们,把它们弄走”, 这里给人的印象也是静静的,黑黑的,阴沉的。“在这些筏子中间,海流冲过来,扫过去/升起来迟到的潮汐/一直流到月光下/使得海带也款款地飘了起来”。我们不知道是否作者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确实感到一种静静的,优雅的,神秘的感觉,像海潮一样流过来,流过去。“就像那些激流/在木头栈桥中间/潮水般的思潮淹没了我/使我的眼睛充满了泪水”,通过景物的衬托,作者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阶段。“使我的眼睛充满泪水”处在这样的位置,它既是对前边的总结也是抒情的开始。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作者的景物描写,那些静谧,肃穆的,神秘的景物与自己心情的描写是有内在的关系的。这种过渡是非常自然的。

“多少次啊多少次/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午夜站在桥上/凝视着波浪和天空/多少次啊多少次/我想让潮水把我抱在胸前/越过狂野的宽阔的海洋/因为我的心是热的是躁动的/我的生命充满了责任/而我身上的重负/超过了我的所能”,在这里 作者申明了他如此关注静默的大自然的原因,原因是他的负担超过了他的所能, 他甚至想要离开喧嚣的社会,到远方去生活。

这就是朗费罗,经常会伤感,然后就会想到别人,想到有很多人也会有同样的伤感,于是就从感伤中脱离出来。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总是带有一丝优雅的惆怅,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哲人:他总是教导人们怎样从伤感中自拔。同时他还代表着美国文学的新兴的浪漫主义,是美国划时代的作家。

【参考文献】

[1]柳士军.论朗费罗德诗歌特征.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8,(3).

[2]钱青.美国文学名著精选: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作者简介:王之波,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死神花儿生命
小女孩和死神
死神来了地球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THREE BODY THE THIRD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