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的审美意蕴与体育文学创作
2009-03-15蔡文皓
一、体育的审美意蕴与体育文学
体育文学,包括有关描绘体育活动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界定它真正走向自觉创作的时间。应当说,在古代的许多经典性作品中,如《荷马史诗》《诗经》《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体育文学以自发的形式存在着。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发达进步,“体育文学”逐渐变为一种自觉的创作,成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有学者认为:“体育文学是从体育的基本精神及立足于此的体育的现实情况出发所进行的文学性的虚构。”[1]我们看到,《体育颂》和历届奥运会的《会歌》,以及用文学语言和技巧写作的有关赛事的文章,还有有着国际影响和生命力的体育文学作品,如杰克·伦敦的《一块牛排》、苏联短篇小说《决定生命的投篮》和舒马赫《开场哨》等都已经是自觉的创作了。
一定意义上,体育文学以体育与文学的“嫁接”实现了在纯粹的消息、通讯、图片之外对体育运动的全景式反映,而成了生动传递体育活动的情景、结果,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手段,它更好地宣传了体育活动,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力。显然,这里也有为满足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体育的娱乐性的追求和市场导向的功利目的。但更应看到,体育所特有的审美特质与意蕴,以及体育文学对人类的美与力的颂扬,所反映的深层次的体育精神正是体育与文学实现成功“嫁接”的根据。的确,一场精彩的篮球赛,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能看懂,都能从中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其实,体育与其他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共生关系。正如有研究者认为的,“体育”“运动”“生命”往往指的就是一回事[2]。从对体育史的考察中,我们知道体育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因为,体育与其他审美对象一样,同样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的美学特征是明显的。正如作家孙晶岩所说,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升华。你会觉得原来人类是这么伟大,人体是这么美妙。体育不但展现力量,还蕴含着美感,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带给人的震撼是难以形容的[3]。
我们知道,“嫁接”意味着把两种事物的优良性状和有利特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通常亲缘关系是影响亲和力的重要因素。亲缘关系愈近,嫁接亲和力愈强。显然,体育与文学的嫁接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客观需要,而且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可以说,体育文学适应了时代和公众的需要,是体育与文学本质契合的必然结果。应当承认,对于同样一个体育事件,“有文采的体育报道就像一盏清香四溢的龙井茶,无文采的体育报道就如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4]。因此,体育文学以其鲜明的文艺感染力如雨后春笋、二月姣花,也在艺术的园地里以生机勃勃的新姿成长起来,点缀着文苑的风光。
在笔者看来,体育文学实际上早已冲破了各自的疆界,超出了单纯体育或者纯文学的价值,它有着深刻的人文意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所以,就这个意义来讲,体育文学塑造了美的形象,展示了美的心灵,礼赞了美的事业,勾画了壮美的时代图景,展现了体育与文艺的精华与价值,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民族精神的点燃。
二、当代我国体育文学创作的反思
不可否认,体育文学创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过许多佳作。如写有关中国男女登山队在接连征服希夏邦马、珠穆朗玛等高峰后的作品《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英雄踏上地球之颠》;还有写乒乓健儿的《乒乓球运动的春天》《小将们在挑战》等。尤其《小将们在挑战》,豪气澎湃,诗情洋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然而,我们看到,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掀起了体育文学热,例如,以诗歌表现竞技体操的自由体操,用小说来描写格斗项目和创纪录项目。因此,东京奥运会中出现了大量令人兴奋的文学作品。比如朴野四郎的《体操诗集》,副田带雄的柔道小说《姿三四郎》,它的首卷一出版,就为全体日本人争相阅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另外,还有《嘉纳治五郎》《鬼之柔道》《太阳的季节》等体育小说。而最值得提出的是《雪国》,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把日本的体育文学推向了世界。显然,与日本相比,我们的体育文学创作相当落后。反思当代中国的体育文学作品,却陷入了深深的“贫困”之中,还处在文学创作的边缘。体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完整的人的形成,使人努力达到完善。因此,体育运动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以,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体育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
在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鲜有以体育为素材的、有显著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作品。另外,在体育文学理论研究领域还是一片处女地。体育文学与其他门类的文学以及文学研究的共同繁荣、并驾齐驱,应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由于体育本身的竞技性特征,体育文学创作的视野往往易集中在运动场上的胜利和冠军身上以及对结果的重视,对于细腻的情感、曲折的情节描写有所不足。这就突出反映了当代体育文学创作主题与手法的贫困。当然,对于体育文学的文艺性也必须掌握好分寸。因为,体育文学所传递的信息首先是真实的、用事实说话。我们承认,受众对体育的审美需求是客观的,而这也正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为了实现文学和体育的情感碰撞,有时候可能会采用一些想象,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就是要真实,绝对不能虚构”[3]。
实际上,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有其具体的环境规定性。即比赛场地、设施器械和比赛规则等环境因素。所以,作为体育事实的反映形式,体育文学的文艺性不能脱离了这种环境的客观规定性,否则就会造成体育事实的不真实。同样,体育是一种智慧和力量的体现,而智慧、力量的表现形式是各种科学的战术。因此,各种客观的技术、战术构成了体育文学的本质内容。就体育文学作为体育与文学的嫁接而言,它的语言、描述和评价都要准确,符合体育的具体环境与技术规定性。由于市场化的影响,有些体育文学创作者过多地强调文艺性以及娱乐性,其作品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故意卖弄的感觉,使其真实性大打折扣,形成了种种失误,从长期效果来看,这肯定会大大影响人们对体育文学的认同,危及体育文学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这样的作品可能是“美丽”的,但必定是拙劣的。
随着体育文学创作中的娱乐化、市场化趋势的加强,有些所谓的体育文学写作者热衷于写作一些诸如斗殴自杀、赛场暴力、教练下课、名人情变、酒吧艳遇等有市场“卖点”的东西,缺乏应有的体育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全不顾作品的社会影响与精神文明的要求以及对高尚情感的揭示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这些现象提出了如何正确繁荣体育文学市场的问题。因此,体育文学的繁荣就需要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介入、推动,使其创作活动规范化、自律化。当代我国的体育文学既落后于体育,也落后于其他文学。比如,在我国以体育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几乎为零,这对于体育文学走向公众、走向市场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因此,繁荣体育文学创作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创造条件,将好的体育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等视觉、舞台艺术形式,建立体育文学创作的经济基础。在市场经济社会,文化创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而正是因为有了相关的对著作权人的法律权益的保障,才可能有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所以,应该特别注意加强体育文学作品的出版发行以及版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申相星.论体育文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1).
[2]唐吉柿.体育美学: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哲学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张志勇.体育更意味着文化和精神——访《五环旗下的中国》[EB/OL].http://www.cflac.org.cn/ysb/2008-08/07/content_14063489.htm
[4]孙子夜.体育报道中的文学意味[J].新闻知识,2002,(8).
(作者简介:蔡文皓,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