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作品中自我中心的主体意识

2009-03-15

飞天 2009年22期
关键词:言语语篇首诗

张 缨

何自然先生在谈到“感情意义”时这样写到[1]:“说话人由于个人情感的驱使,在表现言语行为时,对听话人或他们所谈论的事物表现出某种克制、夸大,或加以讥讽、强调等,从而使话语多少带有感情色彩,显得更具感染力,并使听话人获得更深刻的印象。带感情意义的言语行为也往往同会话含义结合在一起。”范戴克认为,文学作品的作者实施一系列的言语行为是为了对读者产生一定的言后之果。文学语言是高度隐含性的,它不仅仅陈述或表达其字面的意义,还希望影响到读者的态度[2]。哈里斯认为,小说中叙述者的语句,应该归属于在自然语言中的相应的言外行为类别。笔者认为,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诗歌。现实中的诗歌也有多种类别,在某些情况下,诗歌中也包含着众多真实的叙事成分。笔者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诗歌中表达方式,主要是想从表明个体行为的“言语”特征入手,探究作者对读者的影响。

在研究语言自我中心性的问题上,需要考虑语言的动态系统特征:言语行为主体所选择的语言形式反映了该主体的“语言个性”特征[3]。自我中心的主体意识在本文中主要从具有强调意义的词汇成分、重复结构、感叹词等方面来看。

首先,强调词汇以及结构的重复性。在钱冠连先生看来[4],语用学家关心的东西和文学评论家关心的东西显然有不同之处:后者所关心的是:形象如何产生了主题思想以及主题思想是否深刻,前者所关心的是一个大的语篇本身明白说出的话语之外还给了什么样的隐含之意。笔者认为,文学语篇与其它语篇实质的不同,并不在于表现的内容,而在于表现的方式,在于文学语篇为了提供隐含之意而采用的特别手段。这些主要从表明作者情感态度和心理状态的述谓成分、重复结构等许多方面表现出来。

在罗塞蒂的“歌”这首诗的第一段,诗人就用了几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词:Sing no sad songs for me,/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Nor shady cypress tree,/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一连三个否定词汇,将诗人面对死亡的超然气质活化在我们眼前。接着,诗人又用了两个重复的句型And if thou wilt,remember,/And if thou wilt, forget。作为此段的结尾,又用了三个重复的句型作为下一段的开头: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这样强势情感的诗句,虽然在形式上是重复的,但其所起的作用却是对诗歌出人意料的平静结尾提供了很好的烘托与陪衬:“Haply I may remember/And haply may forget.”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结尾,好似一袭薄沙,无法拢住感情强烈又明媚的月光,反而带给读者更深的情感体会。一扬一抑的结果并不是感情的止息,相反,却是欲言又止却又难止的文学效果。

“SONG”一诗笔调轻盈,虽谈论的是死亡问题,却无沉重之感。在这首诗中,诗人象在对爱人述说,又象是自言自语,其间,渗透着对生者的关怀,也流露出作者淡泊的心态和对人生的彻悟。这首诗以恬淡的忧伤和美丽的宁静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诗人的超然伴随着对人心的抚慰,在超然之外又多了一分对亲情的依恋。怀念与忘记,想起与遗忘都笼罩在浓厚的爱之氛围中。

其次,感叹词以及思维的跳跃性。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不是作者直接出面用话语来表达的,其间所涉及到的“虚”与“实”两个概念,实,是人物形象,虚,是某个思想、意念或精神。但虚是比实更重要的东西。

在《汉语文化语用学》这本书中,钱冠连先生谈到,语用学在文学上的体现,就是其范畴(如语境干涉、附着符号束和智力干涉等等)与规律(如语用原则和策略等等)在具体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戏剧、诗歌---中的体现。钱先生特别谈到“附着符号束”的概念,他认为附着于人的符号,包括伴随物、面相身势与声气息,它们参与谈话时,会对话语有深刻的影响。伴随物不是语境中的自然物体,是说话人正在运用中的或者自觉地准备着参与谈话的东西。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同样有必要关注这些附着符号,因为是它们帮助作品产生了意义。

再次,多重假设及主体意识的凸显。一般来说,在实施具有命题内容的任何施事行为中,说话人对命题内容都会表示某种态度[5]。施事行为的特性也跟预定条件相关。在罗塞蒂的诗中,有些假设的条件是显形的,有些则是隐形的。在诗歌“Winter: My Secret”中[6],诗人对于吐露秘密,先是断然拒绝,而后又含混其辞,说也许有一天,但不是今天。紧接着,诗人又一次否定,说秘密是自己的,不会告诉任何人。仅在第一段,诗人的态度就接连三次发生变化。在第二节,诗人似乎无意继续以上的话题,而开始谈论一些似乎与主题不相干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诗人不愿吐露自己的秘密,是基于心理上的许多假设:寒风会啄我的鼻子,吐露秘密会受到伤害,因此,要戴上口罩。这样的诗句,虽然是隐喻,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诗人的自我防护心理。通读全诗,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活泼可爱调皮多变的性格,诗人的“不情愿”,以及不合情理的推委态度,这一切都表现出诗人的个人心态:既想同人沟通,又想隐匿自我,喜欢顺其自然的个性。而这一切,在这首诗中,都是通过心理上对假设的建立和取消完成的。这样,正反映了作者矛盾的心情,产生了让读者更加关注诗人心灵状态的言后之果。

这就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她拥有一种惊人的才能,能把这些令人悸动难平的激情,提炼成一种纯净平和的情愫,融入轻婉柔美的韵律和节奏之中。一连串的否定词告诉读者诗人的坚定与执拗,重复的结构揭示着诗人情感的持久与强烈,不断的假设暗示了诗人的谨慎与自守,这一切言语行为的成功实施,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多彩的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罗塞蒂,恰恰是这一点使我们看到一个特别的她,达到了众多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6).

[2]Van Dj jk,T.A. Pragmatic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Amsterdam: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76.

[3]赵华英语“自我中心”语句的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04,(5).

[4]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

[5]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7).

[6]董素华.英语名诗赏析[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10).

(作者简介:张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言语语篇首诗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上课没人抢》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语篇填空训练题